一种组合围堰及其建造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0623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围堰及其建造施工方法,涉及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组合围堰中土石容易被河流冲走而污染下游河水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组合围堰包括并排设置的两排插设入河道底部土层中的钢管桩、由混凝土灌注到钢管桩当中形成的混凝土桩、设置在同一排的两钢管桩之间用于将两钢管桩连接在一起的隔水板以及将土石填充到两排钢管桩之间形成的土石块,建造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插设钢管桩;b.插设加强管桩;c.排水;d.沉降钢筋笼;e.灌注混凝土;f.焊接隔水板;g.焊接连接板;h.填充土石;隔水板防护能够增加土石围堰的抗冲击作用,从而减少土石对下游河流水质的影响,还能够保证围堰自身对水流的阻挡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围堰及其建造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施工
,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组合围堰及其建造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土石围堰是一种通过土石筑堰而形成的一种围堰,土石围堰可以利用开挖弃渣,并且可以直接利用主体工程开挖装运设备来进行机械化快速施工,是我国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围堰形式,但是土石围堰也具有着抗冲刷能力低、占地面积达的问题;混凝土围堰主要应用在岩基土修建的水利枢纽工程当中,这种围堰的特点就是挡水水头高、底宽小、抗冲刷能力大等优点,但是混凝土围堰的造价相对来说较高;所以就出现了一种混凝土围堰结合土石围堰的组合围堰,该组合围堰中混凝土围堰作为纵向围堰,土石围堰作为横向围堰。现有的这种混凝土围堰结合土石围堰的组合围堰在进行使用时土石围堰的迎水面抗水流冲击的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土石容易在水流冲刷的作用下被冲走,既会对下游河流的水质造成污染,又会降低围堰自身对水流的阻挡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围堰及其建造施工方法,其通过隔水板防护能够增加土石围堰的抗冲击作用,从而减少土石对下游河流水质的影响,还能够保证围堰自身对水流的阻挡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围堰,包括并排设置的两排插设入河道底部土层中的钢管桩、由混凝土灌注到钢管桩当中形成的混凝土桩、设置在同一排的两钢管桩之间用于将两钢管桩连接在一起的隔水板以及将土石填充到两排钢管桩之间形成的土石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水板能够对土石块进行防护,防止河流对土石块产生冲击,并且土石块还能够对隔水板进行支撑,保证组合围堰对水流的阻挡效果,并且设置钢管桩以及灌注到钢管桩当中的混凝土桩能够更好的提高组合围堰的强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水板呈波纹状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波纹状能够使得水流向两侧进行分散,从而减少隔水板局部所受到的水流的冲击力。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排所述钢管桩的排列方向都是垂直于河水的流动方向,并且两排钢管桩一一对应;两排钢管桩相互对应的两根钢管桩之间设置有将两根钢管桩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板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的设置能够对土石块进行分隔,防止其中一块隔水板破损之后水流对其余部分的土石造成冲刷。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相邻的两所述连接板之间的中间位置都设置有插设入河道底部的加强管桩,加强管桩内也设置有混凝土灌注形成的混凝土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管桩以及设置在加强管桩当中的混凝土桩能够进一步对组合围堰的强度进行加强,更好的提高组合围堰对于水流的阻隔作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围堰的建造施工方法,通过该方法建造施工的组合围堰能够通过隔水板防护能够增加土石围堰的抗冲击作用,从而减少土石对下游河流水质的影响,还能够保证围堰自身对水流的阻挡效果,其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插设钢管桩:将钢管桩插入河道底部的土层当中,钢管桩分成两排,每一排钢管桩的排布方向与河水流动的方向相互垂直;插设结束的钢管桩的顶部高于河流的水面;并且两排钢管桩一一对应插设;b.插设加强管桩:将加强管桩插设在两排钢管桩中间,加强管桩位于两排钢管桩之间,并且加强管桩与钢管桩交错分布,插设结束的加强管桩的顶部高于河流的水面;c.排水:将抽水管伸入到钢管桩以及加强管桩的底部,利用水泵将钢管桩以及加强管桩当中的水抽出并且排放到河流当中;d.沉降钢筋笼:将已经绑扎焊接好的钢筋笼沉降到钢管桩以及加强管桩当中;e.灌注混凝土:将混凝土灌注到钢管桩以及加强管桩当中;f.焊接隔水板:首先在钢管桩的迎水面一侧插设临时挡水板,临时挡水板将水进行阻隔,使得水从相邻的两钢管桩的两侧流动,便于将隔水板焊接在钢管桩上;g.焊接连接板:将连接板焊接在钢管桩上,进行焊接时先焊接两排钢管桩两端的连接板,然后将两排钢管桩之间的水抽出,然后再进行其他的连接板的焊接;h.填充土石:将土石填充的连接板与隔水板围成的空腔当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水板能够对土石块进行防护,防止河流对土石块产生冲击,并且土石块还能够对隔水板进行支撑,保证组合围堰对水流的阻挡效果,并且设置钢管桩以及灌注到钢管桩当中的混凝土桩能够更好的提高组合围堰的强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d中,在进行钢筋笼的运输过程当中需要垫管或者是垫板的方式来对钢筋笼进行支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运输的过程当中利用垫管或者是垫板对钢筋笼进行支撑,防止钢筋笼在进行运输的过程当中发生变形。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e中,进行灌注的过程当中需要采取分层浇注并且分层捣实的方式来进行浇注,每一层的厚度都控制在50~60c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层振捣能够更加充分的将混凝土当中的空气振捣出,提高浇注质量。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h中,填充土石的过程当中需要分层进行填充,每填充一层都需要进行捣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层填充并且对每一层进行捣实,能够使得土石填充的更加紧密,增加土石对隔水板的支撑作用。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钢管桩、隔水板、混凝土桩和土石块,隔水板能够对土石块进行防护,防止河流对土石块产生冲击,并且土石块还能够对隔水板进行支撑,保证组合围堰对水流的阻挡效果,并且设置钢管桩以及灌注到钢管桩当中的混凝土桩能够更好的提高组合围堰的强度;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加强管桩和位于加强管桩当中的混凝土桩,能够进一步对组合围堰的强度进行加强,更好的提高组合围堰对于水流的阻隔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完整结构的剖视图。图中:1、钢管桩;2、混凝土桩;3、隔水板;4、土石块;5、加强管桩;6、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一种组合围堰,参见附图1,包括并排设置的两排插设入河道底部土层中的钢管桩1、由混凝土灌注到钢管桩1当中形成的混凝土桩2、设置在同一排的两钢管桩1之间用于将两钢管桩1连接在一起的隔水板3以及将土石填充到两排钢管桩1之间形成的土石块4;两排钢管桩1的排列方向都是垂直于河水的流动方向,并且两排钢管桩1一一对应;两排钢管桩1相互对应的两根钢管桩1之间设置有将两根钢管桩1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板6;相邻两连接板6之间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插设入河道底部的加强管桩5,加强管桩5内也设置有混凝土灌注形成的混凝土桩2。隔水板3呈波纹状设置,这样能够减少隔水板3局部所受到的水流的冲击力;隔水板3和连接板6都是由钢板制成。通过设置隔水板3、钢管桩1以及设置在钢管桩1中的混凝土桩2能够对土石块4进行防护,防止水流直接冲击到土石块4上,从而防止土石在水的冲击作用下被冲刷到河流的下游,从而减少土石对河流下游的水质造成的污染。隔水板3受自身厚度的限制,不能够长时间的对河流进行阻挡,土石块4能够对隔水板3进行支撑,防止隔水板3在河流的冲击作用下出现变形和破损;加强管桩5以及设置在加强管桩5当中的混凝土桩2能够进一步对组合围堰的强度进行加强,更好的提高组合围堰对于水流的阻隔作用。实施例二: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围堰,其特征在于:包括并排设置的两排插设入河道底部土层中的钢管桩(1)、由混凝土灌注到钢管桩(1)当中形成的混凝土桩(2)、设置在同一排的两钢管桩(1)之间用于将两钢管桩(1)连接在一起的隔水板(3)以及将土石填充到两排钢管桩(1)之间形成的土石块(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围堰,其特征在于:包括并排设置的两排插设入河道底部土层中的钢管桩(1)、由混凝土灌注到钢管桩(1)当中形成的混凝土桩(2)、设置在同一排的两钢管桩(1)之间用于将两钢管桩(1)连接在一起的隔水板(3)以及将土石填充到两排钢管桩(1)之间形成的土石块(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板(3)呈波纹状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围堰,其特征在于:两排所述钢管桩(1)的排列方向都是垂直于河水的流动方向,并且两排钢管桩(1)一一对应;两排钢管桩(1)相互对应的两根钢管桩(1)之间设置有将两根钢管桩(1)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板(6)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合围堰,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所述连接板(6)之间的中间位置都设置有插设入河道底部的加强管桩(5),加强管桩(5)内也设置有混凝土灌注形成的混凝土桩(2)。5.一种用于建造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组合围堰的组合围堰建造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插设钢管桩(1):将钢管桩(1)插入河道底部的土层当中,钢管桩(1)分成两排,每一排钢管桩(1)的排布方向与河水流动的方向相互垂直;插设结束的钢管桩(1)的顶部高于河流的水面;并且两排钢管桩(1)一一对应插设;b.插设加强管桩(5):将加强管桩(5)插设在两排钢管桩(1)中间,加强管桩(5)位于两排钢管桩(1)之间,并且加强管桩(5)与钢管桩(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启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