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房屋建筑深基坑开挖防护结构,属于房屋建筑基工程技术领域。包括两个第一挡雨件,所述第一挡雨件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将第一挡雨件固定至地表,两个所述第一挡雨件远离安装部的一端转动后可相互抵触;所述第一挡雨件上滑动设置有第二挡雨件,所述第二挡雨件的滑动方向与第一挡雨件的转动面垂直。使用此种房屋建筑深基坑开挖防护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适配不同面积的基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房屋建筑深基坑开挖防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房屋建筑基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房屋建筑深基坑开挖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房屋建筑工程是指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及室内外装修工程,“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和公共活动等需要的工程。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930804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房屋建筑深基坑开挖防护结构。包括坑罩,坑罩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插杆,第一插杆插接在地表,坑罩的左端通过转动装置与第二插杆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插杆插接在地表。在下雨时,工作人员可以拉动第一插杆旋转,使得第一插杆带动坑罩旋转,最后将第一插杆插接在地表,使得坑罩对雨水起到阻挡作用。但是由于不同的基坑,其横截面积大小不同。在将坑罩应用于面积相对该专利中的基坑面积较大时,则需要重新制作新的坑罩,以适配当前基坑面积;当将坑罩应用于面积相对该专利中的基坑面积较小时,该坑罩则会占据更多的场地面积,使得坑罩的适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房屋建筑深基坑开挖防护结构,具有在一定程度上适配不同面积基坑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房屋建筑深基坑开挖防护结构,包括两个第一挡雨件,所述第一挡雨件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将第一挡雨件固定至地表,两个所述第一挡雨件远离安装部的一端转动后可相互抵触;所述第一挡雨件上滑动设置有第二挡雨件,所述第二挡雨件的滑动方向与第一挡雨件的转动面垂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第一挡雨件遮挡基坑时,则转动第一挡雨件,使得两个第一挡雨件相互抵触,两个第一挡雨件抵触时遮挡至基坑的上方,可以进行挡雨;若第一挡雨件无法遮挡基坑时,则先滑动两个第二挡雨件,再转动第一挡雨件,使得两个第一挡雨件相互抵触,两个第二挡雨件相互抵触,则第一挡雨件与第二挡雨件均遮挡至基坑的上方。通过第一挡雨件与第二挡雨件的设置,则可在一定程度上适配不同面积的基坑。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个所述第一挡雨件相互抵触的一端为倾斜端,两个所述第一挡雨件支撑于基坑上方时,倾斜端呈竖直状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两个第一挡雨件相互抵触时,通过倾斜端的设置,可以增大第一挡雨件端部相互抵触时的面积,从而减少雨水落入至基坑内。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挡雨件设置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挡雨件滑动设置于第一挡雨件内;所述第一挡雨件的倾斜端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二挡雨件的一端与第一挡雨件的开口边缘齐平;两个所述第二挡雨件滑出第一挡雨件外后,所述第二挡雨件与第一挡雨件开口边缘齐平的一端相互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第二挡雨件从第一挡雨件内滑出后,由于第二挡雨件与第一挡雨件的开口边缘齐平,则两个第一挡雨件的开口边相互抵触时,两个第二挡雨件的端部可相互抵触,避免在两个第一挡雨件抵触时,两个第二挡雨件之间存在间隙。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个所述第一挡雨件相互抵触的一端与两个所述第二挡雨件相互抵触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密封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密封条的设置,可以使得两个第一挡雨件之间与两个第二挡雨件之间的密封性较好,进一步减少雨水落入值基坑内。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安装部包括固定条与若干插杆,所述固定条与第一挡雨件转动连接,若干所述插杆沿着固定条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插杆插接至地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使用到第一挡雨件时,将固定条平放至基坑的开口边,再将若干插杆插入至地表内,则固定条被固定至上方,工作人员即可转动第一挡雨件。通过固定部的设置,可以将第一挡雨件的一端固定至地表,减少其晃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个所述第一挡雨件相互抵触和两个所述第二挡雨件相互抵触时均形成三角形的坑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两个第一挡雨件相互抵触和两个第二挡雨件相互抵触时,可以形成三角形的坑罩,则可以将落入至坑罩上的雨水导流至第一挡雨件与第二挡雨件的两侧,避免雨水累积坑罩上。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挡雨件上设置有导向块,所述第一挡雨件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块与导向槽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槽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挡雨件的转动面垂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滑动第二挡雨件时,导向块沿着导向槽滑动通过导向块与导向槽的设置,可以对第二挡雨件的滑动进行限位,提高第二挡雨件移动时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向槽长度方向的两端封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向槽长度方向两端封堵的设置,可以使得导向块被限位至导向槽内,从而避免第二挡雨件滑出第一挡雨件之外。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一、通过第一挡雨件与第二挡雨件的设置,可以延长第一挡雨件的长度,以在一定程度上适配不同面积的基坑;二、通过第二挡雨件与第一挡雨件的开口端齐平的设置,在将第二挡雨件从第一挡雨件内滑出时,使得两个第二挡雨件同样能保持相互抵触的状态,以减少雨水渗入至基坑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整体的侧面剖视图。附图标记:1、第一挡雨件;11、导向槽;2、安装部;21、插杆;3、第二挡雨件;31、导向块;4、密封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与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房屋建筑深基坑开挖防护结构,包括两个呈矩形的第一挡雨件1,第一挡雨件1长度方向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安装部2,安装部2用于将第一挡雨件1固定至地表。安装部2包括固定条与若干插杆21,固定条与第一挡雨件1铰接,且固定条沿第一挡雨件1的宽度方向设置,若干插杆21沿着固定条长度方向设置,插杆21插接至地表,插杆21与固定条垂直,以将固定条平行地固定至地表的正上方。两个第一挡雨件1远离安装部2的一端为倾斜端,两个第一挡雨件1转动后,其倾斜端可相互抵触。且在两个第一挡雨件1的倾斜端相互抵触时,倾斜端呈竖直状态,形成三角形的坑罩。第一挡雨件1上滑动设置有第二挡雨件3,第二挡雨件3的滑动方向与第一挡雨件1的转动面垂直。第二挡雨件3设置两个,两个第二挡雨件3滑动设置于第一挡雨件1内;第一挡雨件1的倾斜端设置有开口,第二挡雨件3的一端与第一挡雨件1的开口边缘齐平;两个第二挡雨件3滑出第一挡雨件1外后,第二挡雨件3与第一挡雨件1开口边缘齐平的一端相互抵触。且两个第二挡雨件3相互抵触时形成与第一挡雨件1抵触时形成的同样的等腰三角形的坑罩。两个第一挡雨件1相互抵触的一端与两个第二挡雨件3相互抵触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密封条4,密封条4分别沿第一挡雨件1与第二挡雨件3的宽度方向设置。密封条4为橡胶条,可以增强相邻第一挡雨件1抵触时,相邻第二挡雨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房屋建筑深基坑开挖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第一挡雨件(1),所述第一挡雨件(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安装部(2),所述安装部(2)用于将第一挡雨件(1)固定至地表,两个所述第一挡雨件(1)远离安装部(2)的一端转动后可相互抵触;所述第一挡雨件(1)上滑动设置有第二挡雨件(3),所述第二挡雨件(3)的滑动方向与第一挡雨件(1)的转动面垂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屋建筑深基坑开挖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第一挡雨件(1),所述第一挡雨件(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安装部(2),所述安装部(2)用于将第一挡雨件(1)固定至地表,两个所述第一挡雨件(1)远离安装部(2)的一端转动后可相互抵触;所述第一挡雨件(1)上滑动设置有第二挡雨件(3),所述第二挡雨件(3)的滑动方向与第一挡雨件(1)的转动面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深基坑开挖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挡雨件(1)相互抵触的一端为倾斜端,两个所述第一挡雨件(1)支撑于基坑上方时,倾斜端呈竖直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深基坑开挖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雨件(3)设置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挡雨件(3)滑动设置于第一挡雨件(1)内;所述第一挡雨件(1)的倾斜端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二挡雨件(3)的一端与第一挡雨件(1)的开口边缘齐平;两个所述第二挡雨件(3)滑出第一挡雨件(1)外后,所述第二挡雨件(3)与第一挡雨件(1)开口边缘齐平的一端相互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波,赵刚,冯刚,徐锋,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启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