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式冠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0312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基式冠梁。该基式冠梁包括冠梁组件、连接件和多个支护桩,多个支护桩呈一字形排布,冠梁组件包括多个冠梁,每个冠梁设置于与其对应的一个支护桩上,且相邻两个冠梁之间可拆卸连接,冠梁上设置有现浇孔,现浇孔为沿冠梁的高度方向延伸的贯通孔,每个冠梁上均设置有吊环,吊机能够通过吊环驱动冠梁升降,连接件设置于现浇孔内,用于连接支护桩和与其相对应的冠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基式冠梁,能够避免支护桩发生连续倒塌的现象,通过在每个冠梁上设置吊环,吊机能够通过吊环驱动冠梁升降,从而降低工人的工作强度,减少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式冠梁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基式冠梁。
技术介绍
设置在基坑周边支护结构顶部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称为基式冠梁,基式冠梁的作用有两个:其一是把所有的桩基连到一起,防止基坑顶部边缘产生坍塌,其二是通过钢筋混凝土支撑水平挤靠力和竖向剪力。传统的基坑支护桩的桩顶冠梁,一般都采用现浇,传统的现浇结构的施工步骤如下:首先对支护桩顶部进行开凿,破碎支护桩顶部的混凝土,露出支护桩内部的钢筋,随后通过人工将支护桩的钢筋与冠梁框架的钢筋结合起来,挖开周围的土体,浇筑混凝土垫层,设立模板,浇筑支护桩,随后需要养护一段时间冠梁才可以投入使用。传统的现浇结构在施工中施工程序复杂,施工周期长,施工成本昂贵,环境污染严重,费时费力,且在冠梁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浇筑时,需要大量工人,造成人工成本增加。此外,现有技术中,通常将冠梁单元预制成整根冠梁,当某根支护桩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倒塌后,会同时带动其他支护桩发生连续性倒塌,维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所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式冠梁,降低工人的工作强度,减少人工成本,且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式冠梁,其特征在于,包括:/n多个支护桩(1),多个所述支护桩(1)呈一字形排布;/n冠梁组件(2),其包括多个冠梁(21),每个所述冠梁(21)设置于与其对应的一个所述支护桩(1)上,且相邻两个所述冠梁(21)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冠梁(21)上设置有现浇孔(211),所述现浇孔(211)为沿所述冠梁(21)的高度方向延伸的贯通孔,每个所述冠梁(21)上均设置有吊环(22),吊机能够通过所述吊环(22)驱动所述冠梁(21)升降;/n连接件,其设置于所述现浇孔(211)内,用于连接所述支护桩(1)和与其相对应的所述冠梁(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式冠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支护桩(1),多个所述支护桩(1)呈一字形排布;
冠梁组件(2),其包括多个冠梁(21),每个所述冠梁(21)设置于与其对应的一个所述支护桩(1)上,且相邻两个所述冠梁(21)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冠梁(21)上设置有现浇孔(211),所述现浇孔(211)为沿所述冠梁(21)的高度方向延伸的贯通孔,每个所述冠梁(21)上均设置有吊环(22),吊机能够通过所述吊环(22)驱动所述冠梁(21)升降;
连接件,其设置于所述现浇孔(211)内,用于连接所述支护桩(1)和与其相对应的所述冠梁(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式冠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冠梁(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凸起部(212)和凹槽(213),相邻两个所述冠梁(21)中的一个所述冠梁(21)上的所述凸起部(212)能够卡接于另一个所述冠梁(21)上的所述凹槽(21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式冠梁,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武强王哲刘祎阳孙九春
申请(专利权)人: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