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河流中取水头结构施工的围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7062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围堰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河流中取水头结构施工的围堰结构,包括外围堰,外围堰包括上围堰、端围堰和下围堰依次连接而成,端围堰的内侧和上围堰的前端内侧均设置有加宽围堰,加宽围堰与端围堰和上围堰之间铺设有复合土工膜,加宽围堰与下围堰之间的区域修筑有内围堰,取水头结构的施工区域位于下围堰与内围堰之间的区域,内围堰围挡住取水头结构的前端和上游端,内围堰的一端与下围堰修筑连接在一起。加宽围堰及复合土工膜使得外围堰前端的结构部分的渗漏量大大减少,加强了外围堰的结构强度,同时,内围堰使得取水头结构施工区域的施工作业更加安全可靠,能有效对取水头结构进行施工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河流中取水头结构施工的围堰结构
本技术涉及围堰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河流中取水头结构施工的围堰结构。
技术介绍
在本申请人的取水头结构施工项目中,根据设计要求,取水头结构需在离泵房400m处进行围堰施工,形成一圈外围堰,取水头处围堰顶部距河床有6m,河床较取水头结构底部高差为6m,围堰后存在约为9米的高差,随着围堰延伸进度,河道逐渐变窄,势必导致水流湍急,水深增加,对围堰前端的结构部分不利影响较大,出现了围堰渗漏量大的情况,10台水泵同时运转不能有效的降低围堰内因渗漏形成的水位,抽水效果不明显,且围堰确切渗漏点的位置也无法确定,工期又十分紧张,同时,开挖取水头结构的基坑时,围堰会出现管涌、流沙情况,严重影响了施工安全,管涌使得基坑施工区域内积水,无法有效对取水头结构区域进行施工,另外,湍急的水流以及围堰结构出现的管涌、流沙等情况会影响整个围堰堰体结构的稳定性,围堰堰体的结构稳定是保证围堰内施工作业安全可靠的基础条件。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用于河流中取水头结构施工的围堰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河流中取水头结构施工的围堰结构,加宽围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河流中取水头结构施工的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围堰,所述外围堰包括上围堰(1)、端围堰(2)和下围堰(3)依次连接而成,所述端围堰(2)的内侧和所述上围堰(1)的前端内侧均设置有加宽围堰(4),所述加宽围堰(4)与所述端围堰(2)和上围堰(1)之间铺设有复合土工膜(5),所述加宽围堰(4)与所述下围堰(3)之间的区域修筑有内围堰(6),所述取水头结构(7)的施工区域位于所述下围堰(3)与所述内围堰(6)之间的区域,所述内围堰(6)围挡住所述取水头结构(7)的前端和上游端,所述内围堰(6)的一端与所述下围堰(3)修筑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河流中取水头结构施工的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围堰,所述外围堰包括上围堰(1)、端围堰(2)和下围堰(3)依次连接而成,所述端围堰(2)的内侧和所述上围堰(1)的前端内侧均设置有加宽围堰(4),所述加宽围堰(4)与所述端围堰(2)和上围堰(1)之间铺设有复合土工膜(5),所述加宽围堰(4)与所述下围堰(3)之间的区域修筑有内围堰(6),所述取水头结构(7)的施工区域位于所述下围堰(3)与所述内围堰(6)之间的区域,所述内围堰(6)围挡住所述取水头结构(7)的前端和上游端,所述内围堰(6)的一端与所述下围堰(3)修筑连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流中取水头结构施工的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堰内外侧的坡比范围为1:3~1:4,所述加宽围堰(4)内侧的坡比范围为1:4~1:5,所述内围堰(6)的坡比范围为1:3~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河流中取水头结构施工的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宽围堰(4)的顶部宽度为6米,所述内围堰(6)的顶部宽度为8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流中取水头结构施工的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宽围堰(4)从外往内包括垫料层(4-1)和填筑层(4-2),所述垫料层(4-1)铺设在所述复合土工膜(5)上,所述垫料层(4-1)为开挖的坡积土、粘土或者粉粘土,所述填筑层(4-2)为开挖的土石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河流中取水头结构施工的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筑层(4-2)内侧面的下端设置有细土麻袋(8),所述细土麻袋(8)压实所述填筑层(4-2)内侧面的下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流中取水头结构施工的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宽围堰(4)内设置有若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茂钦邬静芝王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