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乘客夹伤的乘客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8953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乘客夹伤的乘客门,包括门框、门体、驱动杆、气囊、红外线传感器、距离传感器、连接杆、导电柱、导电片、滑槽、微型电机、单片机、导电线、控制开关、控制面板、报警器、螺杆、螺块、蓄电池、玻璃板、导气管、微型气泵和卡槽。该种防止乘客夹伤的乘客门通过设置位置传感器以及在竖直方向移动红外线传感器,可以更好、更及时的将异常传递给驾驶员,使驾驶员第一时间对车门进行操作,避免了车门对乘客造成伤害,提高了安全性;通过设置乘客被夹后气囊进行作用,可以更好的减轻了车门对乘客挤压,降低了车门对乘客造成伤害,提高了车门的工作效率,增强了车门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乘客夹伤的乘客门
本技术涉及一种乘客门,具体为一种防止乘客夹伤的乘客门,属于客车安全

技术介绍
汽车工业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快捷和方便,但同时汽车的发展也引起了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的重视,客车等绿色出行方式等到了较快的发展,而客车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的商用车,这类车型主要用于公共交通和团体运输使用,然而,城市公交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由于汽车门引起的伤人事故也屡见不鲜。上下班高峰时段,公共汽车载客量往往过多,再加上司机长时间工作以后,不能及时发现车门附近的乘客,车门在关门过程中还可能对乘客身体形成挤压,造成严重伤害,而且在车门对乘客造成伤害后,只能凭借驾驶员的观察发现异常后才能对车门进行操作,无自动应急预案,对乘客的人生安全有很大影响。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防止乘客夹伤的乘客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防止乘客夹伤的乘客门。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防止乘客夹伤的乘客门,包括门体,所述门体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顶端转动连接有门框,所述门框内腔顶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顶端固定连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乘客夹伤的乘客门,包括门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2)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杆(3),所述驱动杆(3)顶端转动连接有门框(1),所述门框(1)内腔顶端开设有滑槽(10),所述滑槽(10)顶端固定连接有导电片(9),所述门体(2)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一端转动连接有导电柱(8),所述门体(2)底端开设有卡槽(23),所述卡槽(23)内安装有距离传感器(6),所述距离传感器(6)底部设有气囊(4),且所述气囊(4)与卡槽(23)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卡槽(23)通过玻璃板(20)与门体(2)内腔隔开,所述门体(2)内腔安装有微型电机(11),所述微型电机(11)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乘客夹伤的乘客门,包括门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2)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杆(3),所述驱动杆(3)顶端转动连接有门框(1),所述门框(1)内腔顶端开设有滑槽(10),所述滑槽(10)顶端固定连接有导电片(9),所述门体(2)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一端转动连接有导电柱(8),所述门体(2)底端开设有卡槽(23),所述卡槽(23)内安装有距离传感器(6),所述距离传感器(6)底部设有气囊(4),且所述气囊(4)与卡槽(23)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卡槽(23)通过玻璃板(20)与门体(2)内腔隔开,所述门体(2)内腔安装有微型电机(11),所述微型电机(11)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杆(17),所述螺杆(17)表面螺纹连接有螺块(18),所述螺块(18)表面安装有红外线传感器(5),所述螺杆(17)一侧设有单片机(12),所述单片机(12)通过导电线(13)与控制面板(15)电性连接,且所述控制面板(15)安装在驾驶室,所述控制面板(15)内安装有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锐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凯明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