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经法专利>正文

煤矸石保温空心砌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7731 阅读:3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矸石保温空心砌块,在砌块本体的垂直方向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内孔洞,其特征是,所述砌块本体分为前部砌块和后部砌块两部分,前部砌块和后部砌块均设置有垂直方向的上下贯通的内孔洞,内孔洞的形状为长方体;前部砌块和后部砌块之间通过连接筋肋连接成为一体;连接筋肋同时与前部砌块和后部砌块的内孔洞的端部形成错位结构。通过多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并排连接应用后,形成三排相互错位的内孔洞,其中中间一排内孔洞是由相邻砌块的两个连接筋肋及前部砌块和后部砌块的内侧壁面共同形成的。由于热传递距离得以增长,所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形成的多排错位方形孔洞的保温隔热性能非常优良,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用空心砌块,尤其涉及一种以煤矸石为主要原 料,辅以工业炉渣及其添加剂等生产的煤矸石保温空心砌块,属于建筑用保 温隔热类空心砌块的生产领域。
技术介绍
80年代以来,我国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5倍,建筑能耗占全国 能耗的15%。而在我国,在人均耕地不足四亩的国土上每年因烧砖毁坏农田 达30万亩,工业废渣排放量高达22亿吨,得不到有效利用。今年来各级地 方政府花大力气基本解决了粉煤灰的综合利用,但煤矸石仍未得到根本解 决。几十年来,煤矸石的大量堆积占用了大量土地,污染了河流、损坏了环 境、破坏了生态平衡。"十一五"期间,国家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 要求建筑节能一定要达到50%以上,在有条件的地区要达到65%以上的节能 要求。现在,节能减排、改善环境、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绿色化是我国建 设发展的基本国策。因此,研发以煤矸石为主要原料,辅以工业炉渣及其添 加剂等生产的高保温空心砌块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工业废渣的利用在国内外都非常受重视,比如将粉煤灰用于蒸压加气混 凝土中,已是国内外的成熟技术。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利用煤矸 石等工业废渣生产砖和空心砌块,并在建筑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应用,但 由于粘土砖和页岩砖的市场冲击,以及自身系统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未能跟 上,普遍存在热、裂、渗、漏等弊病,所以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尤其 是因为现在市场上所有的空心砌块都有以下结构缺陷其内孔洞要么采用单排孔,要么采用多排(多为双排)齐排孔,这种结构中,前、后砌块壁之间 距离始终为最小(热量直线传递),所以,虽然孔的设置减小了热传递面积, 但始终未能将热传递的弊端降到最低,由于墙外壁的热量通过砌块壁以最快 的直线传递方式传递给墙内壁,所以由目前市场上的空心砌块砌成的墙壁的 保温隔热效果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空心砌块保温隔热效果不够理想 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煤矸石保温空心砌块,这种砌块通过增长热传递路径的方 式提高保温隔热性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在砌块本体的垂直方向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内孔洞,所述砌块本体分为前部砌块和后部砌块两部分,前部砌块和后部砌块均设置有垂直方向的上下贯通的内孔洞,内孔洞的形状为长方体;前部砌块和后部砌块之间通过连接筋 肋连接成为一体;连接筋肋同时与前部砌块和后部砌块的内孔洞的端部形成 错位结构。在实际应用时,将多块本技术并排连接后再外抹水泥砂浆,根据不 同的强度等级可以用于建设一般承重墙或非承重墙。多块本技术并排连 接后,除了前部砌块和后部砌块的内孔洞外,由相邻砌块的两个连接筋肋及 前部砌块和后部砌块的内侧壁面共同形成内孔洞,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形成了 三排相互错位的内孔洞。因为这种三排相互错位的内孔洞结构使以砌块壁为 路径的热传递距离变长了,所以隔热保温效果得以明显提高。试验研究成果表明空心砌块内孔洞的形状以长方体形(即长边垂直热 传递方向的矩形孔)为最佳;内孔洞的排数对空心砌块的热阻影响最大,每增加一排孔,热阻增值在20%以上;减薄连接筋肋(即与热传递方向平行的 肋)也能增加空心砌块的热阻值;内孔洞的排列有齐排与错排两种,相比较 而言,错排不仅可使热传递的距离增长,而且还可使空心砌块的热阻值增大 约5%。综上所述,本技术中的矩形孔(即长方体形内孔)、多排孔、薄 肋、错排是提高空心砌块热工性能的关键技术。作为本技术的最佳结构,所述前部砌块和后部砌块的形状和大小均 相同且相互平行。这样才便于本技术在应用时的随意对应排列。作为本技术的具体结构之一,所述前部砌块和后部砌块均设置两个 内孔洞,这两个内孔洞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在左、右方向并排排列;所述连 接筋肋为两个,每一个连接筋肋均位于前部砌块和后部砌块相互对应的一对 内孔洞之间的中心位置。当热量从砌块外壁(前部砌块面壁)传递到内壁(后 部砌块面壁)时,其路径为外壁——前部砌块前后壁——前部砌块左右壁 ——连接筋肋——后部砌块左右壁——后部砌块前后壁——内壁,本实用新 型中,连接筋肋位于前部砌块和后部砌块相互对应的一对内孔洞之间的中心 位置,使热量从砌块外壁传递到砌块内壁的路径距离达到最大化,从而达到 最大的热阻性能及最佳的隔热保温效果。上述结构的砌块宽度较大,适合建 筑面积较大的场合。作为本技术的具体结构之二,所述前部砌块和后部砌块均设置一个 内孔洞;所述连接筋肋为一个,位于前部砌块的内孔洞和后部砌块的内孔洞 之间的中心位置。这种结构中,热量传递的路径及过程与以上第一种结构一 致,只是砌块宽度较小,适合建筑面积较小的场合。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无论上述哪种结构,本技术中前部砌块和后部 砌块的高度及其内孔洞的高度都为190mm,前部砌块和后部砌块的内孔洞的前、后方向的厚度范围在20mm——35mm之间,左、右方向的宽度范围在40mm ——165mm之间;所述连接筋肋的厚度范围在20mm——50mm之间,所述连 接筋肋的宽度范围在20nm~50 mm之间。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本技术形成的多排错位方形孔洞的保温隔热性能非常优良,具 有明显的节能效果,所以利用本技术作为墙体的建筑材料,符合我国政 策,节能、环保,社会及经济效益都十分显著,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的主视图2是本技术的左视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之一;图4是图3中本技术组合应用的主视图之一;图5是本技术的俯视图之二;图6是图5中本技术组合应用的主视图之二;图7是本技术的俯视图之三;图8是图7中本技术组合应用的主视图之三;图9是本技术的俯视图之四;图10是图9中本技术组合应用的主视图之四。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具体描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砌块本体的垂直方向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内 孔洞5,所述砌块本体分为前部砌块3和后部砌块1两部分,前部砌块3和 后部砌块1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且相互平行,前部砌块3和后部砌块1均设置有垂直方向的上下贯通的内孔洞5,内孔洞5的形状为长方体;前部砌块3和后部砌块1之间通过连接筋肋2连接成为一体;连接筋肋2同时与前部 砌块3和后部砌块1的内孔洞5的端部形成错位结构。作为本技术的具体结构之一,如图3——图6所示,前部砌块3和 后部砌块1均设置两个内孔洞5,这两个内孔洞5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在左、 右方向并排排列;连接筋肋2为两个,每一个连接筋肋2均位于前部砌块3 和后部砌块1相互对应的一对内孔洞5之间的中心位置。当热量从砌块外壁 (前部砌块3的前面壁)传递到内壁(后部砌块1的后面壁)时,其路径为 外壁——前部砌块3的前后壁——前部砌块3的左右壁——连接筋肋2— 后部砌块1的左右壁——后部砌块1的前后壁——内壁,本技术中,连 接筋肋2位于前部砌块3和后部砌块1相互对应的一对内孔洞5之间的中心 位置,使热量从砌块外壁传递到砌块内壁的路径距离达到最大化,从而达到 最大的热阻性能及最佳的隔热保温效果。上述结构的砌块宽度较大,适合建 筑面积较大的场合。作为本技术的具体结构之二,如图7——图10所示,前部砌块3 和后部砌块1均设置一个内孔洞5;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矸石保温空心砌块,在砌块本体的垂直方向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内孔洞,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本体分为前部砌块和后部砌块两部分,前部砌块和后部砌块均设置有垂直方向的上下贯通的内孔洞,内孔洞的形状为长方体;前部砌块和后部砌块之间通过连接筋肋连接成为一体;连接筋肋同时与前部砌块和后部砌块的内孔洞的端部形成错位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经法魏延年杨勤云
申请(专利权)人:梁经法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