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角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7658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角模块。该直角模块呈“L”形,可以直接用于弯曲墙体的弯曲部位。该直角模块弯曲部位两侧的部分长度不相同,在砌筑墙体时,可以起到压缝作用,增加墙体强度。(*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构筑墙体的建筑材料,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 种用于构筑直角墙体的建筑材料。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有很多构筑平面墙体的模块或者砌块。美国专利US5802797A 和中国专利CN2364109Y均公开了一种长方体砌体材料,该砌体材料可以构筑 平面墙体。现实中,有很多墙体需要在某一地方按照90。的角度转弯,目前的施工方 法是对长方体砌块进行切割、加工用于墙体弯曲部位,或者直接采用长方体模 块在转弯部位接合而成,这些施工方式工序复杂、构筑的墙体在弯曲部位强度 很低,而且外观不整齐;另一种施工方法是构筑两堵在弯曲部位接触在一起的 墙体,这种施工方式不仅工序复杂,而且由于两堵墙体互相独立导致整个墙体 很容易从弯曲部位出现裂缝,甚至从弯曲部位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角模块,在墙体需要直角弯曲时,该直角 模块可以直接用于墙体的弯曲部位,不仅施工方法简单,而且能够使弯曲部位 两侧的墙体形成一个整体,提高墙体强度,并能够使墙体外观整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直角模块包括一个内表面、一个外表面、 一个上安置面、 一个下安置面和一对端表面,所述外表面由两个平面构成,构 成外表面的两个平面互相垂直,整个模块呈"L"形。弯曲部位的交线将整个直角模块划分成相互垂直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长度大于另一部分的长度;在砌筑墙体时,使相邻层模块的较长部分和较短部 分接触,能够起到压缝的作用,即同一层上相邻模块之间的接缝与相邻层上相 邻模块之间的接缝不会形成一条直线,能够提高墙体的强度;进一步地,较长 部分的长度是较短部分长度的两倍。本技术的直角模块的内表面为一个曲面,该曲面的布置形式能够使模 块靠近弯曲部位的厚度大于远离弯曲部位的厚度。本技术的直角模块的内 表面可以是从模块弯曲部位向模块两个端表面延伸的两个连续起伏的山脊形 状。这样的结构使靠近弯曲部位的厚度大于远离弯曲部位的厚度,提高弯曲部 位的强度。所述上安置面和下安置面上邻近所述外表面的位置设置有凸缘。在采用该 模块构筑墙体时,上层模块下安置面上的凸缘与下层模块上安置面的凸缘接 触,这样在上层模块下安置面与下层模块上安置面之间形成一个容纳混凝土或 者灰浆的空间。进一步地,所述凸缘的顶部为一个平面,能够保证上、下层模 块之间的平稳连接。为了使相邻模块之间能够牢固连接,所述端表面之一上设置自上安置面至 下安置面的榫槽,而在相对的端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榫槽配合的自所述上安置 面至所述下安置面的榫头。本技术的直角模块呈"L"形,可以方便地应用于直角墙体的转弯部 位;直角模块的两部分长度不同,能够使上、下层的模块互相压缝,提高墙体 强度;模块内表面采用曲面或者山脊形状,不仅能提够模块本身的强度,而且 还可以提高墙体弯曲部位的强度。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直角模块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直角模块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直角模块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直角模块包括一个内表面1、 一个外表面2、 一个上安置面3、 一个下安置面4、 一对端表面5和6;所述外表面2由平面7 和平面8构成,所述平面7和平面8互相垂直,整个模块呈"L"形。所述平 面7的长度大于所述平面3的长度,这样在弯曲部位的两侧形成长度不同的两 部分,在砌筑墙体时,使相邻层模块的较长部分和较短部分接触,能够起到压 缝作用,即同一层上相邻模块之间的接缝与相邻层上相邻模块之间的接缝不会 形成一条直线,能够提高墙体的强度。进一步地,所述平面7的长度是所述平 面8的长度的两倍。所述内表面1为一个曲面,该曲面的布置形式能够使模块靠近弯曲部位的 厚度大于远离弯曲部位的厚度。所述内表面1也可以是从模块弯曲部位向模块 两个端表面延伸的两个山脊形状。这样的结构,不仅能提够模块本身的强度, 而且还可以提高墙体弯曲部位的强度。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上安置面3和下安置面4上邻近所述平面7和平 面8的位置分别设有凸缘9;在采用该模块构筑墙体时,上层模块下安置面上 的凸缘9与下层模块上安置面上的凸缘9接触,这样在上层模块下安置面与下 层模块上安置面之间形成一个容纳混凝土或者灰浆的空间。进一步地,所述凸 缘9的顶部为一个平面,能够保证上、下层模块之间的平稳连接。所述端表面 5和6之一上设置自所述上安置面3至所述下安置面4的榫槽10,而在相对的 所述端表面5和6上设置有与所述榫槽10配合的自所述上安置面3至所述下 安置面4的榫头11;该榫槽和榫头结构能够保证相邻模块之间的牢固连接。很显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有很多变通与改变。例如,榫槽10可以是槽口与槽底相同宽度的平口式、槽口宽于槽底的企口式、槽口窄于槽底 的滑键式以及其他结构形式,相应地榫头11也有不同的形状。内表面l可以与外表面2平行,形成弯曲部两侧均为长方体的直角模块。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方便说明所作的举例,而非对本 技术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说 明的基础上还可以作出不同形式的变化或者组合,而这些属于本技术精神 引申或指引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者组合均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 一种直角模块,包括一个内表面(1)、一个外表面(2)、一个上安置面(3)、一个下安置面(4)和一对端表面(5,6),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表面(2)由平面(7)和平面(8)构成,所述平面(7)和平面(8)互相垂直,整个模块呈“L”形。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角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7)的长度大 于所述平面(8)的长度。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角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7)的长度是 所述平面(8)的长度的两倍。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角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面(1)为一个 曲面,该曲面的布置形式能够使模块靠近弯曲部位的厚度大于远离弯曲部位的 厚度。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角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面(1)为从模 块弯曲部位向模块两个端表面延伸的两个山脊形状。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角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置面(3)和下 安置面(4)上邻近所述平面(7)和平面(8)的位置分别设有凸缘(9)。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角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9)的顶部为 一个平面。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角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表面(5、 6)之 一上设置自所述上安置面(3)至所述下安置面(4)的榫槽(10),而在相对的 所述端表面(5、 6)上设置有与所述榫槽(10)配合的自所述上安置面(3)至 所述下安置面(4)的榫头(11)。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直角模块。该直角模块呈“L”形,可以直接用于弯曲墙体的弯曲部位。该直角模块弯曲部位两侧的部分长度不相同,在砌筑墙体时,可以起到压缝作用,增加墙体强度。文档编号E04C1/00GK201265207SQ200820135640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8日专利技术者彬 梁 申请人:北京四方如钢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角模块,包括一个内表面(1)、一个外表面(2)、一个上安置面(3)、一个下安置面(4)和一对端表面(5,6),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表面(2)由平面(7)和平面(8)构成,所述平面(7)和平面(8)互相垂直,整个模块呈“L”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彬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四方如钢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