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彬专利>正文

直角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7659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角模块。该直角模块由折角部分(1)和连接部分(2)构成,可以直接用于弯曲墙体的弯曲部位。该直角模块的连接部分(2)呈“T”或者“L”形,在构筑墙体时,所述连接部分(2)构成墙体弯曲部位一侧的平面墙体的一部分,能够对整个直角模块起到向墙体内部拉伸的作用,避免直角模块发生脱落。该直角模块的折角部分(1)两侧的部件长度不相同,在砌筑墙体时,可以起到压缝作用,增加墙体强度。(*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构筑墙体的建筑材料,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 种用于构筑直角墙体的模块。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有很多构筑平面墙体的模块或者砌块。美国专利US5802797A 和中国专利CN2364109Y均公开了一种长方体砌体材料,该砌体材料可以构筑 平面墙体。现实中,有很多墙体需要在某一地方按照90。的角度转弯,目前的施工方 法是对长方体砌块进行切割、加工用于墙体弯曲部位,或者直接采用长方体模 块在转弯部位接合而成,这些施工方式工序复杂、构筑的墙体在弯曲部位强度 很低,而且外观不整齐;另一种施工方法是构筑两堵在弯曲部位接触在一起的 墙体,这种施工方式不仅工序复杂,而且由于两堵墙体彼此独立导致整个墙体 很容易从弯曲部位出现裂缝,甚至从弯曲部位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角模块,在墙体需要直角弯曲时,该直角 模块可以直接用于墙体的弯曲部位,不仅施工方法简单,而且能够使弯曲部位 两侧的墙体形成一个整体,还能够避免模块因垂直墙体方向的压力而发生脱落 的现象,提高墙体强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直角模块由折角部分和连接部分构成, 具有一个上安置面和一个下安置面,折角部分由互相垂直的两个部件构成,连 接部分由互相垂直的两个部件构成,构成连接部分的一个部件的末端与构成折角部分的一个部件的内表面垂直连接,使折角部分和连接部分成为一个整体。 该直角模块直接用于墙体弯曲部位,连接部分用于和弯曲部位一侧的平面墙体 连接,使整个直角模块镶嵌在墙体内部,提高墙体在弯曲部位的强度。在本技术的直角模块中,折角部分中与连接部分相连的部件的长度大 于另一个部件的长度;较长部件的长度可以为较短部件的长度的两倍。在构筑 墙体时,使相邻层模块的较长部件和较短部件接触,能够起到压缝的作用,即 同一层上相邻模块之间的接缝与相邻层上相邻模块之间的接缝不会形成一条 直线,能够提高墙体的强度。在本技术的直角模块中,就连接部分的形状而言,其中一种方案为 构成连接部分、与折角部分不相连的部件沿着构成连接部分、与折角部分相连 的部件的两侧延伸并超出其两侧,使所述连接部分整体上呈"T"形。另一种 方案为构成连接部分、与折角部分不相连的部件沿着远离构成折角部分、与 连接部分不相连的部件的方向延伸并超出构成连接部分、与折角部分相连的部 件的一侧,使所述连接部分整体上呈"L"形。这种"T"、 "L"形的结构能够 使连接部分的其中一个部件成为墙体弯曲部位一侧的平面墙体的一部分,对折 角部分起到镶嵌作用,避免直角模块因墙体内部压力作用而发生脱落的现象。本技术的直角模块中,构成折角部分的两个部件的外表面和构成连接 部分的一个部件的外表面均为平面,构成折角部分的两个部件的外表面互相垂 直,构成折角部分的较长部件的外表面和构成连接部分的一个部件的外表面平 行。折角部分中较短部件的端表面和连接部分中与折角部分不相连的部件的外 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折角部分中较长部件的端表面和连接部分中与折角部分 不相连的部件的一个端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这样在墙体弯曲部位的两侧,本 技术的直角模块可以很方便地与长方体模块连接。本技术的直角模块中,折角部分中较长部件的外表面和连接部分中与 折角部分不相连的部件的外表面之伺的垂直距离大于折角部分中较短部件的 外表面和连接部分中与折角部分不相连的部件的一个端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两者的长度差可以等于或者大于连接部分中与折角部分不相连的部件的厚度。 以便在墙体弯曲部位的两侧连接宽度相同的长方体模块。本技术的直角模块中,折角部分中较长部件的端表面或者连接部分中 与折角部分不相连的部件的端表面之一上设置自上安置面至下安置面的榫槽, 而在另一个端表面上设置有与前述榫槽配合的自上安置面至下安置面的榫头。 折角部分中较短部件的端表面或者连接部分中与折角部分不相连的部件的外 表面靠近折角部分中较短部件的位置设置有自上安置面至下安置面的榫槽,而 在连接部分中与折角部分不相连的部件的外表面靠近折角部分中较短部件的 位置或者折角部分中较短部件的端表面设置有与前述榫槽配合的自上安置面 至下安置面的榫头。这样,在墙体弯曲部位的两侧,本技术的直角模块的 榫槽和榫头结构能够与长方体模块上的榫槽和榫头结构配合在一起,提高本实 用新型的直角模块与长方体模块之间的连接强度。本技术的直角模块中,连接部分中与折角部分相连的部件的下表面上 设置有凹入模块下安置面的凹槽,而在该部件的上表面上设置有高出模块上安 置面的凸台,前述凸台的形状适于与相邻层模块下安置面上的凹槽一起使相邻 层的直角模块对齐。进一步地,前述凹槽为半圆柱形凹槽。前述凹槽的深度大 于前述凸台的高度,使得在砌筑墙体时浇入墙体内的混凝土或者沙浆能够流过 相邻层模块的凹槽和凸台之间的空腔,并在该空腔内形成横向的强度构件,提 高墙体的强度。本技术的直角模块中,上安置面和下安置面邻近外表面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凸缘。在采用该模块构筑墙体时,上层模块下安置面上的凸缘与下层模块 上安置面的凸缘接触,这样在上层模块下安置面与下层模块上安置面之间形成 一个容纳混凝土或者灰桨的空间。进一步地,所述凸缘的顶部为一个平面,能 够保证上、下层模块之间的平稳连接。本技术的直角模块中,构成折角部分的两个部件的连接处的内表面、 折角部分和连接部分连接处的内表面以及构成连接部分的两个部件连接处的 内表面均为圆弧形曲面。这样通过增加连接处的厚度提高连接处的强度。本技术的直角模块,可以方便地应用于直角墙体的转弯部位;折角部 分的两个部件长度不同,能够使上、下层的模块互相压缝,提高墙体强度;连 接部分采用"T"或者"L"形结构,使连接部分成为弯曲部位一侧的平面墙体 的一部分,将整个模块镶嵌在墙体内部,连接部分起到将整个模块向墙体内部 拉伸的作用,避免直角模块在垂直于墙体方向的压力作用下发生脱落的现象, 进一步提高墙体强度。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直角模块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直角模块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显示图1所示直角模块连接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显示图1所示直角模块下安置面布置形式的立体图; 图4是本技术直角模块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5是显示图4所示直角模块连接部分的立体图6是显示图4所示直角模块下安置面布置形式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本技术直角模块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直角模块由折角部分1和连接部分2构成,具有一个上安置面14和 一个下安置面15,折角部分1由部件3和部件4构成,部件3和部件4互相垂 直,连接部分2由部件5和部件6构成,部件5和部件6互相垂直,部件6的 末端与部件4的内表面垂直连接,使折角部分1和连接部分2成为一个整体。 部件4的长度大于部件3的长度;部件4的长度可以是部件3的长度的两倍。 部件5沿部件6的两侧延伸并超出部件6的两侧,使连接部分2整体上呈"T" 形。如图4、图5和图6所示的本技术直角模块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本实 用新型的直角模块由折角部分1和连接部分2构成,具有一个上安置面14和 一个下安置面15,折角部分1由部件3和部件4构成,部件3和部件4互相垂 直,连接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角模块,由折角部分(1)和连接部分(2)构成,具有一个上安置面(14)和一个下安置面(15),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角部分(1)由互相垂直的部件(3)和部件(4)构成,所述连接部分(2)由互相垂直的部件(5)和部件(6)构成,所述部件(6)的末端与所述部件(4)的内表面垂直连接,使所述折角部分(1)和连接部分(2)成为一个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彬
申请(专利权)人:梁彬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