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强专利>正文

一种保温抗震砌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5980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保温抗震砌块,其特征在于:该砌块包括四个侧面和两个相对的啮合面,其中,四个侧面中的相对两个面相互平行,且在与所砌筑的墙体同方向的侧面上设置有通槽和/或插入该通槽内的苯板或保温材料,而在两个啮合面中,其中的一个啮合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凸部,另一个啮合面并与凸部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与其数目相同的凹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砌筑建筑物或构筑物墙体的保温抗震砌块
技术介绍
就建筑物或构筑物墙体而言,通常需要考虑其稳定性和保温性能,以及砌筑过程的方便性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传统的墙体砌块是由六个平面构成的实心矩形体。使用该种结构的砌块砌筑墙体时,在同层和相邻层的两个相邻砌块之间必须使用砂浆或类似的粘结物使它们保持固定,所以,墙体牢固直接取决于砂浆的质量,但,砂浆质量的提高必然导致墙体整个成本的提高。然而,即使使用高质量的砂浆,由于相邻砌块之间没有相互间的插接部,其墙体的稳定性相对也较差,在外力作用下比如地震也易倒塌。另一个问题是用该砌块砌筑的墙体不保温,且砌筑时在两层之间需要抹砂浆,其过程较复杂。砌块是构成墙体的最基本单元,只有保温的砌块才能砌筑出保温的墙体,但,保温砌块的结构也是决定墙体保温程度的主要因素。现有的保温砌块通常在其内设置有竖向或者是横向的通槽,且在该通槽内或者是部分通槽内插有苯板或类似的保温材料,以通过苯板或苯板加上通槽实现保温。如中国专利2108131公告的“轻质保温砌块”就是诸多保温砌块中的一个例子。这类保温砌块虽然在实心砌块的基础上有所改进,但,在相邻砌块间的接合部还存在没有保温材料的区域,即建筑上所称的“冷桥”。冷桥的存在不能使墙体实现整体保温;另外,由于该种砌块设置的竖向通槽,致使上下两个砌块间的接触面积减小,即在两个接合面间只有肋棱部位的砂浆使两者粘结,所以,这种结构的砌块即使增加厚度也不稳固。为了解决墙体的稳定性问题,中国专利2095896号公开有一种名称为“榫式复合空心保温砌块”的砌块。该砌块除设置有竖向通槽和在通槽内插有苯板以实现保温性能外,还在砌块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榫形突起条,另一端设置有榫形凹槽,其意是利用榫形突起条插入榫形凹槽内的方式锁合,以提高墙体的稳定性能。但,该种砌块的锁合部限于横向,而墙体的稳定主要取决于竖向或层与层的坚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通过竖向插接的方式实现墙体整体保温和稳固的一种保温抗震砌块。本技术所提出的一种保温抗震砌块,包括四个侧面和两个相对的啮合面,其中,四个侧面中的相对两个面相互平行,且在与所砌筑的墙体同方向的侧面上设置有通槽和/或插入该通槽内的苯板或保温材料,而在两个啮合面中,其中的一个啮合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凸部,另一个啮合面并与凸部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与其数目相同的凹部。所述砌块的两个啮合面上设置的凸部和凹部均设置在其所在面的中部区域,且在凸部和该凸部两侧的部位均设置有至少一个通槽。所述通槽的棱边和凸部的棱边,及凹部的棱边均为平滑的圆弧形。所述砌块的两个啮合面的凸部和凹部,以及两侧部位的表面均设置有浅沟槽。所述砌块的一个啮合面的中部设置有凸部,另一个啮合面为平面。或者所述砌块的一个啮合面设置有凹部,另一个啮合面为平面。所述砌块的凹部内设置有与其形状相同或相近的矩形块,而在凸部的两侧也设置有与其两侧的部位相同或相近的矩形块。本技术所提出的保温抗震砌块,在砌筑墙体时,层与层之间采用的是插接的方式砌筑,即使在砌块间抹砂浆也不需要“找平”工序,所以,用该种砌块砌筑墙体,其砌筑方式非常简单,并且这种锁合的结构使墙体非常稳固,能起到抗震的作用;另外,该种砌块是沿着墙体的砌筑方向设置通槽的,且在通槽内插有苯板或类似的保温材料,所以,用该种砌块砌筑的墙体没有“冷桥”,可达到整体保温。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与图1所述砌块配合使用的另一个实施例外观示意图;附图3是与图1所述砌块配合使用的另一个实施例外观示意图。附图4是与图1所述砌块配合使用的另一个实施例外观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该图给出本技术所提出的保温抗震砌块1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外观整体结构。该砌块1从外观上看具有包括四个侧面或侧平面(11,12,13,14)和上下两个相对的啮合面。其中,侧面11与13相对且相互平行,而侧面12与14相对且相互平行。该砌块1的上啮合面的中部设置有一个凸部15,其下啮合面的中部设置有一个可允许另一个砌块1的凸部15插入并基本上无缝隙配合凹部16。在砌筑墙体时,同层之间的砌块1按墙体的方向依次排列,上下层之间的砌块1相互交错,并使下层砌块的凸部15插入上层砌块1的凹部16内,以使两者通过啮合的方式锁结。沿着砌块1的侧面12和14的方向即沿着墙体的砌筑方向设置有通槽17。在凸部15和两侧的部位均设置有一个通槽17,在每一个通槽17内均插入苯板18。所述啮合面上设置有凸部15和凹槽16可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即使设置有一个,其凸部15和凹槽16也不仅限于设置在两个啮合面中部,但,无论是设置几个凸部15和凹部16或者是否在啮合面的中部均可完成本技术的任务,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从墙体的稳定性方面考虑,在必要时,将砌块1的两个啮合面的凸部15和凹部16的,以及两侧面12和14的表面均设置有用于抹砂浆或粘结物的浅沟槽19。通槽17的棱边171和凸部15的棱边151,及凹部16的棱边161均为平滑的圆弧形,该圆弧形结构可起到加强筋的作用,以进一步提高砌块1的坚固性。参见图2,该图给出本技术所提出的保温抗震砌块1在用其砌筑墙体底部并与砌块1配合砌筑时的砌块2的外观整体结构。由于墙体的底部直接与基础地基相接触,而基础地基的上表面通常是平面,所以,该砌块2的一个啮合面的中部设置有凸部21,而另一个啮合面为平面22,且在凸部21和平面22的两侧均设置有通槽23,在通槽23内也插有苯板24或类似的保温材料。参见图3、该图给出本技术所提出的保温抗震砌块1在用其砌筑墙体顶部并与砌块1配合砌筑时的砌块3的外观整体结构。由于墙体的顶部通常要求是平面,所以,该砌块3的一个啮合面的中部设置有凹部31,而另一个啮合面为平面32,且在凹部31和平面32的两侧均设置有通槽33,在通槽33内也插有苯板34或类似的保温材料。参见图4,该图给出本技术所提出的保温抗震砌块1在用其砌筑墙体底部和顶部并与砌块1配合砌筑时的砌块4的外观整体结构。由于砌块1的凹部16和凸部15的两侧均是近似于矩形块,所以,砌块4是一个矩形的垫块,使用砌块4在砌筑墙体时,将其插入墙体底部砌块1的凹部16和顶部砌块1凸部15的两侧,可替代砌块2和3。为使墙体保温,在砌块4的中部设置有通槽41,在通槽41内也插有苯板42或类似的保温材料。权利要求1.一种保温抗震砌块,其特征在于该砌块包括四个侧面和两个相对的啮合面,其中,四个侧面中的相对两个面相互平行,且在与所砌筑的墙体同方向的侧面上设置有通槽和/或插入该通槽内的苯板或保温材料,而在两个啮合面中,其中的一个啮合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凸部,另一个啮合面并与凸部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与其数目相同的凹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的两个啮合面上设置的凸部和凹部均设置在其所在面的中部区域,且在凸部和该凸部两侧的部位均设置有至少一个通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的两个啮合面的凸部和凹部,以及两侧部位的表面均设置有浅沟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的一个啮合面的中部设置有凸部,另一个啮合面为平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强刘桂荣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梁强刘桂荣王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