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极耳弯折的锂电池极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5315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极耳弯折的锂电池极片结构,包括:极片体和位于极片体一侧并与极片体连接的极耳,其中:极耳与极片体位于同一平面内,极耳包括顶边、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顶边位于极耳远离极片体的一侧,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相对布置顶边的两侧,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的两端分别与顶边和极片体的侧边连接,且第一侧边与顶边相接处通过倒角工艺形成第一倒角边,第二侧边与顶边相接处通过倒角工艺形成第二倒角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防止由于极耳面积较大而在卷绕、过辊过程中发生的弯折、褶皱现象,提高了电池直通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极耳弯折的锂电池极片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池制造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防极耳弯折的锂电池极片结构。
技术介绍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政府为解决能源、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动力锂离子二次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制造工艺以及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在大方形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过程中,极耳在激光切成形之后,由于轻薄、柔软、面积大,经过卷绕大量过辊后,很容易受切应力以及和物体碰撞而导致部分极耳呈弯折、褶皱状态,严重影响电池质量和直通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防极耳弯折的锂电池极片结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防极耳弯折的锂电池极片结构,包括:极片体和位于极片体一侧并与极片体连接的极耳,其中:极耳与极片体位于同一平面内,极耳包括顶边、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顶边位于极耳远离极片体的一侧,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相对布置顶边的两侧,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的两端分别与顶边和极片体的侧边连接,且第一侧边与顶边相接处通过倒角工艺形成第一倒角边,第二侧边与顶边相接处通过倒角工艺形成第二倒角边。优选地,第一侧边靠近极片体的一端设有向远离第二侧边方向延伸并与极片体固定连接的第一斜边,第二侧边靠近极片体的一端设有向远离第一侧边方向延伸并与极片体固定连接的第二斜边,且第一斜边、第二斜边相互靠近的一侧与极片体的侧边之间的夹角均为锐角。优选地,第一斜边、第二斜边相互靠近的一侧与极片体的侧边之间的夹角角度为45°。优选地,第一斜边、第二斜边相互靠近的一侧与极片体的侧边之间的夹角角度为60°。优选地,第一倒角边的倒角角度为45°。优选地,第二倒角边的倒角角度为45°。优选地,第一倒角边的倒角角度为60°。优选地,第二倒角边的倒角角度为60°。优选地,极耳上设有若干个由其第一侧边向第二侧边方向间距排列并由其顶边向极片体方向直线延伸的凹槽。本技术中,通过采用倒角工艺分别在第一侧边与顶边之间形成第一倒角边,在第二侧边与顶边之间形成第二倒角边,以此来降低极耳因边角易受力而导致其弯折的现象。该结构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防止由于极耳面积较大而在卷绕、过辊过程中发生的弯折、褶皱现象,提高了电池直通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极耳弯折的锂电池极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极耳弯折的锂电池极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防极耳弯折的锂电池极片结构,包括:极片体1和位于极片体1一侧并与极片体1连接的极耳2,其中:极耳2与极片体1位于同一平面内,极耳2包括顶边a、第一侧边b和第二侧边c,顶边a位于极耳2远离极片体1的一侧,第一侧边b、第二侧边c相对布置顶边a的两侧,第一侧边b、第二侧边c的两端分别与顶边a和极片体1的侧边连接,且第一侧边b与顶边a相接处通过倒角工艺形成第一倒角边d,第二侧边c与顶边a相接处通过倒角工艺形成第二倒角边e。本技术通过采用倒角工艺分别在第一侧边b与顶边a之间形成第一倒角边d,在第二侧边c与顶边a之间形成第二倒角边e,以降低因边角易受力而导致极耳2弯折的现象。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一侧边b靠近极片体1的一端设有向远离第二侧边c方向延伸并与极片体1固定连接的第一斜边f,第二侧边c靠近极片体1的一端设有向远离第一侧边b方向延伸并与极片体1固定连接的第二斜边g,且第一斜边f、第二斜边g相互靠近的一侧与极片体1的侧边之间的夹角均为锐角。该结构的设置可以增大极耳2底部的宽度,以此来增强极耳2抗压能力、稳固力以及抗弯折能力,以进一步提高该极耳2的抗弯折能力。本实施例中,极耳2上设有若干个由其第一侧边b向第二侧边c方向间距排列并由其顶边a向极片体1方向直线延伸的凹槽,以通过增强极耳2强度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其抗弯折能力。实施例1,第一倒角边d、第二倒角边e的倒角角度为45°,第一斜边f、第二斜边g相互靠近的一侧与极片体1的侧边之间的夹角角度为45°。实施例2,第一倒角边d、第二倒角边e的倒角角度为45°,第一斜边f、第二斜边g相互靠近的一侧与极片体1的侧边之间的夹角角度为60°。实施例3,第一倒角边d、第二倒角边e的倒角角度为60°,第一斜边f、第二斜边g相互靠近的一侧与极片体1的侧边之间的夹角角度为6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极耳弯折的锂电池极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极片体(1)和位于极片体(1)一侧并与极片体(1)连接的极耳(2),其中:极耳(2)与极片体(1)位于同一平面内,极耳(2)包括顶边(a)、第一侧边(b)和第二侧边(c),顶边(a)位于极耳(2)远离极片体(1)的一侧,第一侧边(b)、第二侧边(c)相对布置顶边(a)的两侧,第一侧边(b)、第二侧边(c)的两端分别与顶边(a)和极片体(1)的侧边连接,且第一侧边(b)与顶边(a)相接处通过倒角工艺形成第一倒角边(d),第二侧边(c)与顶边(a)相接处通过倒角工艺形成第二倒角边(e)。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极耳弯折的锂电池极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极片体(1)和位于极片体(1)一侧并与极片体(1)连接的极耳(2),其中:极耳(2)与极片体(1)位于同一平面内,极耳(2)包括顶边(a)、第一侧边(b)和第二侧边(c),顶边(a)位于极耳(2)远离极片体(1)的一侧,第一侧边(b)、第二侧边(c)相对布置顶边(a)的两侧,第一侧边(b)、第二侧边(c)的两端分别与顶边(a)和极片体(1)的侧边连接,且第一侧边(b)与顶边(a)相接处通过倒角工艺形成第一倒角边(d),第二侧边(c)与顶边(a)相接处通过倒角工艺形成第二倒角边(e)。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极耳弯折的锂电池极片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侧边(b)靠近极片体(1)的一端设有向远离第二侧边(c)方向延伸并与极片体(1)固定连接的第一斜边(f),第二侧边(c)靠近极片体(1)的一端设有向远离第一侧边(b)方向延伸并与极片体(1)固定连接的第二斜边(g),且第一斜边(f)、第二斜边(g)相互靠近的一侧与极片体(1)的侧边之间的夹角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忠一张宝江家嘉王可庄华杰余刚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