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庄正隆专利>正文

钢筋柱的箍筋支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3547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钢筋柱的箍筋支撑架,主要包含:一柱状主体;一支撑部,结合在所述的柱状主体的一侧,所述的支撑部的顶端设一承接部;所述的支撑部以上的柱状主体成为箍筋承靠部;一夹具,设在所述的柱状主体的底端,所述的夹具的下端具有一向所述的柱状主体方向弹夹的力量。(*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物钢筋柱的箍筋有关,特别是指一种箍筋的支撑架。以 所述的支撑架辅助所述的箍筋施作在钢筋柱,可增进箍筋对钢筋柱的维系力与锚 定力,并提升施作箍筋的工程效率。
技术介绍
如图l,现有关于建筑物的钢筋柱与箍筋的施作工程,概是以多数的细径钢 筋51垂直相交构成一网状基础地板50,在所述的基础地板50上预设钢筋柱20 的位置设一固定箍筋35。在所述的固定箍筋35上先固定至少二支主钢筋21与一 支辅助钢筋23,并使所述的主钢筋21与辅助钢筋23位于三角形端点位置上,据 此定义出一个准确的箍筋位置,遂可在所述的主钢筋21接近所述的基础地板50 的位置上预套一箍筋30,并将所述的箍筋30系附固定,再将若干箍筋30依续穿 套在所述的主钢筋21外而堆栈在上述已被固定的箍筋30上。如图2,将构成钢筋柱20的其它主钢筋22依预定位置固定在所述的基础地 板50上,将辅助钢筋23移除,再将上述箍筋30—一往上拉升至钢筋柱20的预 定位置并加以系附固定。将上述箍筋30设在所述的主钢筋21上的主要方法有两个, 一为由所述的主 钢筋21的顶端往下放,二为强迫撑开所述的箍筋30的锚定段31使其形成一开口 以求能横向地通过所述的主钢筋21。两种方法就实作上而言都非常不便,特别是 方法二,施作者花费太多力气与时间在撑开所述的锚定段31,而且被强迫撑开的 锚定段31会影响箍筋30对钢筋柱20的维系力与锚定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柱的箍筋支撑 架,所述的方案可增进箍筋对钢筋柱的维系力与锚定力,并且提升箍筋施工的工 程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筋柱的箍筋支撑架,其特征在于 一柱状主体; 一支撑部,结合在所 述的柱状主体的一侧,所述的支撑部的顶端设一承接部;所述的支撑部以上的柱 状主体成为箍筋承靠部; 一夹具,设在所述的柱状主体的底端,所述的夹具的下 端向所述的柱状主体方向弹夹。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一,是通过所述的支撑架的应用,使本案的箍筋与钢筋柱的建构方法与现有 工法不同,而本案工法的最大优点在于使箍筋与主钢筋的工程施作变得较为容易 实施,可以提升工程效率。二,是所述的支撑架在使用时可以夹具夹住网状基础地板的固定箍筋,所述 的支撑架即可被竖立定位,不需外力或外物加以扶持,支撑架的施作简便。三,是通过所述的支撑架应用,使本案在箍筋与主钢筋结合时,不必撑开所 述的箍筋的锚定段,因此箍筋即无被变形破坏的虞;又可在预置箍筋时对于其锚 定段的位置加以留意配合,使每一箍筋的锚定段以顺序列位于不同的角落处,据 此将箍筋固定在钢筋柱时,其锚定段即平均分布在钢筋柱的外围位置上,以利提 升箍筋对钢筋柱的维系力与锚定力,可确保箍筋对钢筋柱的维系力与锚定力。四,本案支撑架将堆栈的箍筋往上撑起一预定高度,使堆栈的箍筋与基础地 板产生一适当距离,而不致影响基础地板上其它工程进行。五,为所述的支撑架的柱状主体上设有若干等距排列的孔洞,所述的支撑部 为一独立的对象,其一侧设有一勾体以便勾固在任一上述的孔洞中,凭借不同位 置的孔洞使所述的支撑部位于不同高度,可配合钢筋柱预定纵长所需的箍筋数量 而调整。需数较多箍筋时,则可将支撑部勾固在较下位的孔洞中,需数较少箍筋 时,则可将支撑部勾固在较上位的孔洞中。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钢筋柱与箍筋组立工程的示意图(一); 图2是现有钢筋柱与箍筋组立工程的示意图(二); 图3是本案支撑架立体外观图;图4是本案以支撑架实施钢筋柱与箍筋组立工程的示意图(一); 图5是本案以支撑架实施钢筋柱与箍筋组立工程的示意图(二); 图6是本案以支撑架实施钢筋柱与箍筋组立工程的示意图(三);图7是本案以支撑架实施钢筋柱与箍筋组立工程的示意图(四);图8是本案以支撑架实施钢筋柱与箍筋组立工程的示意图(五);图9是本案支撑架承载箍筋的剖视示意图;图IO是本案支撑架与支撑部的立体分解图;图11是图10的支撑架侧视暨支撑部调整位置的示意图;图12是以图3所示的支撑架为例另设置开口的立体外观图;图13是以图IO所示的支撑架为例另设置开口的立体外观图;图14是以图IO所示的支撑架为例说明所述的支撑部具有两个勾体。具体实施方式关于本案支撑架IO,如图3,是由一柱状主体11与一支撑部12呈L型结合。 所述的柱状主体11具有可增进结构强度的n型断面以及预定的纵向长度,并以所 述的支撑部12以上的部位做为箍筋承靠部13。所述的支撑部12的顶端设一承接 部14,所述的承接部14为凹槽结构。所述的柱状主体11的底端设一夹具15,主 要在所述的柱状主体11近底部的两侧设一对翼板151,在所述的翼板151之间以 一销152穿接一夹板153以及一扭转弹簧154,其两个簧脚抵止在所述的夹板153 上端与所述的柱状主体11之间,据此使所述的夹板153的下端产生一向所述的柱 状主体11方向的弹夹力。兹以图4 图8说明本案支撑架的钢筋柱与箍筋施工法。如图4,在钢筋柱预设处设一现有的基础地板50,所述的基础地板50是由多 数的细径钢筋51垂直相交而构成。在所述的基础地板50上以系条绑附一固定箍 筋35,在所述的固定箍筋35上设立若干本案的支撑架10排列预立成一支撑构造。 再配合图9,所述的支撑架IO是以其夹具15夹固在所述的固定箍筋35上。复如 图4,若干支撑架10以其顶端的承接部14共同承载一箍筋32,而其它预定数目 的箍筋30则可依序迭放在所述的箍筋32上,并靠抵着所述的柱状主体11的箍筋 承靠部13而呈整齐的堆栈。如图5,将三支主钢筋21呈三角顶点列位直立固定在所述的基础地板50并 受所述的箍筋30的拘束,将受所述的支撑架10的承接部14所撑持的箍筋32固 定在所述的主钢筋21上。如图6,撤除所有的支撑架IO。由于低位的箍筋32被固定在所述的主钢筋 21上,所以原先堆栈的箍筋30即呈套设在所述的主钢筋21外的样态。如图7,将构成钢筋柱20的其它主钢筋22依预定位置固定在所述的基础地 板50上。如图8,将上述箍筋30 —一往上拉升至钢筋柱20的预定位置并加以系附固定。据上所述,本案关于柱的建筑体施工方式,是在钢筋柱20预设处设一现有的 基础地板50,在所述的基础地板50上设置一固定箍筋35,在所述的固定箍筋35 上设立若干支撑架IO排列预立成一支撑构造,在所述的支撑架IO上迭置预定数 量的箍筋30、 32,将三支主钢筋21呈三角顶点列位直立固定在所述的基础地板 50并受所述的箍筋30、 32的拘束,将最低位的箍筋32固定在所述的主钢筋21, 的后一一撤除所述的支撑架10,再将构成钢筋柱20的其它主钢筋22依预定位置 固定在所述的基础地板50,再将上述箍筋30 —一往上拉升至钢筋柱20的预定位 置并加以系附固定。由是可知,本案的箍筋30与钢筋柱20的建构方法与现有工 法不同。而本案工法的优点在于预设堆栈箍筋30、 32,不必从三支预设主钢筋21 的柱头往下放,使箍筋30、 32主钢筋20的组合工程较容易实施,因而可提升工 程效率。本案上述工法,不必撑开所述的箍筋30的锚定段31,因此箍筋30即无被变 形破坏的虞,又可在预置箍筋30时对于其锚定段31的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筋柱的箍筋支撑架,其特征在于:    一柱状主体(11);    一支撑部(12),结合在所述的柱状主体(11)的一侧,所述的支撑部(12)的顶端设一承接部(14);所述的支撑部(12)以上的柱状主体(11)成为箍筋承靠部(13);    一夹具(15),设在所述的柱状主体(11)的底端,所述的夹具(15)的下端向所述的柱状主体(11)方向弹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正隆
申请(专利权)人:庄正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