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缓冲器的防撞梁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2470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缓冲器的防撞梁及车辆,属于无人驾驶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带缓冲器的防撞梁,安装于车辆上,包括防撞梁本体和缓冲器,防撞梁本体设置有第一连接部,防撞梁本体的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开口与第一连接部连通,缓冲器围绕防撞梁本体的长度方向分布,缓冲器设置有与第一连接部配合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通过开口可拆卸的连接。该带缓冲器的防撞梁,减小了碰撞强度与降低了碰撞对车辆的损害,使培训/比赛大幅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从而提高了整套培训/比赛系统的普及率,丰富了人们群众的精神文明生活。应用上述带缓冲器的防撞梁的车辆,提高了车辆的安全系数,降低了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缓冲器的防撞梁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无人驾驶交通工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带缓冲器的防撞梁及车辆。
技术介绍
在基于沙盘的可视化遥控无人驾驶交通工具培训/比赛系统中,无人驾驶交通工具防止碰撞与降低碰撞损害的需求以及所处环境与在通用道路上行驶的载人交通工具不同。通用道路上行驶的载人交通工具,以人为本,特别注重对乘客与行人的保护,所以将车头设计为缓冲区,牺牲车辆保护乘客与行人。沙盘中的无人驾驶交通工具,因为用于培训与比赛,碰撞的情况会大幅增加。需要尽量减少碰撞、降低碰撞的强度、降低碰撞对车的损坏,以车为本,而没有保护乘客与行人的需要。并且,整个沙盘环境已知,以及沙盘内所有交通工具的定位与运动参数已知(全部联网实时上传到了控制中心),与通用道路上环境与车辆完全未知的情况不同。所以,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定制化的设计系统级防撞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带缓冲器的防撞梁,减小了碰撞强度与降低了碰撞对车辆的损害,使培训/比赛大幅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从而提高了整套培训/比赛系统的普及率,进而提高了驾驶员培训的水平预防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丰富了人们群众的精神文明生活,使上述问题得到改善。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应用上述带缓冲器的防撞梁,提高了车辆的安全系数,降低了维修成本。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缓冲器的防撞梁,安装于车辆上,包括防撞梁本体和缓冲器,所述防撞梁本体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防撞梁本体的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通,所述缓冲器围绕所述防撞梁本体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缓冲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配合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所述开口可拆卸的连接。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卡槽,所述卡槽围绕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周向延伸,所述开口沿垂直于所述卡槽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卡槽,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与所述卡槽配合的卡接凸起,所述卡接凸起与所述卡槽可滑动的连接。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卡槽为T字形槽,所述卡接凸起为T字形凸起。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卡槽为燕尾槽,所述卡接凸起为梯形凸起。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带缓冲器的防撞梁还包括与所述开口配合的限位件,部分所述限位件贯穿所述缓冲器并伸入所述开口内,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防撞梁本体可拆卸的连接。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器包括缓冲器本体,所述缓冲器本体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缓冲器本体为弹性件,所述缓冲器本体的宽度大于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宽度的二分之一。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器本体为橡胶气囊。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器为橡胶块,所述橡胶块包括防撞面,所述防撞面为弧形面,所述防撞面朝向远离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一侧拱起。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橡胶块的表面设置有多个V字形缺口,所述多个V字形缺口沿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周向分布。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辆本体和上述的带缓冲器的防撞梁,所述防撞梁本体与所述车辆本体可拆卸的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带缓冲器的防撞梁,减小了碰撞强度与降低了碰撞对车辆的损害,使培训/比赛大幅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从而提高了整套培训/比赛系统的普及率,进而提高了驾驶员培训的水平预防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丰富了人们群众的精神文明生活。应用上述带缓冲器的防撞梁的车辆,提高了车辆的安全系数,降低了维修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带缓冲器的防撞梁的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开口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带缓冲器的防撞梁的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防撞梁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的缓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的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带缓冲器的防撞梁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防撞梁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7的缓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带缓冲器的防撞梁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带缓冲器的防撞梁;1-防撞梁本体;11-第一连接部;111-卡槽;112-卡槽;2-缓冲器;21-第二连接部;211-卡接凸起;212-卡接凸起;22-缓冲器本体;221-防撞面;222-V字形缺口;3-开口;4-限位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第一实施例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带缓冲器的防撞梁100,安装于车辆上,主要用于无人驾驶交通工具,包括防撞梁本体1和缓冲器2。如图1-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防撞梁本体1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第一连接部11沿防撞梁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防撞梁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3,开口3与第一连接部11连通并贯穿第一连接部11;缓冲器2围绕防撞梁本体1的周向分布,缓冲器2设置有与第一连接部11配合的第二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1能够通过开口3进入第一连接部11以使第二连接部21与第一连接部11配合,从而使得缓冲器2与防撞梁本体1连接定位;开口3的设置,方便第二连接部21与第一连接部11的装配,并且能够保证第二连接部21与第一连接部11的连接稳定性。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缓冲器的防撞梁,安装于车辆上,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梁本体和缓冲器,所述防撞梁本体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防撞梁本体的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通,所述缓冲器围绕所述防撞梁本体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缓冲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配合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所述开口可拆卸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缓冲器的防撞梁,安装于车辆上,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梁本体和缓冲器,所述防撞梁本体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防撞梁本体的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通,所述缓冲器围绕所述防撞梁本体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缓冲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配合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所述开口可拆卸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缓冲器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卡槽,所述卡槽围绕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周向延伸,所述开口沿垂直于所述卡槽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卡槽,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与所述卡槽配合的卡接凸起,所述卡接凸起与所述卡槽可滑动的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缓冲器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为T字形槽,所述卡接凸起为T字形凸起。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缓冲器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为燕尾槽,所述卡接凸起为梯形凸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缓冲器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青衡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博士信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