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夏英专利>正文

用以减少硬微粒损害的改进的智能型汽轮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0823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6: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以减少硬微粒损害的改进的智能型汽轮机,包括机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机体内的涡轮腔,所述涡轮腔顶端相通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左端相通设有左右延伸的出水管,所述涡轮腔底部相通设有上下延伸的进气腔,所述进气腔右侧设有左右延伸的第一水槽,所述第一水槽上方设有开口向有的连杆腔,所述连杆腔顶端相通设有上下延伸的第一弹簧腔,所述连杆腔右端相通设有左右延伸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顶端相通设有上下延伸的第二弹簧腔,所述第一空腔上方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上方设有第三空腔;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去除水垢,同时也能防止对环境产生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以减少硬微粒损害的改进的智能型汽轮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轮机改进方法
,具体是用以减少硬微粒损害的改进的智能型汽轮机。
技术介绍
在生活中,长时间使用后的热水壶会残留许多水垢,在工业领域也经常出现此类情况,其中汽轮机是通过蒸汽带动蜗轮传动形成机械能,长时间工作后涡轮腔以及蜗轮叶片端面会附着许多水垢,因此会严重影响汽轮机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改进一种能自行去除水垢的汽轮机势在必行,本专利技术的产生可有效解决了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用以减少硬微粒损害的改进的智能型汽轮机,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用以减少硬微粒损害的改进的智能型汽轮机,包括机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机体内的涡轮腔,所述涡轮腔顶端相通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左端相通设有左右延伸的出水管,所述涡轮腔底部相通设有上下延伸的进气腔,所述进气腔右侧设有左右延伸的第一水槽,所述第一水槽上方设有开口向有的连杆腔,所述连杆腔顶端相通设有上下延伸的第一弹簧腔,所述连杆腔右端相通设有左右延伸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顶端相通设有上下延伸的第二弹簧腔,所述第一空腔上方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上方设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左侧设有中和反应装置,所述涡轮腔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在所述涡轮腔内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左右两侧对称设有防护圈,所述蜗轮腔内设有用于与所述蜗轮对接的增压环,所述第一转动轴右端末端贯穿所述第二空腔且在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第一锥齿轮并伸出所述机体,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顶端末端伸入所述第二空腔且设有用与所述第一锥齿轮齿合连接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转动轴底部末端伸入所述第一空腔且设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设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齿合连接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三转动轴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轮,所述连杆腔内固定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弹簧腔顶端端面顶压连接有第一弹圈,所述第二弹簧腔顶端端面顶压连接有第二弹圈,所述第二弹圈与所述第一弹圈底部末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滑动杆滑动配合连接的且与所述第一凸轮抵接的连接板,所述第一水槽内设有上下延伸的增压缸,所述增压缸内设有上下延伸的第二活塞缸,所述第二活塞缸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顶端端面固定连接有上下延伸且与所述增压缸内壁滑动配合连接并与所述连接板底部端面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杆,所述增压缸底部相通设有单向阀门,所述增压缸左端设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左端末端相通设有上下延伸的蓄水缸,所述蓄水缸左端设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左端末端相通设有左端端卖弄伸入所述进气腔的喷头,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三空腔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第四转动轴所述第四转动轴底部末端伸入所述第二空腔且设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齿合连接的第五锥齿轮,所述第四转动轴顶端末端贯穿所述第三空腔且在所述第三空腔内设有第二凸轮。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中和反应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空腔左端左右延伸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左侧末端相通设有左右延伸的活塞缸,所述活塞缸左端末端相通设有第二喷头,所述活塞缸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右端末端固定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左端设有左右延伸的弹簧,所述第三连接杆右端末端伸入所述第三空腔且设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内设有开口向右且用于与所述第二凸轮抵接的凹槽,所述机体顶端端面设有碱性蓄水缸,所述碱性蓄水缸与所述活塞缸之间连通设有上下延伸的第三连接管。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机体顶端端面设有上下延伸的温度计,所述温度计内设有上下延伸的指示针,所述指示针左右两端对称设有上下延伸的刻度盘,便于实时监测温度变化。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第二转动轴顶端末端伸入所述第二空腔且设有用与所述第一锥齿轮齿合连接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转动轴底部末端伸入所述第一空腔且设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设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齿合连接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三转动轴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轮,所述连杆腔内固定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弹簧腔顶端端面顶压连接有第一弹圈,所述第二弹簧腔顶端端面顶压连接有第二弹圈,所述第二弹圈与所述第一弹圈底部末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滑动杆滑动配合连接的且与所述第一凸轮抵接的连接板,所述第一水槽内设有上下延伸的增压缸,所述增压缸内设有上下延伸的第二活塞缸,所述第二活塞缸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顶端端面固定连接有上下延伸且与所述增压缸内壁滑动配合连接并与所述连接板底部端面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杆,所述增压缸底部相通设有单向阀门,所述增压缸左端设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左端末端相通设有上下延伸的蓄水缸,所述蓄水缸左端设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左端末端相通设有左端端卖弄伸入所述进气腔的喷头,可去除所述涡轮腔内壁与所述蜗轮端面的水垢,提高汽轮机的工作性能。所述第三空腔左端左右延伸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左侧末端相通设有左右延伸的活塞缸,所述活塞缸左端末端相通设有第二喷头,所述活塞缸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右端末端固定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左端设有左右延伸的弹簧,所述第三连接杆右端末端伸入所述第三空腔且设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内设有开口向右且用于与所述第二凸轮抵接的凹槽,所述机体顶端端面设有碱性蓄水缸,所述碱性蓄水缸与所述活塞缸之间连通设有上下延伸的第三连接管,可对其多余的酸性喷雾进行中和反应,防止其对空气产生污染。本专利技术的设备结构简单,配合精简,通过利用汽轮机主轴带动喷气装置,使其装置能自行的除去涡轮腔以及蜗轮端面的水垢,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性能,又设有中和反应装置,可防止多余酸性喷雾流出装置外从而污染环境,提高装置环保性能,同时,也提高了装置实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以减少硬微粒损害的改进的智能型汽轮机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用以减少硬微粒损害的改进的智能型汽轮机,包括机体129以及设置在所述机体129内的涡轮腔123,所述涡轮腔123顶端相通设有出气管121,所述出气管121左端相通设有左右延伸的出水管122,所述涡轮腔123底部相通设有上下延伸的进气腔128,所述进气腔128右侧设有左右延伸的第一水槽147,所述第一水槽147上方设有开口向有的连杆腔148,所述连杆腔148顶端相通设有上下延伸的第一弹簧腔144,所述连杆腔148右端相通设有左右延伸的第一空腔101,所述第一空腔101顶端相通设有上下延伸的第二弹簧腔134,所述第一空腔101上方设有第二空腔108,所述第二空腔108上方设有第三空腔110,所述第三空腔110左侧设有中和反应装置,所述涡轮腔123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一转动轴126,所述第一转动轴126在所述涡轮腔123内固定连接有蜗轮127,所述蜗轮127左右两侧对称设有防护圈125,所述蜗轮腔123内设有用于与所述蜗轮127对接的增压环127,所述第一转动轴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以减少硬微粒损害的改进的智能型汽轮机,包括机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机体内的涡轮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腔顶端相通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左端相通设有左右延伸的出水管,所述涡轮腔底部相通设有上下延伸的进气腔,所述进气腔右侧设有左右延伸的第一水槽,所述第一水槽上方设有开口向有的连杆腔,所述连杆腔顶端相通设有上下延伸的第一弹簧腔,所述连杆腔右端相通设有左右延伸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顶端相通设有上下延伸的第二弹簧腔,所述第一空腔上方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上方设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左侧设有中和反应装置,所述涡轮腔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在所述涡轮腔内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左右两侧对称设有防护圈,所述蜗轮腔内设有用于与所述蜗轮对接的增压环,所述第一转动轴右端末端贯穿所述第二空腔且在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第一锥齿轮并伸出所述机体,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顶端末端伸入所述第二空腔且设有用与所述第一锥齿轮齿合连接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转动轴底部末端伸入所述第一空腔且设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设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齿合连接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三转动轴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轮,所述连杆腔内固定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弹簧腔顶端端面顶压连接有第一弹圈,所述第二弹簧腔顶端端面顶压连接有第二弹圈,所述第二弹圈与所述第一弹圈底部末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滑动杆滑动配合连接的且与所述第一凸轮抵接的连接板,所述第一水槽内设有上下延伸的增压缸,所述增压缸内设有上下延伸的第二活塞缸,所述第二活塞缸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顶端端面固定连接有上下延伸且与所述增压缸内壁滑动配合连接并与所述连接板底部端面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杆,所述增压缸底部相通设有单向阀门,所述增压缸左端设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左端末端相通设有上下延伸的蓄水缸,所述蓄水缸左端设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左端末端相通设有左端端卖弄伸入所述进气腔的喷头,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三空腔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第四转动轴所述第四转动轴底部末端伸入所述第二空腔且设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齿合连接的第五锥齿轮,所述第四转动轴顶端末端贯穿所述第三空腔且在所述第三空腔内设有第二凸轮。...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以减少硬微粒损害的改进的智能型汽轮机,包括机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机体内的涡轮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腔顶端相通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左端相通设有左右延伸的出水管,所述涡轮腔底部相通设有上下延伸的进气腔,所述进气腔右侧设有左右延伸的第一水槽,所述第一水槽上方设有开口向有的连杆腔,所述连杆腔顶端相通设有上下延伸的第一弹簧腔,所述连杆腔右端相通设有左右延伸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顶端相通设有上下延伸的第二弹簧腔,所述第一空腔上方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上方设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左侧设有中和反应装置,所述涡轮腔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在所述涡轮腔内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左右两侧对称设有防护圈,所述蜗轮腔内设有用于与所述蜗轮对接的增压环,所述第一转动轴右端末端贯穿所述第二空腔且在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第一锥齿轮并伸出所述机体,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顶端末端伸入所述第二空腔且设有用与所述第一锥齿轮齿合连接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转动轴底部末端伸入所述第一空腔且设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设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齿合连接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三转动轴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轮,所述连杆腔内固定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弹簧腔顶端端面顶压连接有第一弹圈,所述第二弹簧腔顶端端面顶压连接有第二弹圈,所述第二弹圈与所述第一弹圈底部末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滑动杆滑动配合连接的且与所述第一凸轮抵接的连接板,所述第一水槽内设有上下延伸的增压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夏英
申请(专利权)人:张夏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