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块及金属粉末回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回收领域,具体是一种金属块及金属粉末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一直促进高科技的发展,在金属回收领域中,一直存在一个比较困难的技术问题那就是去废弃金属中混有的灰尘沙硕的同时将细小的金属粉末也同时回收利用,现有设备大多只能分离出废弃金属中的沙硕,或者不经分离,将沙硕和金属粉尘一并回收,前者没能有效回收金属粉末,后者在回收的金属中混入了杂质,因此迫切需求一种装置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金属块及金属粉末回收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金属块及金属粉末回收装置,包括主机体,所述主机体内固设有向右延伸设置的传送腔,所述传送腔顶部端壁与所述主机体顶部端面之间设有相连通设置的进料口,位于所述传送腔右侧的所述主机体内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切割腔,所述切割腔顶部延伸末端与所述传送腔右侧延伸末端相连接,所述切割腔底部延伸末端与所述主机体右侧端壁之间设有相连通设置的出料口,所述传送腔底部端面上开设有粉尘收集槽,位于 ...
【技术保护点】
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金属块及金属粉末回收装置,包括主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体内固设有向右延伸设置的传送腔,所述传送腔顶部端壁与所述主机体顶部端面之间设有相连通设置的进料口,位于所述传送腔右侧的所述主机体内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切割腔,所述切割腔顶部延伸末端与所述传送腔右侧延伸末端相连接,所述切割腔底部延伸末端与所述主机体右侧端壁之间设有相连通设置的出料口,所述传送腔底部端面上开设有粉尘收集槽,位于所述粉尘收集槽左右两侧的所述主机体内设有相对称设置的弹簧腔,位于所述粉尘收集槽下方的所述主机体内固设有第一分离腔,所述粉尘收集槽和所述第一分离腔之间相连通设有粉尘通道,位于所述第一 ...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的一种金属块及金属粉末回收装置,包括主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体内固设有向右延伸设置的传送腔,所述传送腔顶部端壁与所述主机体顶部端面之间设有相连通设置的进料口,位于所述传送腔右侧的所述主机体内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切割腔,所述切割腔顶部延伸末端与所述传送腔右侧延伸末端相连接,所述切割腔底部延伸末端与所述主机体右侧端壁之间设有相连通设置的出料口,所述传送腔底部端面上开设有粉尘收集槽,位于所述粉尘收集槽左右两侧的所述主机体内设有相对称设置的弹簧腔,位于所述粉尘收集槽下方的所述主机体内固设有第一分离腔,所述粉尘收集槽和所述第一分离腔之间相连通设有粉尘通道,位于所述第一分离腔下方的所述主机体内固设有第二分离腔,位于第二分离腔下方的所述主机体内固设有半齿轮腔,位于半齿轮腔下方的所述主机体内固设有动力腔,位于所述动力腔、所述半齿轮腔和所述第二分离腔左侧的所述主机体内固设有废液回收腔,位于所述第二分离腔左侧的所述主机体内固设有水泵,所述废液回收腔内固设有金属粉尘筛网,所述废液回收腔靠近顶部端壁的后侧端壁上设有金属粉末回收口,所述动力腔底部端壁上固设有第一电机,所述动力腔与所述半齿轮腔之间的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底部延伸末端伸入所述动力腔中并与所述第一电机顶部端面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顶部延伸末端伸入所述半齿轮腔中,并周向固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分离腔与所述半齿轮腔之间的壁内滑动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设置的滑动套筒,所述滑动套筒还与所述第二分离腔与所述半齿轮腔之间的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滑动套筒顶部延伸末端穿过所述第二分离腔与所述第一分离腔之间的壁并伸入所述第一分离腔中,所述滑动套筒与所述第二分离腔与所述第一分离腔之间的壁滑动配合连接,所述滑动套筒还与所述第二分离腔和所述第一分离腔之间的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滑动套筒底部延伸末端伸入所述半齿轮腔中,所述动力腔与所述半齿轮腔之间开设有相连通设置的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中滑动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一直齿轮,所述第一直齿轮顶部延伸末端伸入所述半齿轮腔中并与所述滑动套筒底部延伸末端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直齿轮底部延伸末端伸入所述动力腔中,所述滑动套筒和所述第一直齿轮内转动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底部延伸末端伸出所述第一直齿轮底部端面并与所述动力腔底部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顶部延伸末端伸出所述滑动套筒顶部端面后穿过所述粉尘通道并伸入所述粉尘收集槽中,所述第二转动轴顶部延伸末端在所述粉尘收集槽中周向固设有搅拌辊,位于所述动力腔中的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周向固设有第二直齿轮,位于所述第二转动轴右侧的所述动力腔中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上下延伸末端与所述动力腔上下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轴上周向固设有第三直齿轮,位于所述第三直齿轮下方的所述第三转动轴上周向固设有第四直齿轮,所述第二直齿轮与所述第四直齿轮啮合配合连接,所述第三直齿轮与所述第一直齿轮啮合配合连接,位于所述第二转动轴后侧的所述半齿轮腔后侧端壁上通过轴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五直齿轮,位于所述第五直齿轮右侧的所述半齿轮腔前后端壁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第四转动轴,所述第四转动轴上周向固设有第一半齿轮,位于所述第一半齿轮后侧的所述第四转动轴上周向固设有第六直齿轮,所述第六直齿轮与所述第五直齿轮啮合配合连接,位于所述第五直齿轮左侧的所述半齿轮腔前后端壁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五转动轴,所述第五转动轴上周向固设有第二半齿轮,位于所述第二半齿轮后侧的所述第五转动轴上周向固设有第七直齿轮,所述第七直齿轮与所述第五直齿轮啮合配合连接,位于所述第五转动轴左侧的所述半齿轮腔前后端壁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第六转动轴,所述第六转动轴上周向固设有第二锥齿轮,位于所述第二锥齿轮后侧的所述第六转动轴上周向固设有第八直齿轮,位于所述半齿轮腔中的所述滑动套筒上周向固设有拨片,所述第一半齿轮可与所述拨片相抵接,位于所述拨片下方的所述半齿轮腔前侧端壁上设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可与所述拨片相抵接,位于所述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