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保护副驾驶脚部的前壁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0444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保护副驾驶脚部的前壁板结构,包括车体、前壁板,其特征是: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车体上并用于驱动前壁板运动的助力机构、与助力机构相连并由车辆ECU控制的电控单元,电控单元接收到车辆ECU发出的碰撞信号后控制助力机构驱动前壁板伸出。其能够在碰撞初期迅速对副驾驶位副驾驶脚部形成支撑,提前缓冲碰撞中最大冲击时刻对副驾驶脚部造成过大伤害,且无需在前壁板处增加泡沫阻挡块,不侵占副驾驶位乘员脚部歇脚区域,给乘坐人员提供更舒适的体验感,既能够保证平时副驾驶脚部区域的舒适性,也能够在碰撞中对副驾驶脚部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且能够在碰撞至最大冲击时刻后对副驾驶脚部起到缓冲作用,进一步保护副驾驶脚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保护副驾驶脚部的前壁板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车身,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保护副驾驶脚部的前壁板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安全技术日益发展,不断完善。在碰撞中由座椅、安全带、安全气囊等组成的约束系统为驾乘人员的头部、颈部、胸部提供了良好的保护效果。在碰撞发生时副驾驶脚部会与前壁板发生剧烈撞击,常导致副驾驶脚部受到永久性的创伤或致残。随着社会对车辆安全意识的加强,一些汽车主机厂也开始关注副驾驶脚部的保护。一些主机厂在副驾驶歇脚区域增加泡沫块或者安全气囊,如CN206031282U公开的“一种汽车副驾驶员脚部安全气囊和汽车”包括气袋、气体发生器和控制器,气袋设置在汽车副驾驶员脚部区域,气体发生器与气袋连通,控制器在汽车发生碰撞的状态下向气体发生器发出点火指令,气体发生器接收点火指令并向气袋充气;能够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对副驾驶员的脚部以及腿部形成良好的缓冲和保护作用,但此法不能消除副驾驶脚部与前壁板之间的距离,在碰撞中,特别是副驾驶脚部与前壁板离得较远的情况下,副驾驶脚在歇脚板上滑移时间过长,脚部受到的伤害较大。一些主机厂采用在前壁板处增加泡沫阻挡块的方式来约束脚在歇脚区域的滑动,采用这样的方式确实对脚部起到了一定的保护效果,但是却影响了平时副驾驶脚部区域的舒适性。因此需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保护副驾驶脚部的前壁板结构,其能够在碰撞初期迅速对副驾驶位副驾驶脚部形成支撑,提前缓冲碰撞中最大冲击时刻对副驾驶脚部造成过大伤害,且无需在前壁板处增加泡沫阻挡块,不侵占副驾驶位乘员脚部歇脚区域,给乘坐人员提供更舒适的体验感,既能够保证平时副驾驶脚部区域的舒适性,也能够在碰撞中对副驾驶脚部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且能够在碰撞至最大冲击时刻后对副驾驶脚部起到缓冲作用,进一步保护副驾驶脚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保护副驾驶脚部的前壁板结构,包括车体、前壁板,其特征是: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车体上并用于驱动所述前壁板运动的助力机构、与所述助力机构相连并由车辆ECU控制的电控单元,所述电控单元接收到车辆ECU发出的碰撞信号后控制助力机构驱动前壁板伸出。进一步,所述助力机构包括设有气缸的缸体、与所述气缸配合的活塞、前端与所述活塞相连的推杆,所述推杆的后端与所述前壁板相连;所述助力机构还包括设在所述缸体内的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与所述气缸相通。进一步,所述气缸内靠近后端的部位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活塞回位的限位部。进一步,所述气缸为两个,分别设在所述缸体的左部和右部;所述缸体的中部设有开口向后的凹腔,所述气体发生器位于该凹腔内并固定在所述缸体的前端部;所述缸体前端部设有与所述气体发生器连通电控单元接口,所述电控单元与该电控单元接口连接。进一步,所述活塞的外圆周面配合有密封圈。进一步,所述缸体的后端设有部设有多个支耳,所述支耳上设有安装孔,螺栓穿过该安装孔将所述缸体固定连接在所述车体上。进一步,所述推杆的后端设有法兰部,该法兰部上设有通孔;所述前壁板上设有过孔;螺栓穿过前壁板上的过孔、推杆后端法兰部上的通孔将所述前壁板与推杆连接。进一步,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左侧和右侧均设有导气管,所述缸体内气缸与凹腔的侧壁设有导气孔,所述导气管与导气孔连通。本专利技术有益的技术效果:由于在车体上设计用于驱动前壁板运动的助力机构,碰撞发生时助力机构推动前壁板向副驾驶脚部运动,在碰撞初期迅速对副驾驶位副驾驶脚部形成支撑,提前缓冲碰撞中最大冲击时刻对副驾驶脚部造成过大伤害,且无需在前壁板处增加泡沫阻挡块,不侵占副驾驶位乘员脚部歇脚区域,给乘坐人员提供更舒适的体验感,既保证了平时副驾驶脚部区域的舒适性,也在碰撞中对副驾驶脚部起到了保护效果;由于在气缸内靠近后端的部位设有用于限制活塞回位的限位部,在碰撞至最大冲击时刻后对副驾驶脚部起到了缓冲作用,进一步保护了副驾驶脚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4是缸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中:1-车体,2-前壁板,3-助力机构,4-电控单元,5-螺栓;11-地毯;31-缸体,32-活塞,33-推杆,34-气体发生器,35-限位部,36-密封圈,37-电控单元接口;311-气缸,312-凹腔,313-支耳,314-导气孔;341-导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说明。参见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用于保护副驾驶脚部的前壁板结构,包括车体1、前壁板2,其特征是: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车体1上并用于驱动所述前壁板2运动的助力机构3、与所述助力机构3相连并由车辆ECU控制的电控单元4,所述电控单元4接收到车辆ECU发出的碰撞信号后控制助力机构3驱动前壁板2伸出。助力机构3通过电控单元4接受车辆ECU发出的触发信号指令,碰撞发生时电控单元4接收到车辆ECU发出的碰撞信号后,指令助力机构3推动前壁板2向副驾驶脚部运动,能够在碰撞初期迅速对副驾驶位副驾驶脚部形成支撑,提前缓冲碰撞中最大冲击时刻对副驾驶脚部造成过大伤害。无需在前壁板处增加泡沫阻挡块,既能够保证平时副驾驶脚部区域的舒适性,也能够在碰撞中对副驾驶脚部起到保护效果。所述助力机构3为气动式,包括设有气缸311的缸体31、与所述气缸311配合的活塞32、前端与所述活塞32相连的推杆33,所述推杆33的后端与所述前壁板2相连;所述助力机构3还包括设在所述缸体31内的气体发生器34,该气体发生器34与所述气缸311相通。助力机构3也可以为液压伸缩机构。以气体发生器34为火药发生器为例,电控单元4接收到ECU发出的点火指令,使得火药点火燃烧产生大量气体,气体迅速充满气缸311,使得推杆33推动前壁板2向副驾驶脚部方向运动。气体发生器34中可以装火药,也可以是其他能够产生大量气体的化学药品。所述气缸311内靠近后端的部位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活塞32回位的限位部35。限位部35可以为设在气缸311内表面的一圈环形凸起,也可以为设在气缸311内表面的多个围成一圈或者多圈的凸起。碰撞初期前壁板2能够迅速对副驾驶位副驾驶脚部形成支撑,当活塞32运动到气缸311的限位部35位置时,限位部35能够对活塞32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能够防止活塞32迅速往回运动;当碰撞至最大冲击时刻后,活塞32受惯性力会向前运动,当惯性力达到一定大小时,活塞32越过限位部35,由于气缸311内还充有气体,此时副驾驶脚部随前壁板2缓慢向前运动,能够对副驾驶脚部起到缓冲作用,进一步保护副驾驶脚部。所述气缸311为两个,分别设在所述缸体31的左部和右部;所述缸体31的中部设有开口向后的凹腔312,所述气体发生器34位于该凹腔312内并固定在所述缸体31的前端部;所述缸体31前端部设有与所述气体发生器34连通电控单元接口37,所述电控单元4与该电控单元接口37连接。所述活塞32的外圆周面配合有密封圈36。密封圈36能够有效对气缸311进行密封,同时能够对活塞32起到缓冲作用。所述缸体31的后端设有部设有多个支耳313,所述支耳313上设有安装孔,螺栓5穿过该安装孔将所述缸体31固定连接在所述车体1上。所述推杆33的后端设有法兰部,该法兰部上设有通孔;所述前壁板2上设有过孔;螺栓5穿过前壁板2上的过孔、推杆33后端法兰部上的通孔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保护副驾驶脚部的前壁板结构,包括车体(1)、前壁板(2),其特征是: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车体(1)上并用于驱动所述前壁板(2)运动的助力机构(3)、与所述助力机构(3)相连并由车辆ECU控制的电控单元(4),所述电控单元(4)接收到车辆ECU发出的碰撞信号后控制助力机构(3)驱动前壁板(2)伸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保护副驾驶脚部的前壁板结构,包括车体(1)、前壁板(2),其特征是: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车体(1)上并用于驱动所述前壁板(2)运动的助力机构(3)、与所述助力机构(3)相连并由车辆ECU控制的电控单元(4),所述电控单元(4)接收到车辆ECU发出的碰撞信号后控制助力机构(3)驱动前壁板(2)伸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保护副驾驶脚部的前壁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助力机构(3)包括设有气缸(311)的缸体(31)、与所述气缸(311)配合的活塞(32)、前端与所述活塞(32)相连的推杆(33),所述推杆(33)的后端与所述前壁板(2)相连;所述助力机构(3)还包括设在所述缸体(31)内的气体发生器(34),该气体发生器(34)与所述气缸(311)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保护副驾驶脚部的前壁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气缸(311)内靠近后端的部位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活塞(32)回位的限位部(35)。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保护副驾驶脚部的前壁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气缸(311)为两个,分别设在所述缸体(31)的左部和右部;所述缸体(31)的中部设有开口向后的凹腔(312),所述气体发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碧娜王智禹慧丽崔泰松赵会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