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齿轮式磁性复合流体抛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9954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行星齿轮式磁性复合流体抛光装置,机箱下端固定连接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下端通过限位板转动连接外壳;所述机箱内通过安装板固定连接电机,电机的主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转轴;转轴上部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内,下部通过U型轴承与轴承座的底板连接;所述U型轴承固定连接位于外壳内的针杆,针杆上部固定连接主行星轮,主行星轮啮合连接副行星轮,副行星轮啮合连接外壳上部的内齿轮,且副行星轮通过连接轴与针杆转动连接;所述针杆下部固定连接多个磁铁环,且磁铁环置于外壳内,由电机驱动针杆带动主行星轮和连接轴转动,使副行星轮围绕主行星轮转动,副行星轮使内齿轮与主行星轮反向转动,从而使外壳与磁铁环的转向相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行星齿轮式磁性复合流体抛光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磁性复合流体抛光装置,具体是一种行星齿轮式磁性复合流体抛光装置,属于深孔流体抛光

技术介绍
MCF抛光是一种新型纳米级超精密加工技术,在可控磁场作用下流体粘度可保持连续、无级变化,能够实现可控、确定性加工,MCF抛光头可控可变。目前,利用MCF进行孔径抛光的应用还不多见。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技术空缺,设计了一种行星齿轮式复合流体抛光装置,整体结构更加紧凑,装置更加小巧,安装方便,增加了抛光头的去除率且工作时不易产生干涉,可用于孔径表面抛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技术空缺,提供一种行星齿轮式磁性复合流体抛光装置。为解决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行星齿轮式磁性复合流体抛光装置,包括机箱、电机、轴承座、限位板、外壳,所述机箱下端固定连接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下端通过限位板转动连接外壳;所述机箱内通过安装板固定连接电机,电机的主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转轴;转轴上部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内,下部通过U型轴承与轴承座的底板连接;所述U型轴承固定连接位于外壳内的针杆,针杆上部固定连接主行星轮,主行星轮啮合连接副行星轮,副行星轮啮合连接外壳上部的内齿轮,且副行星轮通过连接轴与针杆转动连接;所述针杆下部固定连接多个磁铁环,且磁铁环置于外壳内,由电机驱动针杆带动主行星轮和连接轴转动,使副行星轮围绕主行星轮转动,副行星轮使内齿轮与主行星轮反向转动,从而使外壳与磁铁环的转向相反。进一步,所述安装板为L型弧度板,安装板垂直方向通过螺钉安装在机箱的内部,且弧度与机箱的内壁契合,安装板水平方向为圆形板,安装板上设置有主轴的穿孔且大于主轴的直径。进一步,所述限位板为圆柱形,上方和下方均开口,上方通过螺钉连接在轴承座的下方外部,下方开口直径小于轴承座的直径,大于外壳的直径。进一步,所述磁铁环设有与针杆配合的穿孔,且磁铁环的外部直径小于外壳的直径。进一步,所述连接轴两侧设有L型杆,L型杆顶端的直径小于连接轴的直径,两根L型杆的顶端通过固定螺母连接两个副行星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副行星轮使内齿轮与主行星轮反向转动,行星轮的结构使整个结构更加稳定紧凑,整个装置更小巧,安装方便且在机床上的移动更加灵活,可用于更小孔径的抛光;外壳和磁铁环的反转有助于抛光头成型且增大了抛光头的去除率;该结构在加工中不易产生干涉。附图说明图1为行星齿轮式磁性复合流体抛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行星齿轮式磁性复合流体抛光装置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行星齿轮式磁性复合流体抛光装置中主行星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盖板,2-机箱,3-安装板,4-电机,5-轴承座,6-轴承,7-限位板,8-外壳,9-磁铁环,10-针杆,11-主行星轮,12-U型轴承,13-转轴,14-联轴器,15-主轴,16-螺钉,17-内齿轮,18-螺母,19-挡板,20-内齿,21-连接轴,22-固定螺母,23-副行星轮,24-底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一种行星齿轮式磁性复合流体抛光装置,包括机箱2、电机4、轴承座5、限位板7、外壳8和主行星轮11。机箱2为圆柱形,上方和下方均开口,机箱2设置有盖板1、安装板3、电机4和螺钉16;所述盖板1设置在机箱2的上方,为圆形板,盖板1通过螺钉16连接在机箱2上;所述安装板3为L型板,安装板3垂直方向通过螺钉16安装在机箱2的内部,且弧度与机箱2的内壁契合,安装板3水平方向为圆形板,安装板3上设置有主轴15的穿孔且大于主轴15的直径;所述电机4通过螺钉16安装在安装板3上,电机4设置有主轴15;所述主轴15上设置有联轴器14;所述联轴器14连接在主轴15的下方,联轴器14下方设置有转轴13;所述轴承座5通过螺钉16连接在机箱2的下方内部,轴承座5上设置有轴承6和底板24;所述轴承6设置在轴承座5的内部,轴承6下方的轴承座5的直径小于轴承6的外部直径;所述底板24设置轴承座5的底部;所述转轴13安装在轴承6上,转轴13的轴肩在轴承6的上方,转轴13下方设置有U型轴承12;所述U型轴承12设置在底板24上,U型轴承12通过螺钉16连接在转轴13下方;所述限位板7为圆柱形,上方和下方均开口,上方通过螺钉16连接在轴承座5的下方外部,下方开口直径小于轴承座5的直径,大于外壳8的直径;所述外壳8设置有内齿轮17,外壳8小于内齿轮17的直径,外壳8与内齿轮17相连接,外壳8底端为圆弧形;所述内齿轮17设置在限位板7的内部,内齿轮17为圆柱形,内齿轮17设置有内齿20;所述内齿20设置有若干个;所述主行星轮11上设置有针杆10、连接轴21和副行星轮23,主行星轮11通过螺钉16固定在针杆11上且在U型轴承12的下方;所述针杆10设置有磁铁环9、挡板19和螺母18,针杆11贯穿U型轴承12,且U型轴承12通过螺钉16固定在针杆11上;所述磁铁环9有与针杆10契合的穿孔且磁铁环9的外部直径小于外壳8的直径,磁铁环9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挡板19设置在针杆10的顶部且在U型轴承12的内部,挡板19的直径大于针杆10的直径;所述螺母18设置在针杆10的底部,针杆10的底部设置有与螺母18配合的螺纹;所述连接轴21固定在主行星轮11的下方且在针杆10上,连接轴21两侧有两根L型杆,连接轴21设置有固定螺母22;所述副行星轮23设置有两个,连接在连接轴21的两根L型杆的顶端,L型杆顶端的直径小于连接轴21的直径且L型杆顶端设置有与固定螺母22配合的螺纹;所述固定螺母22设置在连接轴21的顶端;所述主行星轮11与两个副行星轮23的齿轮相互配合,两个副行星轮23余内齿轮17的内齿相互配合。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专利技术电机4通电后,电机4转动带动主轴15转动,主轴15通过联轴器14带动转轴13转动,转轴13通过轴承6保持稳定,转轴13通过U型轴承12保持稳定且和针杆10连接,转轴13带动针杆10转动,针杆10带动磁铁环9转动,针杆10带动主行星轮11和连接轴21转动,使副行星轮23围绕主行星轮11转动,同时副行星轮23使内齿轮17与主行星轮11反向转动,主行星轮11与副行星轮23的结构使外壳8的旋转更加稳定,常规结构使外壳8和磁铁环9反转需要两根转轴,行星轮的结构使整个结构更加紧凑,整个装置更小巧,能加工更小的材料,外壳8与内齿轮17连接,则外壳8与磁铁环9的转向相反,由于磁铁环9的磁力分布是均匀分布,所以磁铁环9通过磁力将外壳8外部的抛光液均匀的吸附在外壳8的外壁上且通过外壳8和磁铁环9的反转使抛光头成型更快,对需要抛光的内孔进行抛光,整个装置更小巧后,在机床上的移动受干涉的因素减小,更加灵活方便,且能适应不同种类的机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行星齿轮式磁性复合流体抛光装置,包括机箱(2)、电机(4)、轴承座(5)、限位板(7)、外壳(8),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2)下端固定连接轴承座(5),所述轴承座(5)下端通过限位板(7)转动连接外壳(8);所述机箱(2)内通过安装板(3)固定连接电机(4),电机(4)的主轴(15)通过联轴器(14)固定连接转轴(13);转轴(13)上部通过轴承(6)安装在轴承座(5)内,下部通过U型轴承(12)与轴承座(5)的底板(24)连接; 所述U型轴承(12)固定连接位于外壳(8)内的针杆(10),针杆(10)上部固定连接主行星轮(11),主行星轮(11)啮合连接副行星轮(23),副行星轮(23)啮合连接外壳(8)上部的内齿轮(17),且副行星轮(23)通过连接轴(21)与针杆(10)转动连接;所述针杆(10)下部固定连接多个磁铁环(9),且磁铁环(9)置于外壳(8)内,由电机(4)驱动针杆(10)带动主行星轮(11)和连接轴(21)转动,使副行星轮(23)围绕主行星轮(11)转动,副行星轮(23)使内齿轮(17)与主行星轮(11)反向转动,从而使外壳(8)与磁铁环(9)的转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星齿轮式磁性复合流体抛光装置,包括机箱(2)、电机(4)、轴承座(5)、限位板(7)、外壳(8),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2)下端固定连接轴承座(5),所述轴承座(5)下端通过限位板(7)转动连接外壳(8);所述机箱(2)内通过安装板(3)固定连接电机(4),电机(4)的主轴(15)通过联轴器(14)固定连接转轴(13);转轴(13)上部通过轴承(6)安装在轴承座(5)内,下部通过U型轴承(12)与轴承座(5)的底板(24)连接;所述U型轴承(12)固定连接位于外壳(8)内的针杆(10),针杆(10)上部固定连接主行星轮(11),主行星轮(11)啮合连接副行星轮(23),副行星轮(23)啮合连接外壳(8)上部的内齿轮(17),且副行星轮(23)通过连接轴(21)与针杆(10)转动连接;所述针杆(10)下部固定连接多个磁铁环(9),且磁铁环(9)置于外壳(8)内,由电机(4)驱动针杆(10)带动主行星轮(11)和连接轴(21)转动,使副行星轮(23)围绕主行星轮(11)转动,副行星轮(23)使内齿轮(17)与主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晨洪小兰高睿钱大兵严广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