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甜花香型绿茶小饼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68589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甜花香型绿茶小饼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高香型乌龙茶品种的春季第一轮新梢一芽三叶初展时采摘一芽二叶或三叶,得到鲜叶原料;将鲜叶原料薄摊在尼龙网筛上,经日光晒青至减重率为鲜叶原料的5%~8%后,转移至室内进行低温除湿摊晾,直至减重率为鲜叶原料的40%~45%,得到晾后在制品;将晾后在制品进行热风杀青,得到含水率为40%~50%的杀青后在制品;杀青后在制品冷凉后进行压饼造型,得到压制后的茶饼。通过对茶鲜叶进行低温长晾和热风杀青,实现了茶叶在制品的“保青护绿”,同时引入类似白茶的深度萎凋工序,极大提高绿茶氨基酸含量,并有效释放出乌龙茶品种醇系特征香气成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清甜花香型绿茶小饼的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甜花香型绿茶小饼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绿茶是我国主产茶类,年产量位居六大茶类之首,生产区域分布广泛。绿茶风味品质受茶树品种、种植环境、栽培管理、采摘标准和制茶工艺等诸多因素影响,通常高酚/氨比茶树品种或低纬度和海拔茶区生产的绿茶滋味欠爽带涩,而低酚/氨比茶树品种或高纬度和海拔茶区制作的绿茶滋味鲜爽欠浓。福建是乌龙茶主产区和发源地,适制乌龙茶品种(茗科1号、梅占、白芽奇兰等)相较传统绿茶品种(福云6号、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等)制成绿茶具有更为明显的花香特征,但其滋味较浓略涩。萎凋是白茶制作的主要特征工序,也是红茶、乌龙茶等多种茶类加工的初始工序。在萎凋过程中,茶鲜叶中的叶绿素、胡萝卜素、蛋白、儿茶素、碳水化合物、脂质和脂肪酸含量有所下降,而氨基酸、可溶性糖、咖啡因和有机酸含量有所提高。此外,揉捻工序将促进茶叶内含成分(尤其是苦涩味较重的多酚类物质)的快速浸出,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绿茶产品的鲜爽滋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清甜花香型绿茶小饼的加工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清甜花香型绿茶小饼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鲜叶采摘:在高香型乌龙茶品种的春季第一轮新梢一芽三叶初展时采摘一芽二叶或三叶,得到鲜叶原料;S2、低温长晾:将步骤S1所得的鲜叶原料薄摊在尼龙网筛上,经日光晒青至减重率为鲜叶原料的5%~8%后,转移至室内进行低温除湿摊晾,直至减重率为鲜叶原料的40%~45%,得到晾后在制品;S3、热风杀青:将步骤S2所得的晾后在制品进行热风杀青,得到含水率为40%~50%的杀青后在制品;S4、压饼造型:在步骤S3所得的杀青后在制品冷凉后进行压饼造型,得到压制后的茶饼;S5、低温烘干:将步骤S4所得的茶饼用食品级棉纸包装后,先置温度为90℃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甜花香型绿茶小饼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鲜叶采摘:在高香型乌龙茶品种的春季第一轮新梢一芽三叶初展时采摘一芽二叶或三叶,得到鲜叶原料;S2、低温长晾:将步骤S1所得的鲜叶原料薄摊在尼龙网筛上,经日光晒青至减重率为鲜叶原料的5%~8%后,转移至室内进行低温除湿摊晾,直至减重率为鲜叶原料的40%~45%,得到晾后在制品;S3、热风杀青:将步骤S2所得的晾后在制品进行热风杀青,得到含水率为40%~50%的杀青后在制品;S4、压饼造型:在步骤S3所得的杀青后在制品冷凉后进行压饼造型,得到压制后的茶饼;S5、低温烘干:将步骤S4所得的茶饼用食品级棉纸包装后,先置温度为90℃环境下烘40min,而后摊凉20~30min,再于温度为70~80℃环境下烘至足干,得到清甜花香型绿茶小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甜花香型绿茶小饼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香型乌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林张应根陈泉宾余文权尤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