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测量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8579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9:48
一种温度测量电路,包括:第一MOS管,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信号输入端;第一MOS管的源极、漏极与衬底相连接;比较器,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第一MOS管的源极、漏极与衬底连接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三极管,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基极共地;第二MOS管,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一MOS管的栅极,第二MOS管的源极与衬底共地;单脉冲逻辑电路单元,单脉冲逻辑电路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比较器的输出端,单脉冲逻辑电路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栅极;电流源,电流源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温度测量电路所占面积小,功耗小,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温度测量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集成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温度测量电路。
技术介绍
逻辑集成电路应用广泛,其中许多情形下要求测量温度并转换成数字形式。常用的温度测量电路是采用温敏电阻测量与温度相关的电压,然后用模数转换器,将此电压转换为数字形式。然而这种电路系统复杂,成本高,可靠性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温度测量电路,以采用更加简单地电路结构,实现对温度的测量,在保证温度测量可靠性的同时,节省成本。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温度测量电路,包括:第一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漏极与衬底相连接;比较器,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漏极与衬底连接所述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基极共地;第二MOS管,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与衬底共地;单脉冲逻辑电路单元,所述单脉冲逻辑电路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所述单脉冲逻辑电路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M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度测量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漏极与衬底相连接;比较器,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漏极与衬底连接所述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基极共地;第二MOS管,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与衬底共地;单脉冲逻辑电路单元,所述单脉冲逻辑电路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所述单脉冲逻辑电路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电流源,所述电流源连接所述三极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度测量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漏极与衬底相连接;比较器,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漏极与衬底连接所述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基极共地;第二MOS管,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与衬底共地;单脉冲逻辑电路单元,所述单脉冲逻辑电路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所述单脉冲逻辑电路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电流源,所述电流源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测量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入端包括反相器和连接在所述反相器输出端的电阻,所述电阻连接至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测量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MOS管为增强型PMOS。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测量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为PNP管或NPN管。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测量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魁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元顺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厦门元顺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