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承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7759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楼承板,旨在提供一种节省钢材、成本低、荷载能力高的楼承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底板(1),位于两侧的Ⅰ扣合边(2)和Ⅱ扣合边(3),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板(1)上部的型肋(4),所述Ⅰ扣合边(2)与所述Ⅱ扣合边(3)相适配,在各所述型肋(4)的两侧边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金属加强件(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领域。(*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用楼承板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钢一混凝土组合板日益得到推广和应用。 所谓的组合板,是充分利用钢材和混凝土的材料和结构特点联合成为一整体 而共同工作的一种结构形式,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压型钢板组合板。压型钢板 组合板是一种十分合理的结构形式,它能够按其各组成部件所处的位置和特 点,充分发挥钢材抗拉和混凝土抗压性能好的优点,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施工性能,这种结构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建筑中。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楼 板相比,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即楼承板)具备以下优点楼承板压型钢板可 以作为现浇混凝土的永久模板,这样就省掉了施工中安装和拆除模板等工序, 从而节省了时间和劳动力;当楼承板压型钢板安装好以后可以作为施工平台 使用,同时由于不必使用临时支撑,也不影响下一层施工平面的工作;楼承 板压型钢板可以作为楼板的底筋使用,减少了安装板筋的工作量;采用楼承 板压型钢板可以减少楼板混凝土用量,减少的楼板自重又可以相应的减少梁、 柱和基础的尺寸,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能;楼承板压型钢板的肋部可以放置 水电管线,从而使结构层与管线合为一体,间接地加大了层高或降低了建筑 高度,给建筑设计带来灵活性;在施工阶段,楼承板压型钢板可作为钢梁的 连续侧向支撑,提高了钢梁的整体稳定承载力;在使用阶段,提高了钢梁的 整体稳定性和上翼缘的局部稳定性。以上几个优点都可以相当大程度地缩短 施工时间,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现有的压型钢板楼承板多是经多道次一体滚压成型的压型板,构造多是在其两侧设有扣合边以使多块楼承板之间互相连接,在其中段设有下部两立 lft相贴合的楔形体以增强楼承板与混凝土的结合强度进而增强组合楼板结构 的稳定性。但是,这种传统的楼承板如果是在载荷较大或跨距较长的场合使 用时,容易产生失稳现象;为了防止失稳,则需要增加压型钢板的厚度,这 会造成材料的浪费,增大建筑的成本,也增加了楼承板本身的重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节省 钢材、成本低、荷载能力高的楼承板。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底板,位于两侧的I扣合边和n扣合边,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板上部的型肋,戶万述i扣合边与所述 II扣合边相适配,在各所述型肋的两侧边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金属加强件。所述金属加强件呈"L"型,所述金属加强件的两直角边分别与所述型肋的侧边及所述底板铆接固定。 所述型肋为闭口型肋。本技术的有益敛果是由于本技术在各所述型肋的两侧边上固 定连接有若干个金属加强件,采用"L"型的金属板以铆接形式结合在楼承板 的支点位置,可以增加楼承板在应用时的可负荷能力,在相同材质的情况下, 使得楼承板拥有更大的跨距设计能力,在相同荷载的情况下,使得楼承板可 以节省更多材料,故本技术节省钢材、成本低、荷载能力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I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A—A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图2、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底板l,位于两侧的I扣合边 2和II扣合边3,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板l上部的型肋4,所述I扣合边2与所 述II扣合边3相适配,在各所述型肋4的两侧边上铆接有若干个金属加强件 5,当然所述型肋4的两侧边与所述金属加强件5的连接形式也可以采用焊接 等其他连接方式,所述金属加强件5设置于与楼承板的支点6相对应的位置, 所述金属加强件5呈"L"型,所述金属加强件5的两直角边分别与所述型肋 4的侧边及所述底板1铆接固定,所述型肋4为闭口型肋,所述型肋4的楔 子的截面可以为三角形、圆形及其它多边形的形状。当然,所述型肋4也可 以为开口型肋或半开口型肋。本技术采用"L"型的金属板以固定连接形式结合在楼承板的支点位 置,可以增加楼承板在应用时的可负荷能力,在相同材质的情况下,使得楼 承板拥有更大的跨距设计能力,在相同荷载的情况下,使得楼承板可以节省 更多材料,因此本技术节省钢材、成本低、荷载能力高。本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领域。权利要求1、一种楼承板,包括底板(1),位于两侧的I扣合边(2)和II扣合边(3),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板(1)上部的型肋(4),所述I扣合边(2)与所述II扣合边(3)相适配,其特征在于在各所述型肋(4)的两侧边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金属加强件(5)。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加强件(5)呈"L" 型,所述金属加强件(5)的两直角边分别与所述型肋(4)的侧边及所述 底板(1)铆接固定。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肋(4)为闭口 型肋。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楼承板,旨在提供一种节省钢材、成本低、荷载能力高的楼承板。本技术包括底板(1),位于两侧的I扣合边(2)和II扣合边(3),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板(1)上部的型肋(4),所述I扣合边(2)与所述II扣合边(3)相适配,在各所述型肋(4)的两侧边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金属加强件(5)。本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领域。文档编号E04B5/40GK201214840SQ20082010515公开日2009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5日专利技术者彭耀光 申请人:百安力钢结构应用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楼承板,包括底板(1),位于两侧的Ⅰ扣合边(2)和Ⅱ扣合边(3),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板(1)上部的型肋(4),所述Ⅰ扣合边(2)与所述Ⅱ扣合边(3)相适配,其特征在于:在各所述型肋(4)的两侧边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金属加强件(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耀光
申请(专利权)人:百安力钢结构应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