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口楼承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1177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7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开口楼承板,包括底板、位于底板两侧的I扣合边和II扣合边、间隔设置于底板中部的开口型肋,相邻的楼承板的I扣合边与II扣合边扣合连接,I扣合边、II扣合边与开口型肋为一体滚压成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开口楼承板,该板型中的开口型肋,能有效地增强与混凝土的结合能力,从而增强结构稳定性;I扣合边和II扣合边相扣合,使得扣合部分强度增大;开口型肋上部的顶面中间设有向下凹陷的加强筋,两个立肋与顶面上均设有的人字形加强筋,使得整体强度更大,人字形加强筋能增加板和水泥的接触面,防止水泥在板上滑动,且增加了板的美观程度。(*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口楼承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用楼承板,尤其涉及一种开口楼承板。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进步,我国建筑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建筑行业的楼承板广泛应用现场捆绑钢筋、架设木模板的传统现浇工艺,这种钢筋楼承板具有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是当今世界中、大型建筑、高层建筑特有的结构形式。而传统现浇施工工艺中钢筋、砼和模板的使用量大、施工面大、造成施工材料浪费、工时延长、成本增加、施工管理复杂、制造大量建筑垃圾等,已越来越不适应建筑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楼承板,它们之间相互连接,缩短楼承板的建筑周期,但是,它没有和钢筋结合在一起,施工时,需要将该楼承板与梁架固定,铺设钢筋后进行水泥混凝土浇注,工序较为繁琐,效率不是很高,同时板体的结构复杂,不易制作,其制作成本较高,不利于推广实施。现有的压型钢板楼承板构造多是在其两侧设有扣合边以使多块楼承板之间互相连接,在其中段设有型肋以增强楼承板与混凝土的结合强度进而增强组合楼板结构的稳定性。现有的型肋多是闭口型肋或开口型肋,开口型肋顶面与立肋之间靠椭圆形的冲压凸起与混凝土的结合力仍不够大,水泥易滑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开口楼承板,增加了楼承板与水泥的接触面,可有效防止水泥滑动,并增加板的美观程度。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开口楼承板,包括底板、位于底板两侧的I扣合边和II扣合边、间隔设置于底板中部的开口型肋,相邻的楼承板的I扣合边与II扣合边扣合连接,I扣合边、II扣合边与开口型肋为一体滚压成型;1扣合边包括一垂直于底板的I立边,II扣合边包括一 II三角形弯边,II三角形弯边的两边分别与两个立肋平行,I立边嵌入II三角形弯边中扣合连接;开口型肋上设置有人字形加强筋。进一步,II三角形弯边的高度大于或等于I立边的高度。进一步,开口型肋自上向下形成扩口,开口型肋自下向上形成缩口。进一步,开口型肋包括下部的两个立肋与上部的顶面。进一步,开口型肋上部的顶面中间设有向下凹陷的加强肋。[0011 ] 进一步,两个立肋与顶面上均设有人字形加强筋。进一步,两个立肋上分别设有一个人字形加强筋,顶面的加强肋两侧分别设有一个人字形加强筋。进一步,底板上间隔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加强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开口型肋上部的顶面中间设有向下凹陷的加强肋,两个立肋与顶面上均设有的人字形加强筋,使得整体强度更大,人字形加强筋增加了楼承板与水泥的接触面,可有效防止水泥滑动,并增加板的美观程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开口楼承板断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开口楼承板的扣合方式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开口楼承板,包括底板1、位于底板两侧的I扣合边2和II扣合边3、间隔设置于底板中部的开口型肋4,相邻楼承板的I扣合边2与II扣合边3扣合连接,I扣合边2、II扣合边3与开口型肋4为一体滚压成型。进一步地,I扣合边2包括一垂直于底板的I立边21,II扣合边3包括一 II三角形弯边31,II三角形弯边31的两边分别与两个立肋平行,I立边21嵌入II三角形弯边31中扣合连接;开口型肋4上部的顶面中间设有向下凹陷的加强肋6,所述开口型肋上设置有人字形加强筋5 ;相邻的开口型肋4之间设有一向上凸起的加强筋7,开口型肋4的数量为3个,开口型肋4呈梯形状。开口型肋4包括下部的两个立肋41与上部的顶面42。如图2所示,相邻楼承板的I立边21嵌入II三角形弯边31中扣合连接。II三角形弯边31的高度大于或等于I立边21的高度。本技术一种开口楼承板,人字形的加强筋进一步增加了楼承板与水泥的接触面,从而增强了组合楼板结构的稳定性,可有效防止水泥滑动,并增加板的美观程度;1扣合边2、11扣合边3分别与两个立肋41平行,相邻的楼承板的I扣合边2与II扣合边3上的加强筋5上下扣合连接,其形状与底板I间隔设置的加强筋5 —致,不易脱落,因此扣合部分强度大,结构稳定性好;相邻的开口型肋4之间设有一向上凸起的加强肋7,两个立肋41与顶面42上均设有人字形加强筋5,人字形加强筋5、向下凹陷的加强肋6及向上凸起的加强肋7均可增强楼承板的强度,因此该板型的强度更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口楼承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两侧的I扣合边和II扣合边、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板中部的开口型肋,相邻的楼承板的所述I扣合边与所述II扣合边扣合连接,所述I扣合边、所述II扣合边与所述开口型肋为一体滚压成型;所述I扣合边包括一垂直于底板的I立边,II扣合边包括一II三角形弯边,II三角形弯边的两边分别与两个立肋平行,I立边嵌入II三角形弯边中扣合连接;所述开口型肋上设置有人字形加强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口楼承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两侧的I扣合边和II扣合边、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板中部的开口型肋,相邻的楼承板的所述I扣合边与所述II扣合边扣合连接,所述I扣合边、所述II扣合边与所述开口型肋为一体滚压成型;所述I扣合边包括一垂直于底板的I立边,II扣合边包括一 II三角形弯边,II三角形弯边的两边分别与两个立肋平行,I立边嵌入II三角形弯边中扣合连接;所述开口型肋上设置有人字形加强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II三角形弯边的高度大于或等于I立边的闻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楼承板,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团李国军李国民杨欣张成春张青松姬从华杨虎朱巨松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新世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