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伸缩式行李箱拉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276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水平伸缩式行李箱拉杆,包括一设在行李箱上的拉杆,一设在行李箱顶部两侧的导沟;一可在该导沟上滑动的行李箱拉杆,该拉杆具有一握把、两内管及两外管;一设在每一侧拉杆前端的闭锁装置;一设在每一导沟两侧边的导槽;一套设在该行李箱拉杆外管上的导筒;其特征在于:该拉杆在不使用时,是隐藏在行李箱的顶板内,当拉杆欲使用时,可直接将拉杆以水平方向拉出,将拉杆由水平方向转向为垂直方向,并予定位,以供拉着行李箱行走。(*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有关一种行李箱拉杆,尤指一种有关水平伸缩式行李箱拉杆装置。按常用的行李箱拉杆皆为垂直伸缩式,其拉杆是设在行李箱的背面、一侧面的内部或外部,由于拉杆的伸缩为直线方向,只須将闭锁构件与拉杆的内外管设计得当,即可达到伸缩自如的目的,故一般业者皆采用垂直伸缩式拉杆,只有拉杆装置设置于行李箱外不甚雅观,使大多数的行李箱拉杆皆设置于行李箱后箱板内,如此,将使行李箱可以利用的有效空间(指在国际航空协议下所限制的行李箱最大尺寸)为之缩小,因此,如何将行李箱的拉杆改为水平伸缩式,便成为行李箱产品的一种趋势,但迄今目前为止,并为见水平伸缩式拉杆问市。因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水平伸缩式行李箱拉杆装置,将拉杆装置设置于行李箱的顶板内,藉以减少伸缩拉杆装置所占用的空间,使行李箱的有效空间得以为之增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平伸缩式行李箱拉杆装置,其构造简单、操作方便、动作确实,且不易故障。本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及功效,其所采行的技术手段包括一对行李箱拉杆,该拉杆具有一握把、两内管及两外管,其特征在于,该拉杆是设在行李箱顶部两侧及一设在每一侧拉杆前端的闭锁装置;当拉杆握把将拉杆以水平方向拉至最大长度时,该拉杆外管后端可依握把的转向而由水平转向垂直,该闭锁装置的闭锁作用使拉杆处于垂直定位后,使拉杆处于垂直使用状态,以供拉着行李箱行走。本技术上述目的、功效、及特点在以下具体的较佳实施例的附图说明中具体体现。图式简单说明图1A至图1E为本技术水平伸缩式行李箱拉杆的操作过程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使用情形示意图;图3A为本技术的部份侧剖视图;图3B为本技术的一部份顶面剖视图;图4A为本技术水平向拉出剖面示意图;图4B为图4A的顶面剖视图5为本技术由水平转向垂直方向的动作示意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呈垂直状态的侧面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定位后内管伸缩的示意剖面图;图8为本技术欲行收缩前对拉杆施力情形的动作示意图。主要部分代表符号11导沟 12导槽121中心导槽 122圆弧底部13弧形导槽 131导槽20导筒 22中心导块23旋转导块 24缩口端25开放端40闭锁装置41锥形闭锁块410支撑弹簧42中空闭锁块420支撑弹簧50拉杆 51外管510外管扩大部 52内管53拉杆握把 531按钮54套筒本技术最主要的创意精神在于将行李箱拉杆以水平方向的伸缩设置在行李箱的顶面内部,使行李箱拉杆可藉着行李箱的高度而缩短拉杆所需的长度而达到与传统设在行李箱背面一侧的垂直向伸缩的拉杆具有相同的目的,因而达到节省行李箱拉杆所占用的空间并节省行李箱拉杆的材料。首先,拟先参阅图1A至图1E,就本技术的典型构造的动作示意图说明,如图1A所示,为本技术在不使用情形时,拉杆50是隐藏在行李箱的顶板内,当拉杆欲使用时,可直接将握把以水平方向拉出,如图1B所示,再经由图1C及图1D所示,将拉杆由水平方向转向为垂直方向,并予定位,此时拉杆即矗立在行李箱的顶板后侧上,可供内管伸缩操控至所期的高度,其使用状态如图2所示。有关本技术内管在外管内的闭锁装置,及闭锁孔的设置,亦即内管伸缩定位的控制构造部份均为一般传统的技艺,为清楚说明及简化图示起见,在图示中均予省略,有关说明也从略。此间应予说明,此技术以下的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方便而列举说明,并非限定其构造,在此声明。先配合图3A及图3B就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构造说明,本技术的拉杆50基本上为一具有一外管51、内管52、一拉杆握把53的双拉杆,分别设在行李箱的两侧上,为简化图示,仅示其中之一拉杆及其相关的构件。如图所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水平伸缩式行李箱拉杆装置,包括一拉杆50、一套置于拉杆上的导筒20、一供拉杆滑行的导沟11、一拉杆定位闭锁装置40及一拉杆转向导槽等,其中该拉杆50的外管51的末端具有一扩大部510,该扩大部510是可沿着行李箱顶面所设置的导沟11滑动,如图4A所示,而于导沟11与拉杆50的外管51之间并设有一导筒20套置于拉杆的外周,该导筒20的前端具有一缩口端24,而其后端为一开放端25,亦即外管的扩大部510可通过导筒20的开放端25而止于缩口端24,如第4A图所示,该导筒20的朝外一侧设有一旋转导块23及一中心导块22可在行李箱顶面两侧的导槽12内滑行,该导槽12的后段为直线导槽,而其前段则具有一可供旋转导块23旋转的弧形导槽13,及挡止导槽131而在弧形导槽13的后端,于挡止导槽131的下端则一中心导槽121,该中心导槽121的底部为圆弧底部122可供中心导块22在其内旋转;本技术为了使拉杆旋转至定位,即呈垂直状时得以定位,復于前述中心导槽121的圆弧底部122的下方设置一定位闭锁装置40,该定位闭锁装置40包括一设在中心的锥形闭锁块41与其支撑弹簧410及一设在外周的中空闭锁块42与及其支撑弹簧420,由图可知,该锥形闭锁块41的左半部是伸入中空闭锁块42内,以使中心闭锁块41往下作动时,其左半部可带动中空闭锁块42也同时往下动作,但中空闭锁块42单独受压制时其作用力为中空闭锁块42的左侧所挡止无法令其往下作动,基于此原理,当拉杆50上的导筒20由后往前一移动时,先压制锥形闭锁块41的顶部锥面时,可令闭锁装置40的整体往下沉,令拉杆旋转呈垂直状,当拉杆呈垂直定位后欲行再反向旋转时,导筒20的底部为中空闭锁块42的顶部所挡止,且导筒20的旋转导块23,及中心导块22均分别卡止于导槽131及121内,使拉杆50可以定位在垂直位置而不退缩,以供使用者拉着行李箱行走。因此,本技术的水平伸缩式行李箱拉杆装置的拉杆握把53被拉出时,当拉杆的外管扩大部510将导筒20由第一位置带至较前的第二位置(即由图3A改变至图4A)时,即外管51的长度被全部拉出时,导筒处在最前端令旋转导块23及中心导块22分别处在弧形导槽13的底部及中心导槽121上,即如图4A所示的状态。当拉杆50由水平向垂直方向旋转时,如图5所示,导筒20的旋转导块23及中心导块22便依导槽12及13的轨迹旋转,直至如图6所示的垂直状态而定位,此时由图6及图7所示可知,导筒20的旋转导块23,及中心导块22同时分别卡止于弧形导槽13的顶点131及中心导槽121的顶点上,使拉杆握把53施力时,拉杆50不致于缩入行李箱内,于是使用者可以经由握把53上的按钮531的按压操作,而拉出内管52,并使外管51伸出至最高点,如图7所示,反之,当欲行收缩拉杆50时,只須如图8所示,将握把53往下施力,则拉杆50的外管51的扩大部510的底部即与锥形闭锁块41及中空闭锁块42的顶面同时接触,令闭锁装置40往下沉入即可令拉杆的扩大部510随同导筒20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5所示),而将拉杆装置缩入行李箱的顶板内,如图4A而至图3A所示。故本技术的水平伸缩式行李箱拉装置可以水平方式伸出而呈垂直直立的使用状态或收缩而呈不使用的水平收缩状态均极其顺滑自如。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水平伸缩式拉杆装置的构造及其作用仅为列举说明,并非限制本技术的创意精神仅止于此,事实上,从事上一领域的技艺者可轻意地将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导筒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平伸缩式行李箱拉杆装置,包括:一对行李箱拉杆,该拉杆具有一握把、两内管及两外管,其特征在于:该拉杆是设在行李箱顶部及一当拉杆握把将拉杆以水平方向拉至最大长度时,该拉杆外管后端可依握把的转向而由水平转向垂直定位后,使拉杆处于垂直使用状态的闭锁装置,以供拉着行李箱行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忠贤
申请(专利权)人:乔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