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5748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2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油管柱,其油田开采技术领域,所述采油管柱包括:采油机构,其用于向上提升原油;设置在所述采油机构下端的除砂机构,所述除砂机构包括第一管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的内部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采油机构相连通,所述间隙与所述第二管体相连通,所述第一管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液孔,所述第一管体的下端连接有封堵件,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壁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壁之间形成有能使流体旋流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壁形成有能使流体旋流的第二流道。本申请能够有效减小储层中的砂砾进入抽油泵。

Oil production string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oil production pipe string, which comprises an oil production mechanism for upward lifting of crude oil, a sand removal mechanism arrang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oil production mechanism, a sand removal mechanism comprising a first pipe body, a second pipe body arranged inside the first pipe body, and the second pipe body. A gap is formed between the pipe body and the first pipe body, the second pipe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oil production mechanism, the gap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pipe body, the side wall of the first pip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liquid inlet hole, the lower end of the first pipe body is connected with a plugging device,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first pipe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er part of the second pipe body. A first channel is formed between the walls, and a second channel is form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second tube body to enable the fluid to swirl. The applica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gravel entering into the pumping pump in the reservoi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油管柱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开采
,特别涉及一种采油管柱。
技术介绍
在油田开采过程中,尤其是稠油油井,一旦其储层出现吐泥浆、吐砂的现象,油井中的砂砾或泥浆的量就会大幅增加。因此,砂砾或泥浆进入管柱中的量也会随之增加,一旦管柱中的砂砾或泥浆流入抽油泵中过多便会出现卡泵、泵筒磨损等情况,从而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在采油生产过程中通常使用筛管防砂、化学防砂等技术,但这类技术的成本偏高,对于低产井不够经济。而且,对于砂砾或泥浆中的细粉砂等杂质不易处理,例如在筛管防砂方式中他们易堵塞筛管,造成原油难以流入管柱中,同时,通过孔隙较细的筛管去过度防砂又会影响油井产量。目前,针对储层出砂的问题,虽然已经研发出了防砂泵,但是防砂泵的排量较小,且由于防砂泵的柱塞加长管为细长杆类,导致其稳定性差,不适宜做长冲程泵和在稠油井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采油管柱,其能够有效减小储层中的砂砾进入抽油泵。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采油管柱,所述采油管柱包括:采油机构,其用于向上提升原油;设置在所述采油机构下端的除砂机构,所述除砂机构包括第一管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的内部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采油机构相连通,所述间隙与所述第二管体相连通,所述第一管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液孔,所述第一管体的下端连接有封堵件,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壁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壁之间形成有能使流体旋流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壁形成有能使流体旋流的第二流道。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流体在所述第一流道中向下流动,流体在所述第二流道中向上流动。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除砂机构还包括:变径接头,所述变径接头的上端与所述采油机构相连接,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变径接头的下端的外侧壁相连接,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变径接头的下端的内侧壁相连接。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液孔为多个,其绕所述第一管体的轴线呈周向分布或沿所述第一管体的延伸方向分布。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除砂机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封堵件和所述第一管体之间的沉砂尾管。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除砂机构还包括:短接,所述短接上端的外螺纹与所述变径接头下端的内螺纹相连接,所述短接下端的外螺纹与所述第二管体上端的内螺纹相连接。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封堵件包括丝堵。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液孔位于所述第二管体下端面的上方。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壁具有螺旋纹或螺旋曲面以形成所述第一流道。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壁具有螺旋纹或螺旋曲面以形成所述第二流道。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壁具有螺旋纹或螺旋曲面以形成所述第一流道。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壁和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壁均具有螺旋纹或螺旋曲面以形成所述第一流道。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当采油机构进行采油时,其对采油机构下端的管柱产生负压,从而使得管柱外带有砂砾的原油通过除砂机构中第一管体的进液孔流入至第一管体中。然后,带有砂砾的原油先流入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之间形成的第一流道,然后换向经由第二流道入泵,延长的流程和换向的过程本身起到沉砂作用,同时由于第一流道中的螺旋导流设计能够使流体产生旋流,使带有砂砾的原油在第一流道中向下流动时产生离心力,原油中密度较大的砂砾、杂质等在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甩出和沉降,原油则通过第二管体的下端流入第二管体的内部。而且在带有砂砾的原油流经第一流道时,原油中密度较大的砂砾、杂质等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贴近管壁,而原油会较快的流过第一流道,相对而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砂砾等流入第二流道的比例。在抽油泵上冲程泵吸时,流入第二管体的原油在抽油泵的吸力作用下,进入第二管体的内壁形成有能使流体旋流的第二流道,由于带有砂砾的原油在第二管体中呈旋流上升,在向上旋流进入采油机构的运动过程中,原油中的砂砾由于密度较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贴近管壁,其向上流动的速度会变慢,而原油会较快的流过第二流道,相对而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砂砾等流入抽油泵的比例。在抽油泵下冲程时,贴近管壁的砂砾等会在第二管体中缓慢下落,下沉流出第二流道。如此,在第二管体中原油中的砂砾与原油本身进行了二次分离并使得砂砾杂质等得到沉降。通过上述过程使得流进采油机构的原油中的砂砾或杂质的含量得到了进一步的降低,从而减少了卡泵、泵筒磨损等情况的出现,保障了油井的正常生产,同时达到了延长抽油泵高效生产期和油井检泵周期的目的。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附图说明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专利技术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专利技术。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采油管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采油管柱中的除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采油机构;11、抽油杆;12、抽油泵;13、泄油阀;2、除砂机构;21、第一管体;211、进液孔;22、第二管体;23、间隙;24、封堵件;25、第一流道;26、第二流道;27、变径接头;28、沉砂尾管;29、短接。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专利技术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为了能够有效减小储层中的砂砾进入抽油泵,在本申请中提出了一种采油管柱,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采油管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采油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油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油管柱包括:采油机构,其用于向上提升原油;设置在所述采油机构下端的除砂机构,所述除砂机构包括第一管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的内部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采油机构相连通,所述间隙与所述第二管体相连通,所述第一管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液孔,所述第一管体的下端连接有封堵件,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壁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壁之间形成有能使流体旋流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壁形成有能使流体旋流的第二流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油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油管柱包括:采油机构,其用于向上提升原油;设置在所述采油机构下端的除砂机构,所述除砂机构包括第一管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的内部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采油机构相连通,所述间隙与所述第二管体相连通,所述第一管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液孔,所述第一管体的下端连接有封堵件,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壁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壁之间形成有能使流体旋流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壁形成有能使流体旋流的第二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油管柱,其特征在于,流体在所述第一流道中向下流动,流体在所述第二流道中向上流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油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除砂机构还包括:变径接头,所述变径接头的上端与所述采油机构相连接,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变径接头的下端的外侧壁相连接,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变径接头的下端的内侧壁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油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孔为多个,其绕所述第一管体的轴线呈周向分布或沿所述第一管体的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君刘涛安九泉滕立勇张祥成杨宝春张滕任德强范加兴由春坤张津睿蒋雪黄智屈振哲喜恒坤吴迪郝云光张远健孙鹿恒孙海波孙宝功李佳男唐作峰赵江利王谦翔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