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5716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23:07
在热交换单元中,风门装置(42)相对于冷却水用热交换器(7)配置于车辆前方侧,构成为能够对朝向该冷却水用热交换器的所述行驶风的通路(402)进行开闭。送风机(44)在发动机室(40)中相对于风门装置配置于车辆后方侧。并且,送风机构成为能够切换为第一送风状态和第二送风状态,第一送风状态是相对于冷却水用热交换器使空气从车辆前方侧向车辆后方侧流动的送风状态,第二送风状态是相对于冷却水用热交换器使空气从车辆后方侧向车辆前方侧流动的送风状态。在将车辆(100)设为能够行驶状态的开关(50)处于接通状态的情况下,当发动机冷却水的温度为预先确定的温度判定值以下时,在风门装置的开度相比于最大开度处于关闭侧的状态下,控制部(48)将送风机设为第二送风状态。

Heat exchange unit

In the heat exchange unit, the throttle device (42) is arranged on the front side of the vehicle relative to the heat exchanger (7) for cooling water, forming a path (402) capable of opening and closing the driving air towards the heat exchanger for cooling water. The air supply fan (44) is arranged on the rear side of the vehicle in the engine room (40) relative to the throttle device. Moreover, the air supply fan is composed of a first air supply state and a second air supply state. The first air supply state is the air supply state which makes the air flow from the front side of the vehicle to the rear side of the vehicle with respect to the heat exchanger for cooling water, and the second air supply state is the air flow from the rear side of the vehicle with respect to the heat exchanger for cooling water. The air supply state of the front side flow. When the vehicle (100) is set as a running switch (50) in the on state, when the temperature of the engine cooling water is below the predefined temperature determination value, the control unit (48) sets the air supply fan as the second air supply state when the opening of the valve device is on the closed side compared with the maximum ope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交换单元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本申请是基于2016年3月3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编号2016-70723号而做出的,并将其记载内容通过参照编入本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设置于车辆的发动机室的热交换单元。
技术介绍
作为这种热交换单元,从以往已知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搭载于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混合动力汽车具备通过热泵功能来进行制热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并且,在该混合动力汽车的热交换单元的控制中,当发动机停止且该车辆用空调装置进行制热时,当检测到室外热交换器结霜的情况下,通过进行发动机接通请求而使发动机起动。与此同时,散热器冷却用的电动风扇逆向旋转,设置于散热器的车辆前方侧的散热器风门关闭。由此,能够利用发动机及散热器的废热而对室外热交换器进行除霜。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21997号公报在上述那样的专利文献1的热交换单元中,使作为电动风扇的送风机在规定的条件下逆向旋转而切换送风方向,从而进行室外热交换器的除霜。相对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也能够将这样切换送风机的送风方向的构造利用于除室外热交换器的除霜以外的其他用途。例如,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考虑以发动机的暖机促进为目的来切换送风机的送风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促进发动机的暖机的热交换单元。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观点的热交换单元具备:冷却水用热交换器,该冷却水用热交换器构成为能够从车辆前方侧取入行驶风且在收容有发动机的发动机室中配置于车辆前方侧,该冷却水用热交换器使空气与流经发动机内的发动机冷却水进行热交换;风门装置,该风门装置相对于该冷却水用热交换器配置于车辆前方侧,构成为能够对朝向该冷却水用热交换器的所述行驶风的通路进行开闭;送风机,该送风机在发动机室中相对于风门装置配置于车辆后方侧,且构成为能够切换为第一送风状态和第二送风状态,第一送风状态是相对于冷却水用热交换器使空气从车辆前方侧向车辆后方侧流动的送风状态,第二送风状态是相对于冷却水用热交换器使空气从车辆后方侧向车辆前方侧流动的送风状态;以及控制部,在将车辆设为能够行驶状态的开关处于接通状态的情况下,当发动机冷却水的温度为预先确定的温度判定值以下时,在风门装置的开度相比于最大开度处于关闭侧的状态下,该控制部将送风机设为第二送风状态。由此,发动机冷却水难以因行驶风而冷却,并且,能够使发动机的热气朝向冷却水用热交换器。因此,发动机冷却水容易被冷却水用热交换器加热,而能够使该发动机冷却水的温度快速上升。作为其结果,能够促进发动机的暖机。此外,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单元的车辆不限定于混合动力汽车。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所具有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概略并且表示行驶用的电动机及其周边的概略结构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示意地表示包含车辆的发动机室的车辆前部部分的截面的示意图,是表示风门装置为全开状态且送风机为第一送风状态的状态的图。图3A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表示风门装置的具体结构的图,是表示风门装置的全开状态的图。图3B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表示风门装置的具体结构的图,是表示风门装置的开度与全开状态相比较小的大开度侧的半开状态的图。图3C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表示风门装置的具体结构的图,是表示风门装置的开度与大开度侧的半开状态相比较小的小开度侧的半开状态的图。图3D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表示风门装置的具体结构的图,是表示风门装置的全闭状态的图。图4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与图2同样地示意地表示车辆前部部分的截面的示意图,是表示风门装置为全闭状态且送风机为第二送风状态的状态的图。图5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表示控制部所执行的控制处理的流程图。图6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示意地表示从上侧观察到的车辆前部部分的截面的示意图,是表示风门装置为全开状态且送风机为第一送风状态的状况的图。图7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示意地表示从上侧观察到的车辆前部部分的截面的示意图,是表示风门装置为全闭状态且送风机为第二送风状态的状况的图。图8是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表示控制部所执行的控制处理的流程图,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5相当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彼此中,在图中,对于彼此相同或者等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符号。(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00(参照图2)所具有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01的整体结构的概略并且表示行驶用的电动机32及其周边的概略结构的概略结构图。本实施方式所示的车辆100是混合动力汽车,具有发动机4和电动机32作为行驶用的驱动力源。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00能够利用发动机动力发电,而对作为电动机32的电源的电池25进行充电。如图1所示,车辆100具有控制装置10、向驱动车轮的电动机32供给电力的电池25、管理电池25的状态的电池管理单元26、电动机控制电路31。该电池25的状态由例如电池电压、电池温度以及电池剩余量等构成。例如,车辆100的控制装置10能够经由电池管理单元26来掌握电池25的电池剩余量。另外,电动机32经由电动机控制电路31而被从电池25供电。控制装置10构成为包含控制部48,该控制部48控制后述的风门装置42及送风机44。车辆用空调装置101具备热交换液回路1和制冷循环回路3。该图1所示的热交换液回路1的回路结构及制冷循环回路3的回路结构是与例如日本特开2016-22899号公报所记载的结构大致相同的回路结构。因此,车辆用空调装置101的热交换液回路1是供对发动机4进行冷却的热交换液的发动机冷却水(换言之,温水)循环的液体回路。另外,制冷循环回路3是供由压缩机2压缩后的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构成热泵。例如,水制冷剂热交换器15对在热交换液回路1循环的发动机冷却水和压缩机2所排出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因此制冷循环回路3经由该水制冷剂热交换器15而对该发动机冷却水进行加热。热交换液回路1具备使发动机冷却水向作为热源的发动机4流动的水泵5、散热器7、对发动机冷却水和向车辆内吹送的空调风进行热交换的加热器芯8。水泵5是电动泵,在热交换液回路1中,利用电机使叶轮旋转而使发动机冷却用的发动机冷却水循环。该水泵5排出的发动机冷却水在流通过发动机4内之后,向散热器7侧的路径和加热器芯8侧的路径分支流动。流动到该散热器7侧的路径的发动机冷却水在流经散热器7内之后被吸入水泵5。另一方面,流动到加热器芯8侧的路径的发动机冷却水在依次流经加热器芯8内、水制冷剂热交换器15内之后被吸入水泵5。图2是示意地表示包含车辆100的发动机室40的车辆前部部分的截面的示意图。如该图2及图1所示,散热器7是使流经发动机4内的发动机冷却水和通过散热器7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冷却水用热交换器。并且,散热器7在收容有发动机4的发动机室40中配置于车辆前方侧。并且,发动机室40在发动机室40的车辆前方侧具有向车外开口的开口部401,发动机室40构成为能够从车辆前方侧经由该开口部401向发动机室40内取入行驶风。例如,作为从开口部401向发动机室40内流入的行驶风的空气、或后述的送风机44所吹送的空气在散热器7与发动机冷却水进行热交换。此外,图2的各箭头DR1、DR2以及后述的图6的箭头DR3表示车辆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冷却水用热交换器(7),该冷却水用热交换器构成为能够从车辆前方侧取入行驶风且在收容有发动机(4)的发动机室(40)中配置于车辆前方侧,该冷却水用热交换器使空气与流经所述发动机内的发动机冷却水进行热交换;风门装置(42),该风门装置相对于该冷却水用热交换器配置于车辆前方侧,构成为能够对朝向该冷却水用热交换器的所述行驶风的通路(402)进行开闭;送风机(44),该送风机在所述发动机室中相对于所述风门装置配置于车辆后方侧,且构成为能够切换为第一送风状态和第二送风状态,所述第一送风状态是相对于所述冷却水用热交换器使空气从车辆前方侧向车辆后方侧流动的送风状态,所述第二送风状态是相对于所述冷却水用热交换器使空气从车辆后方侧向车辆前方侧流动的送风状态;以及控制部(48),在将车辆(100)设为能够行驶状态的开关(50)处于接通状态的情况下,当所述发动机冷却水的温度(TMPw)为预先确定的温度判定值(TMP1)以下时,在所述风门装置的开度相比于最大开度处于关闭侧的状态下,该控制部将所述送风机设为所述第二送风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3.31 JP 2016-0707231.一种热交换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冷却水用热交换器(7),该冷却水用热交换器构成为能够从车辆前方侧取入行驶风且在收容有发动机(4)的发动机室(40)中配置于车辆前方侧,该冷却水用热交换器使空气与流经所述发动机内的发动机冷却水进行热交换;风门装置(42),该风门装置相对于该冷却水用热交换器配置于车辆前方侧,构成为能够对朝向该冷却水用热交换器的所述行驶风的通路(402)进行开闭;送风机(44),该送风机在所述发动机室中相对于所述风门装置配置于车辆后方侧,且构成为能够切换为第一送风状态和第二送风状态,所述第一送风状态是相对于所述冷却水用热交换器使空气从车辆前方侧向车辆后方侧流动的送风状态,所述第二送风状态是相对于所述冷却水用热交换器使空气从车辆后方侧向车辆前方侧流动的送风状态;以及控制部(48),在将车辆(100)设为能够行驶状态的开关(50)处于接通状态的情况下,当所述发动机冷却水的温度(TMPw)为预先确定的温度判定值(TMP1)以下时,在所述风门装置的开度相比于最大开度处于关闭侧的状态下,该控制部将所述送风机设为所述第二送风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室外热交换器(13),该室外热交换器在所述发动机室中相对于所述风门装置配置于车辆后方侧,且使空调用的制冷剂与所述送风机所吹送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在所述开关处于接通状态的情况下,当所述发动机冷却水的温度为所述温度判定值以下且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压力(Prf)为预先确定的制冷剂压力判定值(P1rf)以下时,在所述风门装置的开度相比于最大开度处于关闭侧的所述状态下,所述控制部将所述送风机设为所述第二送风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单元,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刚安田位司原田幸一武藤健川久保昌章栗林信和坂根裕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