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形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55637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成形件制造方法及其成形件,该成形件制造方法是由坯料金属板制造具有筒状的躯干部和形成于该躯干部的端部的凸缘的成形件,其能避免成形件的凸缘部不必要地变厚和产生皱折、压曲,能实现成形件的轻型化、坯料金属板的缩小化。在通过包括至少一次拉深冲压加工和在拉深冲压加工之后进行的至少一次拉深加工的成形加工来制造成形件时,对相当于躯干部的区域,开放模头和拉深套筒来进行初次拉深加工,对相当于凸缘的区域,将模头与拉深套筒的模具间隙的间隔保持固定来进行减薄拉深加工。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Formed Parts and Formed Part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forming part and a forming part. The forming part is a forming part with a barrel-shaped trunk and a flange formed at the end of the trunk by means of a blank metal sheet, which can avoid unnecessary thickening of the flange part of the forming part and generate wrinkles and bends, thus realizing the light-weight of the forming part. Reduction of billet metal sheet. When forming parts are manufactured by forming processes including at least one deep drawing stamping process and at least one deep drawing process after the deep drawing stamping process, the first deep drawing process is carried out for the area corresponding to the trunk, the open die and the deep drawing sleeve, and for the area corresponding to the flange, the die head and the deep drawing sleeve are made. Spacing with clearance is kept fixed for thinning and deep draw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成形件制造方法及其成形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造成形件的成形件制造方法及其成形件,所述成形件具有筒状的躯干部和形成于该躯干部的端部的凸缘部。
技术介绍
例如,如下述的非专利文献1等所示,进行了:通过进行拉深加工,来制造具有筒状的躯干部和形成于该躯干部的端部的凸缘部的成形件。通过在拉深加工中引入坯料金属板而形成躯干部,因此,躯干部的板厚比坯料的板厚小。另一方面,坯料金属板的相当于凸缘部的区域随着躯干部的形成而整体收缩,因此,凸缘部的板厚比坯料的板厚大。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有时将坯料记为“毛坯(blank)”。例如,作为下述的专利文献1等所示的电机壳体,有时使用上述这样的成形件。在该情况下,对躯干部期待作为防止向电机壳体外漏磁的屏蔽件的性能。另外,根据电机的结构,对躯干部也期待作为定子的背轭(backyoke)的性能。躯干部的板厚越大,作为屏蔽件或者背轭的性能越良好。因此,在如上所述通过拉深加工来制造成形件时,考虑躯干部的板厚因拉深加工而产生的减少量,而选择比躯干部的所需板厚更厚的坯料金属板。另一方面,凸缘部往往用于将电机壳体装配于装配对象。因此,期待凸缘部具有一定量的强度。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51765号公报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村川正夫、其他3人著《塑性加工的基础》、初版、产业图书株式会社、1990年1月16日、p.104~107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上述这样的现有的成形件制造方法中,通过进行拉深加工来制造具有筒状的躯干部和形成于该躯干部的端部的凸缘部的成形件,因此,凸缘部的板厚比坯料的板厚大。因此,有时会超过满足对凸缘部所期待的性能的板厚,凸缘部会不必要地变厚。这意味着成形件会不必要地变重,对于电机壳体等要求轻型化的应用对象而言无法忽视。另一方面,在多级拉深加工中,在拉深加工前后的凸缘部的缩径变化大的情况下,换言之,在拉深加工后的凸缘直径比拉深加工前的凸缘直径大幅度减小的情况下,若拉深加工后的凸缘部的板厚小,则有时会在凸缘部产生皱折、压曲。该皱折、压曲有时会在之后的拉深加工的工序中成为裂纹的原因。在这样的情况下,以防止皱折、压曲的产生为目的,有时会进行使用了拉深套筒的拉深加工。但是,由于将凸缘部夹入模头与拉深套筒之间,因此,拉伸应力会作用于躯干部,会导致躯干部周壁的板厚减少。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这样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避免凸缘部不必要地变厚,能谋求成形件的轻型化、坯料金属板的缩小化的成形件制造方法及其成形件。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成形件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通过对坯料金属板进行至少两次成形加工,来制造具有筒状的躯干部和形成于该躯干部的端部的凸缘部的成形件,至少两次成形加工包括:至少一次拉深冲压加工和在拉深冲压加工之后进行的至少一次拉深加工,拉深冲压加工使用包括具有压入孔的模头和冲头的模具来进行,至少一次中的初次拉深加工使用包括模头和拉深套筒的模具来进行,对成形件的相当于躯干部的区域,开放模头和拉深套筒来进行初次拉深加工,对成形件的相当于凸缘部的区域,将模头与拉深套筒之间的模具间隙的间隔保持固定来进行减薄拉深加工。而且,可以为,本专利技术的成形件制造方法的减薄拉深加工的减薄拉深率为-35%以上且50%以下。另外,可以为,初次拉深加工使用包括模头、具备止动件的拉深套筒以及升降板的模具来进行,保持固定的模具间隙的间隔根据沿着拉深套筒的轴向的止动件的位置来确定。而且,可以为,保持固定的模具间隙的间隔设定为与成形件的凸缘部的板厚相同的值。可以为,本专利技术的成形件是通过对坯料金属板进行至少两次成形加工制造而成的成形件,是具有筒状的躯干部和形成于该躯干部的端部的凸缘部的成形件,至少两次成形加工包括:至少一次拉深冲压加工和在该拉深冲压加工之后进行的至少一次拉深加工,成形件的凸缘部的板厚比坯料金属板的板厚小。另外,可以为,本专利技术的成形件是通过对坯料金属板进行至少两次成形加工制造而成的成形件,是具有筒状的躯干部和形成于该躯干部的端部的凸缘部的成形件,至少两次成形加工包括:至少一次拉深冲压加工和在该拉深冲压加工之后进行的至少一次拉深加工,成形件的凸缘部的板厚比躯干部的周壁的板厚小。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成形件制造方法及其成形件,通过对模头与拉深套筒之间的模具间隙的间隔进行控制,在初次拉深加工中,在最终的成形件的相当于凸缘部的区域到达模头与拉深套筒的最接近部的时间点以后,将模头与拉深套筒之间的模具间隙的间隔保持固定来进行成形,由此,对最终的成形件的相当于凸缘部的区域进行减薄拉深加工。从而,能防止皱折、压曲,能避免凸缘部的板厚大到所需以上,能使成形件轻型化。本构成对于电机壳体等要求轻型化的各种应用对象而言是特别有用的。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成形件制造方法制造的成形件的立体图。图2是沿着图1的线II-II的剖面图。图3是表示制造图1的成形件的成形件制造方法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图3的拉深冲压加工所使用的模具的说明。图5是表示利用图4的模具进行的拉深冲压加工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图3的第一拉深加工所使用的模具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利用图6的模具进行的第一拉深加工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成形件制造方法制造出的成形件的板厚分布的图表。图9是表示图8的成形件的板厚的测定位置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成形件制造方法制造的成形件1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成形件制造方法制造的成形件1具有躯干部10和凸缘部11。躯干部10是具有顶壁100和从顶壁100的外缘延伸出的周壁101的筒状部分。顶壁100根据使用成形件1的朝向而有时也采用底壁等其他叫法。在图1中,以具有截面正圆形的方式示出躯干部10,但躯干部10例如可以设为截面椭圆形、方筒形等其他形状。也可以对顶壁100进一步实施加工,例如形成从顶壁100进一步突出的突部等。凸缘部11是形成于躯干部10的端部(周壁101的端部)的板部。接着,图2是沿着图1的线II-II的剖面图。如图2所示,凸缘部11的板厚t11比躯干部10的周壁101的板厚t101薄。如以下详细说明的那样,这是起因于对坯料金属板2(参照图3)的相当于凸缘部11的区域进行了减薄拉深加工。需要说明的是,凸缘部11的板厚t11是指,从周壁101与凸缘部11之间的下侧肩部Rd的下端至凸缘部11的外端之间的凸缘部11的板厚的平均值。同样地,周壁101的板厚t101是指,从下侧肩部Rd的上端至上侧肩部Rp的下端之间的周壁101的板厚的平均值。接着,图3是表示制造图1的成形件1的成形件制造方法的说明图。本专利技术的成形件制造方法通过对平板状的坯料金属板2进行至少两次成形加工来制造成形件1。至少两次成形加工包括:至少一次拉深冲压加工(drawing/extractionprocessing)和在该拉深冲压加工之后进行的至少一次拉深加工。在本实施方式的成形件制造方法中,通过一次拉深冲压加工和三次拉深加工(第一拉深加工~第三拉深加工)来制造成形件1。作为坯料金属板2,可以使用冷轧钢板、不锈钢钢板以及以它们为原板的镀敷钢板等各种金属板。接着,图4是表示图3的拉深冲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形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对坯料金属板进行至少两次成形加工,来制造具有筒状的躯干部和形成于该躯干部的端部的凸缘部的成形件,所述至少两次成形加工包括:至少一次拉深冲压加工和在该拉深冲压加工之后进行的至少一次拉深加工,所述拉深冲压加工使用包括具有压入孔的模头和冲头的模具来进行,所述至少一次中的初次拉深加工使用包括模头和拉深套筒的模具来进行,对所述成形件的相当于所述躯干部的区域,开放所述模头和所述拉深套筒来进行所述初次拉深加工,对所述成形件的相当于所述凸缘部的区域,将所述模头与所述拉深套筒之间的模具间隙的间隔保持固定来进行减薄拉深加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2.24 JP 2016-0333611.一种成形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对坯料金属板进行至少两次成形加工,来制造具有筒状的躯干部和形成于该躯干部的端部的凸缘部的成形件,所述至少两次成形加工包括:至少一次拉深冲压加工和在该拉深冲压加工之后进行的至少一次拉深加工,所述拉深冲压加工使用包括具有压入孔的模头和冲头的模具来进行,所述至少一次中的初次拉深加工使用包括模头和拉深套筒的模具来进行,对所述成形件的相当于所述躯干部的区域,开放所述模头和所述拉深套筒来进行所述初次拉深加工,对所述成形件的相当于所述凸缘部的区域,将所述模头与所述拉深套筒之间的模具间隙的间隔保持固定来进行减薄拉深加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尚文山本雄大
申请(专利权)人:日新制钢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