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耐污染性优异、不产生干涉条纹、设计性优异的涂装金属板。涂装金属板具有:金属板;以及涂膜,形成于所述金属板的至少一个面上,实质上包含以组成式K2O·xSiO2表示的组合物,其中3.5≦x
Coated metal she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涂装金属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涂装金属板。
技术介绍
对于电梯等的门材料或操作面板等,使用通过蚀刻、着色、或表面处理等提高了设计性的不锈钢钢板。对于这些不锈钢钢板,要求指纹等难以附着、耐污染性高、耐擦伤性高等。因此,通常在不锈钢钢板的表面形成有包含树脂、蜡、或油等的涂膜。然而,若在不锈钢钢板的表面形成包含树脂的涂膜,则由于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在涂膜上产生裂纹或白化等,容易损害设计性。另外,蜡或油需要定期地重涂。因此,正在研究在不锈钢钢板的表面形成包含无机材料的涂膜(例如,专利文献1)。包含无机材料的涂膜具有随着时间的变化较少、硬度高的优点。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68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若包含无机材料的涂膜的厚度薄,则由金属板表面反射的光、和由涂膜表面反射的光容易发生干涉,容易产生色斑或着色等(以下,也称作“干涉条纹”)。另一方面,若增加涂膜的厚度,则容易失去来源于金属板的质感(光泽等),设计性容易受损。另外,为了抑制干涉条纹,也可以考虑在涂膜中包含粒料,但在该情况下,涂膜的透明性也容易降低,设计性容易受损。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耐污染性优异、不产生干涉条纹、设计性优异的涂装金属板。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涂装金属板。[1]一种涂装金属板,其具有:金属板;以及涂膜,形成于所述金属板的至少一个面上,实质上包含以组成式K2O·xSiO2表示的组合物,其中3.5≦x<6.8,具有所述涂膜的任意的10个部位的、每1mm2的涂膜覆盖率的平均值为1%~90%。[2]如[1]所述的涂装金属板,其中,所述涂膜覆盖率的平均值为3%~80%。[3]如[1]或[2]所述的涂装金属板,其中,所述涂膜包含形成为岛状的多个膜,所述膜的平均最大宽度为500μm以下。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得到耐污染性优异、不产生干涉条纹、设计性优异的涂装金属板。附图说明图1A是在实施例(No.4)中制作的涂装金属板的SEM(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图1B是利用EDS(EnergyDispersiveX-RaySpectroscopy,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法)测定该区域的Si分布并进行二值化而得到的图像。图2A是在实施例(No.5)中制作的涂装金属板的SEM图像,图2B是利用EDS测定该区域的Si分布并进行二值化而得到的图像。图3A是在实施例(No.8)中制作的涂装金属板的SEM图像,图3B是利用EDS测定该区域的Si分布并进行二值化而得到的图像。图4A是在实施例(No.9)中制作的涂装金属板的SEM图像,图4B是利用EDS测定该区域的Si分布并进行二值化而得到的图像。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金属板、和在该金属板上不连续地形成的涂膜的涂装金属板。该涂装金属板例如能够适用于电梯的门材料或操作面板、家电产品的外板、家具或摆设、建材等。如上所述,为了使金属板的耐污染性等提高等,正在研究在金属板表面形成包含无机材料的涂膜。然而,若在金属板表面形成比较薄的涂膜,则容易产生干涉条纹。另一方面,若增加涂膜的厚度,则金属板的设计性容易受损。此外,就以往的涂装金属板而言,出于对耐污染性等的观点的考虑,在金属板上以均匀的厚度且无斑点地形成有涂膜。相对于此,本专利技术者们发现,通过不连续地形成涂膜,不易产生干涉条纹,并且发现,如果是实质上包含以组成式K2O·xSiO2(3.5≦x<6.8)表示的组合物的涂膜,则即使不连续,也能得到充分的耐污染性。对于即使覆盖金属板的涂膜不连续,也体现出耐污染性的机制,可考虑为如下。对于包含上述组合物的涂膜,钾在表面微量溶出。而且,钾离子与大气中的水分发生水合,吸引大气中的水分。其结果,不仅涂膜的形成区域,连涂膜彼此之间的区域、即金属板露出的区域也被薄的水膜覆盖。因此,即使在涂装金属板表面上附着有皮脂或油性油墨等油垢,污垢也成为在水膜上漂浮的状态,能够通过擦拭等容易地除去污垢。另外,一般来说,若污垢附着于涂装金属板表面后经过一段时间,污垢的一部分成分有时会浸渗至涂膜或金属板中,污垢的除去变得困难。相对于此,对于本专利技术中的涂装金属板,由于在涂装金属板表面存在充分厚度的水膜,因此污垢成分难以渗透至涂装金属板中。并且,涂膜的亲水性高,因此水容易渗透至涂装金属板表面与污垢之间。因此,能够通过用水擦拭等将附着于涂装金属板表面的污垢剥离。上述涂膜可以仅形成于金属板的一个面上,也可以形成于两个面上。另外,涂膜可以仅形成于金属板的一部分区域中,也可以形成于金属板的一个面或者两面的全部区域中。在此,具有涂膜的任意的10个部位的、每1mm2的涂膜覆盖率的平均值(以下,也称作“平均涂膜覆盖率”)为1%~90%,优选为3%~80%,更优选为10%~80%,进一步优选为15%~80%。若平均涂膜覆盖率为上述范围,则不易产生干涉条纹,还容易体现出耐污染性。此外,对于确定涂膜覆盖率的区域(1mm2)的形状,不特别地进行限制,例如可以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等矩形、圆形等任意的形状,但通常设为矩形。通过以下的方法来确定平均涂膜覆盖率。利用SEM(扫描电子显微镜)/EDS(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法)对形成有涂膜的区域中的、任意的10个部位(1mm2的区域)测定Si元素分布。接下来,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所得的Si的分布图像进行二值化。在二值化时,以未形成涂膜的部分(金属板)的Si检测值为基准,将即便仅是少许但Si有所增加的区域作为存在涂膜的区域来处理。然后,根据所得的二值化图像,将Si增加的区域(存在涂膜的区域)的像素数除以总像素数,来计算涂膜覆盖率。然后,将这些涂膜覆盖率的平均值设为平均涂膜覆盖率。在此,优选涂膜包含形成为岛状的多个膜。所谓形成为岛状的膜,是指不连续地形成的膜,且是与其他膜分离的膜。在上述的平均涂膜覆盖率为50%以下的情况下,膜容易形成为岛状。另外,通常各膜的外周长度大多为1600μm以下。此外,不特别地限制各膜的形状、或膜彼此的间隔。多个膜可以形成为均匀的形状,也可以形成为不均匀的形状。另外,它们可以以均匀的间隔形成,也可以以不均匀的间隔形成。但是,优选多个膜以大致均匀的密度形成于金属板上。若膜的形成密度有偏重,则有时不能充分地得到上述的效果。另外,若各个膜的面积过大,则膜的有无容易被肉眼确认。因此,在涂膜包含形成为岛状的多个膜的情况下,优选膜的平均最大宽度为500μm以下,更优选为10μm~200μm。根据上述的二值化图像求得各膜的最大宽度,将任意的10个膜的最大宽度的平均值设为平均最大宽度。另外,优选涂膜的平均厚度为0.05μm~3μm,更优选为0.1μm~0.6μm。若涂膜的平均厚度为0.05μm以上,则容易充分地得到上述的效果。另一方面,若涂膜的平均厚度为3μm以下,则涂膜的可见光透射性足够高,不易损害来源于金属板的质感。对于涂膜的平均厚度,是通过任意地裁切涂装金属板并从剖面进行观察而测定的。具体而言,将从涂装金属板中裁出的试验片以树脂包埋后通过研磨等来制作适当的剖面,并且通过离子研磨加工等来制作高精度的观察剖面。然后,利用SEM或TEM(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e,透射电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涂装金属板,其具有:金属板;以及涂膜,形成于所述金属板的至少一个面上,实质上包含以组成式K2O·xSiO2表示的组合物,其中3.5≦x<6.8,具有所述涂膜的任意的10个部位的、每1mm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9.16 JP 2016-1813561.一种涂装金属板,其具有:金属板;以及涂膜,形成于所述金属板的至少一个面上,实质上包含以组成式K2O·xSiO2表示的组合物,其中3.5≦x<6.8,具有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尾和克美,中根悠悟,杉田修一,
申请(专利权)人:日新制钢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