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真菌的融合蛋白及其相关生物材料与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42047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2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抗真菌的融合蛋白及其相关生物材料与应用。该融合蛋白质为将壳聚糖酶和几丁质酶融合在一起得到的抗真菌活性高于所述壳聚糖酶和所述几丁质酶的蛋白质。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来源于链霉菌(Streptomyces alfalfae)的几丁质酶SaChiB和来源于链霉菌(Streptomyces alfalfae)的壳聚糖酶SaCsn融合在一起得到了抗真菌活性高于单独的几丁质酶和单独的壳聚糖酶的重组蛋白质。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几丁质酶和壳聚糖酶融合在一起得到的融合蛋白质,在长枝木霉和短密木霉方面均起到了协同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融合蛋白质可用于制备生防制剂。

Antifungal Fusion Proteins and Related Biomateria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ntifungal fusion protein and related biomaterials and applications. The fusion protein is a protein obtained by fusing chitosanase and chitinase to obtain an antifungal activit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hitosanase and the chitinase. In the present invention, chitinase SaChiB from Streptomyces alfalfae and chitosanase SaCsn from Streptomyces alfalfae are fused together to obtain a recombinant protein with higher antifungal activity than a single chitinase and a single chitosanase. The fusion protein obtained by fusing chitinase and chitosanase plays a synergistic role in Trichoderma longissima and Trichoderma brevis. The fusion protein of the invention can be used for preparing biocontrol prepara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真菌的融合蛋白及其相关生物材料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领域中抗真菌的融合蛋白及其相关生物材料与应用。
技术介绍
植物病原真菌是造成植物病害的主要因素,约占植物病害的70%~80%,从而导致大规模的农作物死亡以致农作物产量下降。目前对真菌的防治主要是化学方法,这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开发更高效、更安全的抗真菌制剂迫在眉睫。几丁质酶是一种能够催化几丁质产生N-乙酰氨基葡萄糖单体或低分子量几丁寡糖的水解酶。据报道,几丁质酶可作为潜在的生防制剂,可以有效的抑制多种病原真菌,尤其是GH19家族的几丁质酶,经研究仅在链霉菌中发现,链霉菌属(或放线菌属)通过获得19家族几丁质酶基因在与真菌的相互作用中获得了一些优势,例如来源于S.griseus的GH19家族的chitinaseC能够有效抑制T.reesei,而来源于Serratiamarcescens的chitinaseA和来源于B.circulans的chitinaseA1均没有作用。壳聚糖酶是一种对壳聚糖的β-1,4-糖苷键进行断裂以释放壳寡糖的水解酶,经研究,其主要对以壳聚糖为主要成分的真菌有作用,如:接合菌,其他方面的抗真菌作用尚没有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融合蛋白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蛋白质为将壳聚糖酶和几丁质酶融合在一起得到的抗真菌活性高于所述壳聚糖酶和所述几丁质酶的蛋白质。

【技术特征摘要】
1.融合蛋白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蛋白质为将壳聚糖酶和几丁质酶融合在一起得到的抗真菌活性高于所述壳聚糖酶和所述几丁质酶的蛋白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蛋白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真菌为长枝木霉、短密木霉、灰葡病菌、立枯丝核菌、核盘菌和禾谷镰孢菌这6种真菌的全部、任5种、任4种、任3种、任2种或任1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融合蛋白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酶和所述几丁质酶均来源于链霉菌。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融合蛋白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酶为A1)-A3)中的任一蛋白质:A1)氨基酸序列是SEQIDNo.2的第323-570位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A2)将A1)所示的蛋白质经过一个以上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得到与A1)具有90%以上的同一性且具有壳聚糖酶活性的蛋白质;A3)在A1)或A2)所示的蛋白质的羧基端或/和氨基端融合蛋白标签得到的融合蛋白;所述几丁质酶为D1)-D3)中的任一蛋白质:D1)氨基酸序列是SEQIDNo.2的第53-322位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D2)将D1)所示的蛋白质经过一个以上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得到与B1)具有90%以上的同一性且具有几丁质酶活性的蛋白质;D3)在D1)或D2)所示的蛋白质的羧基端或/和氨基端融合蛋白标签得到的融合蛋白。5.根据权利要求1至4种任一所述的融合蛋白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蛋白质为F1)-F4)中的任一蛋白质:F1)氨基酸序列是SEQIDNo.2的蛋白质;F2)氨基酸序列是SEQIDNo.2的第53-570位的蛋白质;F3)将F1)或F2)所示的蛋白质经过一个以上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得到的与F1)或F2)具有90%以上的同一性且抗所述真菌活性高于所述壳聚糖酶和所述几丁质酶的蛋白质;F4)在F1)或F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刚顾金刚谷天燕李玲聪吕晨茵刘晓楠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