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心变化驱动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3730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17: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重心变化驱动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背部模块中安装有电池、驱动器和中央处理器,并与背部支撑架模块固定连接在一起;背部支撑架模块的支撑架两侧分别通过轴转动连接大腿杆件,且两个大腿杆件之间通过背缆连接在一起,利用行走过程中的重心变化使大腿杆件围绕轴旋转,从而驱动髋关节的屈曲伸展;膝关节电机模块与大腿杆件下部固定连接;膝关节电机模块中的电机通过谐波减速器和扭矩传感器连接输出轴,输出轴通过键和小腿杆件的上杆件连接,以此带动膝关节的屈曲伸展。髋关节屈曲伸展通过重心变化驱动,膝关节屈曲伸展通过电机驱动。利用此结构相对于商业化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既减轻了重量,也节约了能源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重心变化驱动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尤其是一种髋关节利用重心变化驱动、膝关节电机驱动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属于康复机器人

技术介绍
随着人口老年化的进程,截瘫、偏瘫患者人数的逐年增加,下肢外骨骼机器人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它可以辅助使用者进行站立行走以及康复训练,从而使使用者逐渐恢复肢体功能。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可以使患者得到充分的康复训练,减轻康复治疗师的工作强度,降低康复成本,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申请号201410735565.4提出了一种用于辅助行走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其特征在于髋关节和膝关节都加有驱动器,四个驱动器增加了外骨骼机器人的重量且使电池的使用时间大大减少。申请号2016105901022提出了一种轻型化高速大负载下肢外骨骼机器人,采用液压驱动髋关节和膝关节,可以利用于负重行走,但总体相对来说还是较重。申请号2017110652645提出了一种变刚度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虽然柔性调整机构可以使机器人在运动中更具有柔顺性,但由于有两个主动自由度,造成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重量较重,对使用者的压迫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目前下肢外骨骼所存在的驱动电机过多、重量大、无电机驱动时不进行助力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重心变化驱动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该机器人髋关节利用重心变化驱动屈曲伸展、利用电机驱动膝关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重心变化驱动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包括背部模块、背部支撑架模块、大腿杆件、膝关节电机模块、小腿杆件、踝关节模块和脚部模块,所述背部模块中安装有电池、驱动器和中央处理器,并与背部支撑架模块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背部支撑架模块包括支撑架、背缆、轴,所述支撑架两侧分别通过轴转动连接大腿杆件,且两个大腿杆件之间通过背缆连接在一起,利用行走过程中的重心变化使大腿杆件围绕轴旋转,从而驱动髋关节的屈曲伸展;所述膝关节电机模块与大腿杆件下部固定连接;所述膝关节电机模块包括外壳、电机、谐波减速器、扭矩传感器、输出轴,所述电机通过谐波减速器和扭矩传感器连接输出轴,输出轴通过键和小腿杆件的上杆件连接,以此带动膝关节的屈曲伸展。进一步,所述大腿杆件包括上杆件、螺钉和下杆件,上杆件与下杆件之间通过螺钉连接。进一步,所述踝关节模块与小腿杆件的小腿下杆件连接,所述脚部模块通过轴连接踝关节模块,踝关节模块可围绕轴转动,脚部模块与踝关节模块之间设有起到助力作用的扭簧。进一步,所述大腿杆件、小腿杆件和脚部模块均设有调节螺钉,通过调节螺钉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的使用者。本专利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背缆连接左右两个大腿杆件,利用行走过程中的重心变化驱动髋关节的屈曲伸展,可以达到能量充分利用的效果。2、利用电机驱动膝关节,可以使膝关节在行走步态中自然屈曲和伸展,符合正常行走步态。3、采用双电机驱动膝关节相对于目前商业化的四电机驱动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有效的降低能源的使用率和大大的减少的外骨骼机器人的重量。4、利用螺钉调节外骨骼脚部组件、小腿组件、大腿组件,以此适应不同人群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重心变化驱动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等轴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重心变化驱动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正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重心变化驱动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左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重心变化驱动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重心变化驱动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膝关节电机模块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重心变化驱动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踝足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重心变化驱动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行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到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重心变化驱动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包括背部模块1、背部支撑架模块2、大腿杆件3、膝关节电机模块4、小腿杆件5、踝关节模块6和脚部模块7。背部模块1中安装有电池11、驱动器12和中央处理器13,并和背部支撑架模块2固连一起。背部支撑架模块2包括支撑架21、背缆22、轴23。大腿杆件3包括上杆件31、螺钉32和下杆件33,上杆件31通过轴23和背部支撑架模块2连接,背缆22将左右两个大腿杆件3连接在一起,以此利用行走过程中的重心变化使大腿杆件3围绕轴23旋转,从而驱动髋关节的屈曲伸展。膝关节电机模块4和下杆件33固连。膝关节电机模块4包括外壳41、电机42、谐波减速器43、扭矩传感器44、输出轴45,电机42通过谐波减速器43和扭矩传感器44连接输出轴45,输出轴45通过键46和小腿杆件5的小腿上杆件51连接,以此带动膝关节的屈曲伸展。踝关节模块6和小腿杆件5的小腿下杆件53连接。脚部模块7围绕踝关节模块6中的轴62转动,扭簧61起到助力作用。使用时,首先通过调节螺钉32、52和71,使得大腿杆件3、小腿杆件5和脚部模块7适应使用者的体型,然后通过绑带使使用者穿戴上该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当使用者想迈左腿时,通过上肢的力量使的重心往右偏,此时由于背缆22的拉动使得左腿的大腿杆件3向前摆动,此时左膝关节电机42也将转动带动膝关节进行屈曲和伸展。当使用者想迈右腿时,再通过上肢的力量使的重心往左偏,此时由于背缆22的拉动使得右腿的大腿杆件3向前摆动,此时右膝关节电机42也将转动带动膝关节进行屈曲和伸展。以此往复,从而进行行走和下肢康复训练。当使用者想要坐下时,两个膝关节电机同时转动,以此来为坐下进行助力,站立时,两个电机也同时转动,以此为站立助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心变化驱动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包括背部模块(1)、背部支撑架模块(2)、大腿杆件(3)、膝关节电机模块(4)、小腿杆件(5)、踝关节模块(6)和脚部模块(7),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模块(1)中安装有电池(11)、驱动器(12)和中央处理器(13),并与背部支撑架模块(2)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背部支撑架模块(2)包括支撑架(21)、背缆(22)、轴(23),所述支撑架(21)两侧分别通过轴(23)转动连接大腿杆件(3),且两个大腿杆件(3)之间通过背缆(22)连接在一起,利用行走过程中的重心变化使大腿杆件3围绕轴23旋转,从而驱动髋关节的屈曲伸展;所述膝关节电机模块(4)与大腿杆件(3)下部固定连接;所述膝关节电机模块(4)包括外壳(41)、电机(42)、谐波减速器(43)、扭矩传感器(44)、输出轴(45),所述电机(42)通过谐波减速器(43)和扭矩传感器(44)连接输出轴(45),输出轴(45)通过键(46)和小腿杆件(5)的上杆件(51)连接,以此带动膝关节的屈曲伸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心变化驱动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包括背部模块(1)、背部支撑架模块(2)、大腿杆件(3)、膝关节电机模块(4)、小腿杆件(5)、踝关节模块(6)和脚部模块(7),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模块(1)中安装有电池(11)、驱动器(12)和中央处理器(13),并与背部支撑架模块(2)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背部支撑架模块(2)包括支撑架(21)、背缆(22)、轴(23),所述支撑架(21)两侧分别通过轴(23)转动连接大腿杆件(3),且两个大腿杆件(3)之间通过背缆(22)连接在一起,利用行走过程中的重心变化使大腿杆件3围绕轴23旋转,从而驱动髋关节的屈曲伸展;所述膝关节电机模块(4)与大腿杆件(3)下部固定连接;所述膝关节电机模块(4)包括外壳(41)、电机(42)、谐波减速器(43)、扭矩传感器(44)、输出轴(45),所述电机(42)通过谐波减速器(43)和扭矩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洪流魏小东魏文韬曹武警霍金月孟青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