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91091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3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康复训练机器人,所述康复训练机器人包括:床体组件;上肢训练装置,所述上肢训练装置设在所述床体组件上;下肢训练装置,所述下肢训练装置设在所述床体组件上,且所述下肢训练装置与所述上肢训练装置间隔开,所述下肢训练装置包括踏车组件,且所述踏车组件与所述上肢训练装置的距离可调节。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康复训练机器人,可以使康复训练机器人能够适用于更大范围的身高或腿长的人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康复训练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医疗康复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康复训练机器人。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对于具有上、下肢同时训练的康复训练机器人,上肢训练装置到下肢训练装置的距离是固定或小范围变化的,使得能够参与训练的患者身高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在于提出一种康复训练机器人,所述康复训练机器人可以适用于更大范围的身高或腿长的人群。根据本技术的康复训练机器人,包括:床体组件;上肢训练装置,所述上肢训练装置设在所述床体组件上;下肢训练装置,所述下肢训练装置设在所述床体组件上,且所述下肢训练装置与所述上肢训练装置间隔开,所述下肢训练装置包括踏车组件,且所述踏车组件与所述上肢训练装置的距离可调节。根据本技术的康复训练机器人,可以使康复训练机器人能够适用于更大范围的身高或腿长的人群。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床体组件上设有向上延伸的固定支座,所述下肢训练装置还包括转动支架,所述转动支架可转动地与所述固定支座相连,所述踏车组件可转动地设在所述转动支架上,且所述踏车组件与所述转动支架关于所述固定支座的旋转中心轴隔开。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床体组件上形成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沿所述床体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开口槽贯穿所述床体组件的沿长度方向的所述一端,所述固定支座包括布置在所述开口槽的沿宽度方向的相对的两侧的两个,所述转动支架可转动地设在两个所述固定支座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座的内侧面与所述开口槽的侧壁平齐。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踏车组件包括:曲柄轴,所述曲柄轴可转动地设在所述转动支架上,所述曲柄轴包括位于所述转动支架左侧的第一脚踏轴和位于所述转动支架右侧的第二脚踏轴,所述第一脚踏轴与所述第二脚踏轴平行且在所述曲柄轴的转动平面上所述第一脚踏轴与所述第二脚踏轴之间的夹角为180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踏车组件还包括踏板,所述踏板包括分别设在所述第一脚踏轴和所述第二脚踏轴上的两个,且两个所述踏板均与所述床体组件垂直。可选地,所述上肢训练装置包括沿所述床体组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上肢训练装置包括第一支架和可转动地设在第一支架上的转动臂,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床体组件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转动臂相连;所述转动臂设在所述第一支架的内侧,所述转动臂包括第一支臂、第二支臂和第三支臂,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一支架可转动相连且沿所述床体组件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支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臂的内端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臂相连,所述第三支臂沿所述床体组件的宽度方向向内延伸,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三支臂平行且与所述第二支臂垂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床体组件包括:固定床;起立床,所述起立床在起立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固定床上;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固定床和所述起立床相连,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起立床在所述起立位置和所述折叠位置之间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起立床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床可枢转相连,在所述折叠位置所述起立床与所述固定床上下层叠,在所述起立位置所述起立床与所述固定床之间的夹角呈锐角。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床体组件包括床垫,所述床垫设在所述床体组件上且沿所述床体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床垫的邻近所述下肢训练装置的一端可拆卸地设在所述床体组件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床体组件的底部设有多个滚轮,所述多个滚轮沿所述床体组件的周向间隔布置。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示意图,其中上肢训练装置与踏车组件的距离较近;图3是图1中所示的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示意图,其中上肢训练装置与踏车组件的距离较远。附图标记:康复训练机器人100,床体组件1,固定床11,起立床12,固定支座121,开口槽122,上肢训练装置2,第一支架21,转动臂22,第一肢臂221,第二支臂222,第三支臂223,下肢训练装置3,转动支架31,踏车组件32,踏板322,滚轮4,床垫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康复训练机器人100。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康复训练机器人100,包括:床体组件1、上肢训练装置2和和下肢训练装置3。具体地,如图1所示,上肢训练装置2设在床体组件1上;下肢训练装置3也设在床体组件1上,且下肢训练装置3与上肢训练装置2沿床体组件1的长度方向(例如图1中所示的前后方向)间隔开,下肢训练装置3包括踏车组件32,且踏车组件32与上肢训练装置2的距离可调节。由此,通过调节踏车组件32和上肢训练装置2之间的距离,可以使康复训练机器人能够适用于更大范围的身高或腿长的人群。其中,可以使上肢训练装置2与床体组件1相对位置固定,踏车组件32与床体组件1的相对位置可调,通过调节踏车组件32的相对位置来调节踏车组件和上肢训练装置的距离;也可以是踏车组件与床体组件的相对位置固定,上肢训练装置与床体组件的相对位置可调,通过调节上肢训练装置的位置来调节踏车组件与上肢训练装置之间的距离;还可以是踏车组件和上肢训练装置与床体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均可调,可以通过同时调节踏车组件和上肢训练装置的位置来实现调节踏车组件和上肢训练装置之间的距离。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康复训练机器人,可以使康复训练机器人能够适用于更大范围的身高或腿长的人群。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床体组件1上可以设有固定支座121,固定支座121从床体组件1的上表面向上延伸,下肢训练装置3还可以包括转动支架31,转动支架31可转动地与固定支座121相连,踏车组件可转动地设在转动支架31上,且踏车组件与转动支架31的关于固定支座121的旋转中心轴隔开。由此,当转动支架31绕关于固定支座121的旋转中心轴转动时,转动支架31带动踏车组件32环绕旋转中心轴转动,使得踏车组件32与床体组件1的相对位置会发生变化,进而使得踏车组件32与上肢训练装置2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可以实现调节踏车组件32与上肢训练装置2之间的距离,以使康复训练机器人可以适应更大范围的身高或腿长的人群。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床体组件1上可以形成有开口槽122,开口槽122可以沿床体组件1的长度方向(例如图1中所示的前后方向)延伸,且开口槽122贯穿床体组件1的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例如图1中所示的床体组件1的前端),固定支座121可以包括布置在开口槽1的沿宽度方向(例如图1中所示的左右方向)的相对的两侧的两个,转动支架31可转动地设在两个固定支座121之间。由此,可以便于将转动支架31安装在固定支座121上,提高转动支架31与固定支座12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使下肢训练装置3的结构更加紧凑合理。优选地,固定支座121的内侧面(固定支座121的朝向开口槽122的侧面)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康复训练机器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康复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组件;上肢训练装置,所述上肢训练装置设在所述床体组件上;下肢训练装置,所述下肢训练装置设在所述床体组件上,且所述下肢训练装置与所述上肢训练装置间隔开,所述下肢训练装置包括踏车组件,且所述踏车组件与所述上肢训练装置的距离可调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康复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组件;上肢训练装置,所述上肢训练装置设在所述床体组件上;下肢训练装置,所述下肢训练装置设在所述床体组件上,且所述下肢训练装置与所述上肢训练装置间隔开,所述下肢训练装置包括踏车组件,且所述踏车组件与所述上肢训练装置的距离可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组件上设有向上延伸的固定支座,所述下肢训练装置还包括转动支架,所述转动支架可转动地与所述固定支座相连,所述踏车组件可转动地设在所述转动支架上,且所述踏车组件与所述转动支架关于所述固定支座的旋转中心轴隔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康复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组件上形成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沿所述床体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开口槽贯穿所述床体组件的沿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固定支座包括布置在所述开口槽的沿宽度方向的相对的两侧的两个,所述转动支架可转动地设在两个所述固定支座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康复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座的内侧面与所述开口槽的侧壁平齐。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康复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踏车组件包括:曲柄轴,所述曲柄轴可转动地设在所述转动支架上,所述曲柄轴包括位于所述转动支架左侧的第一脚踏轴和位于所述转动支架右侧的第二脚踏轴,所述第一脚踏轴与所述第二脚踏轴平行且在所述曲柄轴的转动平面上所述第一脚踏轴与所述第二脚踏轴之间的夹角为180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康复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踏车组件还包括踏板,所述踏板包括分别设在所述第一脚踏轴和所述第二脚踏轴上的两个,且两个所述踏板均与所述床体组件垂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亚磊燕铁斌张旭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安川服务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