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箱换挡机构输出支架及变速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82038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1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速箱换挡机构输出支架及变速箱。其包括行星轮架,行星轮架包括支架主体、设置在支架主体的第一孔座和与第一孔座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孔座,第一孔座设置有第一孔,第二孔座上设置有与第一孔对应设置的第二孔,第一孔与第二孔同轴设置,支架主体、第一孔座和第二孔座一体成型设置。由于支架主体、第一孔座和第二孔座一体成型设置,则支架主体、第一孔座和第二孔座均为相同材料制成,在机加工过程中,不会出现同一刀具加工不同材料的孔导致刀具损坏速率提高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变速箱换挡机构输出支架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固,且在工作过程中,各连接处应力更小,工作过程中行星轮不易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速箱换挡机构输出支架及变速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变速箱换挡机构输出支架及变速箱。
技术介绍
现有的输出支架结构,安装行星轮销的第一孔与第二孔分别设置在不同结构上,其中第一孔设置在支架主体上,而第二孔则设置在外壳上,支架主体与外壳插接后再焊接。由于支架主体与外壳由不同材料制成,且第一孔与第二孔由于精度要求,需要在加工时使用同一刀具进行精车,该种加工方式会造成刀具使用寿命降低且报废率提高;且由于支架主体零件厚度大,壳体与支架主体使用不同材料,需要高功率焊接设备对二者进行焊接,且焊接后还需要切割检查质量,直接提高了制造成本。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变速箱换挡机构输出支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加工支架主体的刀具使用寿命低、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变速箱换挡机构输出支架,能够提高加工支架主体的刀具使用寿命,从而降低制造成本。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变速箱换挡机构输出支架,包括行星轮架,所述行星轮架包括支架主体、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的第一孔座和与所述第一孔座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孔座,所述第一孔座设置有第一孔,所述第二孔座上设置有与第一孔对应设置的第二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同轴设置,所述支架主体、第一孔座和第二孔座一体成型设置。作为优选,所述支架主体包括底板、沿底板侧壁向上延伸的柱状架和沿柱状架顶壁向外延伸的连接环。作为优选,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行星轮架连接,且所述行星轮架位于所述外壳形成的腔室内。作为优选,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内花键,所述连接环上设置有外花键,所述内花键与所述外花键配合使所述外壳与所述行星轮架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底板外侧壁向外延伸有所述第二孔座。作为优选,所述柱状架侧壁沿所述连接环径向方向向所述连接环内侧弯折有所述第一孔座。作为优选,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上周向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连接环的外侧壁周向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能够插入与所述凹槽内使所述外壳与所述行星轮架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均为矩形结构。作为优选,还包括卡棱,所述卡棱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壁上并与所述行星轮架抵接。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速箱,包括上述所述的变速箱换挡机构输出支架。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行星轮架,由于支架主体、第一孔座和第二孔座一体成型设置,则支架主体、第一孔座和第二孔座均为相同材料制成,在机加工(尤其是镗铰孔)过程中,不会出现同一刀具加工不同材料的孔导致刀具损坏速率提高的问题,从而有效的提供刀具的使用寿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变速箱换挡机构输出支架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固,且在工作过程中,各连接处应力更小,工作过程中行星轮不易发生损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变速箱换挡机构输出支架,能够提供该变速箱的使用寿命,同时该支架的外壳和行星轮架通过内外花键连接,并通过卡棱固定,节约了精加工孔时需要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速箱换挡机构输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架主体的一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架主体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行星轮架;11、支架主体;111、底板;1111、内花键孔;112、柱状架;113、连接环;1131、外花键;12、第一孔座;121、第一孔;13、第二孔座;131、第二孔;2、外壳;21、内花键;3、卡棱。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变速箱换挡机构输出支架,该变速箱换挡机构输出支架能够提高机加工刀具的使用寿命。如图1-3所示,该变速箱换挡机构输出支架包括行星轮架1,行星轮架1包括支架主体11、设置在支架主体11的第一孔座12和与第一孔座12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孔座13,其中第一孔座12上设置有第一孔121,第二孔座13上设置有与该第一孔121对应设置的第二孔131,第一孔121与第二孔131同轴设置,同时第一孔121与第二孔131的直径相同。支架主体11、第一孔座12和第二孔座13一体成型设置。即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行星轮架1为一体成型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该行星轮架1通过冲压与机加工获得。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行星轮架1,由于支架主体11、第一孔座12和第二孔座13一体成型设置,即支架主体11、第一孔座12和第二孔座13均为相同材料制成,在机加工(尤其是镗铰孔)过程中,不会出现同一刀具加工不同材料的孔而导致刀具损坏速率提高的问题,从而有效的延长了刀具的使用寿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变速箱换挡机构输出支架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固,且在工作过程中,各连接处应力更小,工作过程中行星轮架1不易发生损坏。具体的,如图2-3所示,上述支架主体11包括底板111、柱状架112和连接环113,其中柱状架112沿底板111侧壁向上延伸,而连接环113则沿柱状架112顶壁向外延伸。底板111、柱状架112和连接环113一体成型设置。本实施例中向外延伸是指连接环113位于柱状架112的外侧,而非内侧,该连接环113与其他部件连接保证行星架能够将动能传递给其他部件。其中底板111上设置有内花键孔1111与行星轮配合,从而使该行星架能够随行星轮转动。需要说明的是,该内花键孔1111为花键结构。连接环113内侧壁沿连接环113径向方向向连接环113内侧弯折形成多个上述第一孔座12。底板111外侧壁向外延伸有多个第二孔座13。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孔座12和第二孔座13为冲压成型的板式法兰,第一孔座12是通过在柱状架112侧壁激光切割后再翻转获得。需要说明的,第一孔121和第二孔131先通过冲压或激光切割获得,而后再进行精车提高孔精度。在本实施例中该变速箱换挡机构输出支架还包括外壳2,如图4所示,外壳2与行星轮架1连接,且行星轮架1位于外壳2形成的腔室内。外壳2与行星轮架1的连接方式具体是传动连接。作为优选,外壳2内设置有内花键21,连接环113上设置有外花键1131,内花键21与外花键1131配合使外壳2与支架传动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外壳2的内侧壁上还可以是设置有多个凹槽(图中未示出),多个凹槽周向设置在外壳2的内侧壁上;对应上述凹槽,在连接环113的外侧壁周向设置有多个凸起(图中未示出),凸起能够插入凹槽内使外壳2与支架传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二者之间传动时凸起与凹槽之间受力均匀,多个凹槽均匀分布在外壳2的内侧壁上,且多个凸起均匀分布在连接环113的外侧壁上。同时,上述凹槽与凸起均为矩形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为弧形结构或三角形结构。由于行星轮架1与壳体2通过花键连接,因此行星轮架1在竖直方向上还会与壳体产生相对移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变速箱换挡机构输出支架还包括卡棱3(参考图1和图4),卡棱3位于外壳2内并与行星轮架1抵接,防止行星轮架1与外壳2产生上下滑动。该变速箱换挡机构输出支架制造时,先将壳体2与行星轮架1分别制造获得成品,而后再将壳体2与行星轮架1安装固定,从而获得上述变速箱换挡机构输出支架成品。上述壳体2在制造时,先将壳体毛坯进行旋压,而后经过车外圆、车内腔、车割槽、冲窗口和精车内腔共五个步骤获得成品;而行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速箱换挡机构输出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行星轮架(1),所述行星轮架(1)包括支架主体(11)、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11)的第一孔座(12)和与所述第一孔座(12)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孔座(13),所述第一孔座(12)设置有第一孔(121),所述第二孔座(13)上设置有与第一孔(121)对应设置的第二孔(131),所述第一孔(121)与所述第二孔(131)同轴设置,所述支架主体(11)、第一孔座(12)和第二孔座(13)一体成型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箱换挡机构输出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行星轮架(1),所述行星轮架(1)包括支架主体(11)、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11)的第一孔座(12)和与所述第一孔座(12)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孔座(13),所述第一孔座(12)设置有第一孔(121),所述第二孔座(13)上设置有与第一孔(121)对应设置的第二孔(131),所述第一孔(121)与所述第二孔(131)同轴设置,所述支架主体(11)、第一孔座(12)和第二孔座(13)一体成型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换挡机构输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11)包括底板(111)、沿底板(111)侧壁向上延伸的柱状架(112)和沿柱状架(112)顶壁向外延伸的连接环(1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换挡机构输出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2),所述外壳(2)与所述行星轮架(1)连接,且所述行星轮架(1)位于所述外壳(2)形成的腔室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箱换挡机构输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内设置有内花键(21),所述连接环(113)上设置有外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新毅虞积民张海峰张宜将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运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