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挡连杆机构及换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1563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挡连杆机构,包括换挡连杆组件和用于连接换挡摇臂的球碗,换挡连杆组件包括连接件、换挡连杆、第一弹性件以及第二弹性件;连接件的一端与球碗连接,连接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通孔,连接件内设有空腔,换挡连杆的一端可移动地设于空腔内,换挡连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一通孔;换挡连杆上设有限位部,第一弹性件套设在换挡连杆的一端上,且第一弹性件抵靠在限位部的一端上,第一弹性件支撑在空腔远离第一通孔的一端上;第二弹性件套设在换挡连杆的另一端上,且第二弹性件抵靠在限位部的另一端上,第二弹性件支撑在第一通孔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换挡连杆机构能够有效地提高换挡连杆机构的缓冲减振效果,从而避免变速器受到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挡连杆机构及换挡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变速机构
,尤其是涉及一种换挡连杆机构及换挡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变速机构的换挡操作,由执行器驱动换挡连杆机构,以操纵变速器上的换挡摇臂进行档位切换。由于换挡连杆的减振性能、缓冲行程的大小等因素都将影响到换挡摇臂的性能,最终影响到整车换挡的效果,因此换挡连杆机构对于变速机构的换挡可靠性和HVH性能至关重要。图1是现有技术中汽车上使用的换挡连杆机构,换挡连杆机构包括连杆组件1′、减振橡胶2′以及与换挡摇臂连接的球碗3′,连杆组件1′与球碗3′刚性连接,而减振橡胶2′设于连杆组件1′和球碗3′之间,以通过减振橡胶2′对换挡摇臂起到缓冲减振的作用。但是,在实施本专利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减振橡胶由于其硬度及耐久性要求,可变形的位移及承载的力值有限,振动传递衰减小,无法对换挡摇臂起到足够的缓冲减振作用,导致换挡连杆机构的减振效果较差,且容易造成变速器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挡连杆机构及换挡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换挡连杆机构减振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所述换挡连杆机构的缓冲减振效果,进而避免变速器受到损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换挡连杆机构,包括换挡连杆组件和用于连接换挡摇臂的球碗,所述换挡连杆组件包括连接件、换挡连杆、第一弹性件以及第二弹性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球碗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件内设有空腔,所述换挡连杆的一端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换挡连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换挡连杆上设有限位部,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在所述换挡连杆的一端上,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靠在所述限位部的一端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支撑在所述空腔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上;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在所述换挡连杆的另一端上,且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靠在所述限位部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支撑在所述第一通孔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件包括内锁套以及套设在所述内锁套上的外锁套,所述内锁套的内腔和所述外锁套的内腔形成所述空腔;所述第一通孔设于所述外锁套的一端上,所述内锁套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球碗上;所述换挡连杆的一端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内锁套的内腔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支撑在所述内锁套的内侧壁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锁套上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弹性锁扣,所述内锁套的外侧壁上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限位凹槽和第二限位凹槽,且所述第一限位凹槽与所述第二限位凹槽沿所述内锁套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内锁套插入所述外锁套内时,所述弹性锁扣扣接在所述第一限位凹槽内;在所述外锁套相对所述内锁套旋转至锁紧位置时,所述弹性锁扣脱离所述第一限位凹槽并最终扣接在所述第二限位凹槽内。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限位凹槽远离所述球碗的一端设有轴向限位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锁套上设有沿其周向延伸设置的第三通孔,所述弹性锁扣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通孔的孔壁上,所述弹性锁扣的另一端上设有凸起部,且所述凸起部朝向所述内锁套的内腔设置;在所述内锁套插入所述外锁套内时,所述凸起部扣接在所述第一限位凹槽内;在所述外锁套相对所述内锁套旋转至锁紧位置时,所述凸起部脱离所述第一限位凹槽并最终扣接在所述第二限位凹槽内。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锁套的外侧壁上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内螺纹,所述内锁套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在所述外锁套相对所述内锁套旋转至锁紧位置时,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啮合。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换挡连杆组件还包括锁止销,所述锁止销包括锁止销本体以及连接在所述锁止销本体上的锁止部,所述锁止销本体连接在所述限位部上;所述内锁套上设有贯穿其内外侧壁的第一调节槽,所述外锁套上设有贯穿其内外侧壁的第二调节槽,所述锁止部的自由端穿过所述第一调节槽和第二调节槽。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限位部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锁止销本体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过盈配合。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调节槽沿所述内锁套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调节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子调节槽和第二子调节槽,所述第一子调节槽沿所述外锁套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子调节槽沿所述外锁套的周向延伸设置;在所述外锁套相对所述内锁套旋转至锁紧位置时,所述锁止部的自由端从所述第二子调节槽移动至所述第一子调节槽内。为了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换挡装置,包括执行器、换挡摇臂以及上述的换挡连杆机构,所述执行器的驱动端连接在所述换挡连杆穿过并伸出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上,所述换挡摇臂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球碗上。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在所述换挡连杆上,在换挡冲击载荷传递到所述换挡连杆上时,利用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和平衡原理,使分别位于所述限位部两端的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能够对所述换挡连杆起到减振缓冲作用,从而无需使用减振橡胶即可实现所述换挡连杆在所述连接件内的减振缓冲功能;同时,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限位部的两端,不仅能够对所述换挡连杆起到平衡作用,使得所述换挡连杆的一端在所述空腔内往返运动,而且由于所述换挡连杆能够在所述空腔内往返运动,相比于减振橡胶,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缓冲行程更大,从而对换挡摇臂起到足够的缓冲减振作用,进而有效地提高所述换挡连杆机构的缓冲减振效果;此外,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具有弹性特性,且分别位于所述限位部两端,从而能够对所述换挡连杆起到平衡作用,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换挡连杆是固定在连接件内,本技术能够释放所述换挡连杆在所述连接件内的轴向自由度,使得所述换挡连杆在所述空腔内移动得以实现,从而使得所述换挡连杆机构具有消除内应力的能力,在汽车换挡操作时实现缓冲减振效果;最后,由于所述换挡连杆能够在所述空腔内移动,使得所述换挡连杆机构的长度可调,当所述换挡连杆机构应用于汽车变速机构中时,可调长度的所述换挡连杆机构不仅便于安装在标准不同的变速器与执行器之间,而且在换挡操作时,所述换挡连杆机构能够将执行器传递到变速器的振动降低到最小值,达到最大的振动传递衰减值,从而有效地提高所述换挡连杆机构的缓冲减振效果,进而避免变速器受到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换挡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换挡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换挡连杆机构一个角度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换挡连杆机构另一个角度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换挡连杆机构的爆炸图;图6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外锁套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内锁套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9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换挡装置的原理图;图10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换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变速器摇臂载荷-位移关系示意图。其中,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连杆组件;2′、减振橡胶;3′、球碗;1、连接件;11、内锁套;111、第一限位凹槽;112、第二限位凹槽113、轴向限位部;114、第一调节槽;115、外螺纹;116、阶梯孔;12、外锁套;121、第一通孔;1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挡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换挡连杆组件和用于连接换挡摇臂的球碗,所述换挡连杆组件包括连接件、换挡连杆、第一弹性件以及第二弹性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球碗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件内设有空腔,所述换挡连杆的一端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换挡连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换挡连杆上设有限位部,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在所述换挡连杆的一端上,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靠在所述限位部的一端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支撑在所述空腔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上;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在所述换挡连杆的另一端上,且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靠在所述限位部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支撑在所述第一通孔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挡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换挡连杆组件和用于连接换挡摇臂的球碗,所述换挡连杆组件包括连接件、换挡连杆、第一弹性件以及第二弹性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球碗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件内设有空腔,所述换挡连杆的一端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换挡连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换挡连杆上设有限位部,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在所述换挡连杆的一端上,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靠在所述限位部的一端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支撑在所述空腔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上;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在所述换挡连杆的另一端上,且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靠在所述限位部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支撑在所述第一通孔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内锁套以及套设在所述内锁套上的外锁套,所述内锁套的内腔和所述外锁套的内腔形成所述空腔;所述第一通孔设于所述外锁套的一端上,所述内锁套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球碗上;所述换挡连杆的一端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内锁套的内腔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支撑在所述内锁套的内侧壁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挡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锁套上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弹性锁扣,所述内锁套的外侧壁上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限位凹槽和第二限位凹槽,且所述第一限位凹槽与所述第二限位凹槽沿所述内锁套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内锁套插入所述外锁套内时,所述弹性锁扣扣接在所述第一限位凹槽内;在所述外锁套相对所述内锁套旋转至锁紧位置时,所述弹性锁扣脱离所述第一限位凹槽并最终扣接在所述第二限位凹槽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挡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远离所述球碗的一端设有轴向限位部。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换挡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锁套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刚陈振文朱玉珊董钊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