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增压器电子控制器水冷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7820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涡轮增压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器电子控制器水冷壳体,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上壳体、下壳体,其特征在于:上壳体的腔体中安装电机,电机的转轴一端通过马达滚针轴承转动支承于下壳体上,上壳体上还设置有冷却水道,冷却水道的两端延伸至上壳体表面,分别为进水孔、出水孔,所述冷却水道环绕电机的安装腔体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品结构简单、合理、可靠,在使用时,通过进水孔通入冷却水,冷却水经由冷却水道后从出水孔流出,可以达到有效散热降温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涡轮增压器电子控制器水冷壳体
本技术属于涡轮增压器
,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器电子控制器水冷壳体。
技术介绍
由于发动机涡轮增压器的工作主要状态为高温(650°C以上),涡轮壳体外壳温度对周围的热辐射明显,会造成电子元件等在短时间内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涡轮增压器电子控制器水冷壳体,该壳体在工作时能够对壳体内的电子元件有效降温,避免电子元件失效。按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涡轮增压器电子控制器水冷壳体,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上壳体、下壳体,其特征在于:上壳体的腔体中安装电机,电机的转轴一端通过马达滚针轴承转动支承于下壳体上,上壳体上还设置有冷却水道,冷却水道的两端延伸至上壳体表面,分别为进水孔、出水孔,所述冷却水道环绕电机的安装腔体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水道包括顺次相连接的第一冷却水道、第二冷却水道、第三冷却水道、第四冷却水道、第五冷却水道,其中第一冷却水道、第五冷却水道两者相互平行设置,并分别置于上壳体沿宽度方向两侧且靠近与下壳体的结合面,第二冷却水道、第四冷却水道沿上壳体的竖直方向设置,第三冷却水道两端分别与第二冷却水道、第四冷却水道相连接。作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涡轮增压器电子控制器水冷壳体,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上壳体(7)、下壳体(6),其特征在于:上壳体(7)的腔体中安装电机(14),电机(14)的转轴一端通过马达滚针轴承(5)转动支承于下壳体(6)上,上壳体(7)上还设置有冷却水道(15),冷却水道(15)的两端延伸至上壳体(7)表面,分别为进水孔(16)、出水孔(17),所述冷却水道(15)环绕电机(14)的安装腔体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轮增压器电子控制器水冷壳体,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上壳体(7)、下壳体(6),其特征在于:上壳体(7)的腔体中安装电机(14),电机(14)的转轴一端通过马达滚针轴承(5)转动支承于下壳体(6)上,上壳体(7)上还设置有冷却水道(15),冷却水道(15)的两端延伸至上壳体(7)表面,分别为进水孔(16)、出水孔(17),所述冷却水道(15)环绕电机(14)的安装腔体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电子控制器水冷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道(15)包括顺次相连接的第一冷却水道(15-1)、第二冷却水道(15-2)、第三冷却水道(15-3)、第四冷却水道(15-4)、第五冷却水道(15-5),其中第一冷却水道(15-1)、第五冷却水道(15-5)两者相互平行设置,并分别置于上壳体(7)沿宽度方向两侧且靠近与下壳体(6)的结合面,第二冷却水道(15-2)、第四冷却水道(15-4)沿上壳体(7)的竖直方向设置,第三冷却水道(15-3)两端分别与第二冷却水道(15-2)、第四冷却水道(15-4)相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电子控制器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永强谢云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凯迪航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