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躺骑式自行车座椅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5650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自行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躺骑式自行车座椅减震装置,包括减震器、连接所述减震器与座椅的减震支架,所述减震支架包括连接所述座椅的后背与所述减震器的顶端的导向杆Ⅰ、与所述减震器的末端连接的连接臂、设置在所述座椅下方的主架、连接所述座椅与所述主架的导向杆Ⅱ,所述主架与所述连接臂相连,所述导向杆Ⅰ、所述连接臂与所述减震器的连接处可转动,所述导向杆Ⅱ与所述座椅、所述主架的连接处可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座椅下增加了减震装置,缓和了颠簸路面带来的冲击,增加了使用者的舒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躺骑式自行车座椅减震装置
本技术属于自行车
,具体涉及一种躺骑式自行车座椅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躺骑式自行车是一种新颖、环保和舒适省力的自行车,能消除立式自行车产生的一系列不适感,由于躺式骑行的诸多优点,越来越走入人们的生活,逐渐被人熟知。但目前躺骑式自行车的座椅没有减震装置,在颠簸路面骑行时,路面震动给骑行者带来不舒适感,阻碍了躺骑式自行车的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躺骑式自行车座椅减震装置,在座椅下增加了减震装置,缓和了颠簸路面带来的冲击,增加了使用者的舒适感。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躺骑式自行车座椅减震装置,包括减震器、连接所述减震器与座椅的减震支架,所述减震支架包括连接所述座椅的后背与所述减震器的顶端的导向杆Ⅰ、与所述减震器的末端连接的连接臂、设置在所述座椅下方的主架、连接所述座椅与所述主架的导向杆Ⅱ,所述主架与所述连接臂相连,所述导向杆Ⅰ、所述连接臂与所述减震器的连接处可转动,所述导向杆Ⅱ与所述座椅、所述主架的连接处可转动。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器包括液压减震器及套设在所述液压减震器外的弹性元件。进一步的,所述液压减震器包括工作缸筒、设置在所述工作缸筒内的活塞杆、设置在所述工作缸筒外的储油缸筒、设置在所述工作缸筒底部的两个通孔、分别设置在两个通孔内的压缩阀和补偿阀,所述压缩阀的上端小、下端大,且其下端正好填充所述通孔,所述补偿阀的上端大、下端小,且其上端正好填充所述通孔。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与所述导向杆Ⅰ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压缩阀和所述补偿阀上设有弹簧。进一步的,所述工作缸筒内设有活塞,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活塞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储油缸筒上端设有油封,所述油封外设有防尘罩。进一步的,所述防尘罩外设有外罩。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进一步的,所述主架的一端延伸出两个分支架,所述主架通过所述分支架与所述连接臂相连。借由上述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液压减震器可以衰减座椅因路面冲击产生的振动,使振动的振幅迅速减小;减震支架能够防止座椅偏摆,使座椅只能沿着轴线震动;弹性元件在车架(或车身)与车桥(或车轮)之间做弹性连接,可以缓和由于不平路面带来的冲击,并承受和传递垂直载荷;技术设计结构合理,减震作用明显,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躺骑式自行车座椅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躺骑式自行车座椅减震装置的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躺骑式自行车座椅减震装置的减震器的剖视图。技术图中:1-外罩,2-液压减震器,3-弹性元件,4-连接件Ⅱ,5-活塞杆,6-防尘罩,7-工作缸筒,8-螺母,9-储油缸筒,10-补偿阀,11-压缩阀,12-螺纹,13-活塞,14-油封,15-座椅,16-支撑杆,17-主架,18-导向杆Ⅰ,19-减震器,20-连接轴,21-连接臂,22-分支架,23-导向杆Ⅱ,24-连接件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参见图1-3,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躺骑式自行车座椅15减震装置,包括减震器19、连接减震器19与座椅15的减震支架。减震器19包括液压减震器2及套设在液压减震器2外的弹性元件3,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3为弹簧。液压减震器2包括工作缸筒7、设置在工作缸筒7内的活塞杆5、设置在工作缸筒7外的储油缸筒9、设置在工作缸筒7底部的两个通孔、分别设置在两个通孔内的压缩阀11和补偿阀10,压缩阀11的上端小、下端大,且其下端正好填充通孔,补偿阀10的上端大、下端小,且其上端正好填充通孔,压缩阀11和补偿阀10上设有弹簧。工作缸筒7内设有活塞13,活塞杆5与活塞13螺纹连接。储油缸筒9上端设有油封14,油封14外设有防尘罩6,防尘罩6外设有外罩1。外罩1设于液压减震器2的上半部,弹性元件3设于液压减震器2的下半部。液压减震器2的顶端设有连接件Ⅰ24、末端设有连接件Ⅱ4,连接件Ⅰ24与活塞杆5相连。座椅15后背设有支撑杆16,减震支架包括连接支撑杆16与连接件Ⅰ24的导向杆Ⅰ18、与连接件Ⅱ4连接的连接臂21、设置在座椅15下方的主架17、连接座椅15与主架17的导向杆Ⅱ23,主架17与连接臂21相连。导向杆Ⅰ18与连接件Ⅰ24的连接处、连接臂21与连接件Ⅱ4的连接处、导向杆Ⅱ23与座椅15的连接处、导向杆Ⅱ23与主架17的连接处均可转动。主架17的一端延伸出两个分支架22,连接臂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分支架22与两个连接臂21通过连接销连接,连接臂21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轴20相连。连接轴20与液压减震器2的连接件Ⅱ4相连。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躺骑式自行车骑行过程中,遇到颠簸的路面时,减震支架起到三角支撑的作用,能够防止座椅15偏摆,在减震支架中设置了几处可转动的关节,使座椅15只能沿着轴线上下或者前后震动。座椅15通过导向杆Ⅰ18与液压减震器2的连接件Ⅰ24相连,连接件Ⅰ24与活塞杆5相连,在液压减震器2工作时,活塞杆5带动活塞13下移,工作缸筒7的容积减小,油压升高,油液经压缩阀11流回储油缸筒9,活塞13顶着活塞杆5上移,工作缸筒7产生一定的真空度,储油缸筒9中的油液流回推开补偿阀10流入工作缸筒7进行补充,如此循环往复以缓冲座椅15的震动。综上所述,本技术提出的躺骑式自行车座椅15减震装置,液压减震器2可以衰减座椅15因路面冲击产生的振动,使振动的振幅迅速减小;减震支架能够防止座椅15偏摆,使座椅15只能沿着轴线震动;弹性元件3在车架(或车身)与车桥(或车轮)之间做弹性连接,可以缓和由于不平路面带来的冲击,并承受和传递垂直载荷;技术设计结构合理,减震作用明显,适合推广使用。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做各种的改动与修饰,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躺骑式自行车座椅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器、连接所述减震器与座椅的减震支架,所述减震支架包括连接所述座椅的后背与所述减震器的顶端的导向杆Ⅰ、与所述减震器的末端连接的连接臂、设置在所述座椅下方的主架、连接所述座椅与所述主架的导向杆Ⅱ,所述主架与所述连接臂相连,所述导向杆Ⅰ、所述连接臂与所述减震器的连接处可转动,所述导向杆Ⅱ与所述座椅、所述主架的连接处可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躺骑式自行车座椅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器、连接所述减震器与座椅的减震支架,所述减震支架包括连接所述座椅的后背与所述减震器的顶端的导向杆Ⅰ、与所述减震器的末端连接的连接臂、设置在所述座椅下方的主架、连接所述座椅与所述主架的导向杆Ⅱ,所述主架与所述连接臂相连,所述导向杆Ⅰ、所述连接臂与所述减震器的连接处可转动,所述导向杆Ⅱ与所述座椅、所述主架的连接处可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躺骑式自行车座椅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包括液压减震器及套设在所述液压减震器外的弹性元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躺骑式自行车座椅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减震器包括工作缸筒、设置在所述工作缸筒内的活塞杆、设置在所述工作缸筒外的储油缸筒、设置在所述工作缸筒底部的两个通孔、分别设置在两个通孔内的压缩阀和补偿阀,所述压缩阀的上端小、下端大,且其下端正好填充所述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金涛宋敬滨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