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模效果好的锻造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3374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脱模效果好的锻造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上设置有冲头,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冲槽,所述冲头沿上下方向运动以伸入所述冲槽内,所述下模座的上表面上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容置在所述限位板内的两限位块,两所述限位块沿左右方向运动抵接形成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套接所述冲头,所述上模座上位于所述冲头两侧对称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板上位于所述冲槽两侧对称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柱对应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块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柱沿上下方向运动以伸入所述限位槽内并推动所述限位块沿左右方向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能够将锻件和模具快速分离,结构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模效果好的锻造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脱模效果好的锻造模具。
技术介绍
锻造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胚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形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通过锻造能消除金属在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铸态疏松等缺陷,优化微观组织结构,同时由于保存了完整的金属流线,锻件的机械性能一般优于同样材料的铸件。相关机械中负载高、工作条件严峻的重要零件,除形状较简单的可用轧制的板材、型材或焊接件外,通常多采用锻件。锻造可分为自由锻、模锻、碾环和特殊锻造。模锻又分为开式模锻和闭式模锻,金属胚料在具有一定现状的模锻膛内受压变形而获得锻件,模锻一端用于生产重量不大,批量较大的零件。现有的模锻在锻压后不能立即与锻件分开,需要人工配合手动脱模,工序繁琐且人工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脱模效果好的锻造模具,其能够将锻件和模具快速分离,结构优化。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脱模效果好的锻造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位于所述上模座下方的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上设置有朝向所述下模座上的冲头,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形配合所述冲头的冲槽,所述冲头沿上下方向运动以伸入所述冲槽内,所述下模座的上表面上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形配合所述下模座的上表面的限位板、容置在所述限位板内并位于所述冲槽两侧的两限位块,两所述限位块沿左右方向运动抵接形成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套接所述冲头,所述上模座上位于所述冲头两侧对称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板上位于所述冲槽两侧对称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柱对应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块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柱沿上下方向运动以伸入所述限位槽内并推动所述限位块沿左右方向运动。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板内开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朝向靠近所述冲槽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导向槽部、第二导向槽部和第三导向槽部,所述第二导向槽部的直径分别大于所述第一导向槽部和第三导向槽部。进一步地,每个所述限位块包括穿设在所述第一导向槽部的第一限位部、嵌设在所述第二导向槽部内并抵接第二导向槽部的侧壁的第二限位部、穿设所述第三导向槽部的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三限位部可拆卸连接的第四限位部,所述第四限位部呈半圆状。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向槽部内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抵接所述第二限位部靠近所述冲槽一侧的侧壁、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二导向槽部的侧壁。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座上位于所述冲槽的边缘设置搁置待锻件的搁置槽。进一步地,所述冲槽的下方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顶杆,所述顶杆沿上下方向运动伸入所述冲槽内。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座内设置有供两所述限位柱穿过的台阶孔,所述限位柱的一端通过螺母锁紧在所述台阶孔的台阶处。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设置有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块,在上模座下降锻压过程中,限位柱驱动所述限位块沿左右方向运动抵接形成套接所述冲头的限位环;当上模座带动所述冲头上升时,所述限位环抵接锻件,进而实现所述锻件与冲头快速脱离,同时也避免锻件随冲头的惯性抬起后摔落在冲槽内。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限位块的俯视图。以上附图中:1、上模座;2、下模座;3、冲头;4、冲槽;5、限位板;6、限位柱;7、限位槽;8、第一导向槽部;9、第二导向槽部;10、第三导向槽部;11、第一限位部;12、第二限位部;13、第三限位部;14、第四限位部;15、复位弹簧;16、搁置槽;17、顶杆;18、台阶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脱模效果好的锻造模具,包括上模座1和位于所述上模座1下方的下模座2,所述上模座1上设置有朝向所述下模座2上的冲头3,所述下模座2上设置有形配合所述冲头3的冲槽4,所述冲头3沿上下方向运动以伸入所述冲槽4内。通过上述的设置方式,能够有效地对锻件进行锻造。所述下模座2的上表面上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形配合所述下模座2的上表面的限位板5、容置在所述限位板5内并位于所述冲槽4两侧的两限位块,两所述限位块沿左右方向运动抵接形成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套接所述冲头3。所述上模座1上位于所述冲头3两侧对称设置有限位柱6,所述限位板5上位于所述冲槽4两侧对称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柱6对应的限位槽7,所述限位块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限位槽7内,所述限位柱6沿上下方向运动以伸入所述限位槽7内并推动所述限位块沿左右方向运动。通过上述的设置方式,在上模座1下降锻压过程中,限位柱6驱动所述限位块沿左右方向运动抵接形成套接所述冲头3的限位环;当上模座1带动所述冲头3上升时,所述限位环抵接锻件,进而实现所述锻件与冲头3快速脱离,同时也避免锻件随冲头的惯性抬起后摔落在冲槽4内。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限位板5内开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朝向靠近所述冲槽7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导向槽部8、第二导向槽部9和第三导向槽部10,所述第二导向槽部9的直径分别大于所述第一导向槽部8和第三导向槽部9。每个所述限位块包括穿设在所述第一导向槽部8的第一限位部11、嵌设在所述第二导向槽部9内并抵接第二导向槽部9的侧壁的第二限位部12、穿设所述第三导向槽部10的第三限位部13、与所述第三限位部13可拆卸连接的第四限位部14,所述第四限位部14呈半圆状。通过设置有第二导向槽部9,能够有效地对第二限位部12进行限位,进而保证限位块运行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二导向槽部9内设置有复位弹簧15,所述复位弹簧15一端抵接所述第二限位部12靠近所述冲槽4一侧的侧壁、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二导向槽部9的侧壁。通过上述的设置方式,当所述限位柱6向下抵压所述限位块运动时,所述第二限位部12抵压所述复位弹簧15,完成压缩动作;当所述限位柱6向上远离所述限位块运动时,所述复位弹簧15推动所述第二限位部12运动,完成复位动作。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下模座2上位于所述冲槽4的边缘设置搁置待锻件的搁置槽16,便于安放待锻造的工件。所述冲槽4的下方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顶杆17,所述顶杆17沿上下方向运动伸入所述冲槽4内。通过设置有顶杆17,在所述冲头3锻造后,能够便捷地将锻件从冲槽4中顶起,便于人工的拿取,结构优化。所述上模座1内设置有供两所述限位柱6穿过的台阶孔18,所述限位柱6的一端通过螺母锁紧在所述台阶孔18的台阶处。通过上述的设置方式,所述限位柱6的安装和拆卸较便捷,结构优化。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专利技术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模效果好的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和位于所述上模座下方的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上设置有朝向所述下模座上的冲头,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形配合所述冲头的冲槽,所述冲头沿上下方向运动以伸入所述冲槽内,所述下模座的上表面上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形配合所述下模座的上表面的限位板、容置在所述限位板内并位于所述冲槽两侧的两限位块,两所述限位块沿左右方向运动抵接形成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套接所述冲头,所述上模座上位于所述冲头两侧对称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板上位于所述冲槽两侧对称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柱对应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块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柱沿上下方向运动以伸入所述限位槽内并推动所述限位块沿左右方向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模效果好的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和位于所述上模座下方的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上设置有朝向所述下模座上的冲头,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形配合所述冲头的冲槽,所述冲头沿上下方向运动以伸入所述冲槽内,所述下模座的上表面上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形配合所述下模座的上表面的限位板、容置在所述限位板内并位于所述冲槽两侧的两限位块,两所述限位块沿左右方向运动抵接形成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套接所述冲头,所述上模座上位于所述冲头两侧对称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板上位于所述冲槽两侧对称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柱对应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块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柱沿上下方向运动以伸入所述限位槽内并推动所述限位块沿左右方向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模效果好的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内开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朝向靠近所述冲槽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导向槽部、第二导向槽部和第三导向槽部,所述第二导向槽部的直径分别大于所述第一导向槽部和第三导向槽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仁元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市顺昌锻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