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1451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塞,包括活塞本体;所述的活塞本体包括第一活塞段与第二活塞段,所述的第一活塞段与第二活塞段同轴设置且为一体式成型,所述的第一活塞段的半径大于第二活塞段的半径;在所述的第二活塞段与第一活塞段的连接处设置有一个活塞环槽,所述的活塞环槽由加强部Ⅰ、加强部Ⅱ及支撑部组成;在所述的加强部Ⅰ与第一活塞段的连接处、加强部Ⅰ与支撑部的连接处、支撑部与加强部Ⅱ的连接处、加强部Ⅱ与第二活塞段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强过渡圆弧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活塞强度高、耐磨损、且实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塞
本技术属于发动机
,具体涉及一种活塞。
技术介绍
活塞上安装的活塞环包括气环和油环,其作用包括密封、调节机油(控油)、导热(传热)、导向(支承)四个作用。气环的作用为密封,密封:指密封燃气,不让燃烧室的气体漏到曲轴箱,把气体的泄漏量控制在最低限度,提高热效率。然而现在市场上的活塞强度不高,很容易出现磨损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度高的活塞。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活塞,包括活塞本体,在所述的活塞本体上设置有一个轴向的安装孔,使活塞本体形成薄壁罩形;所述的活塞本体包括第一活塞段与第二活塞段,所述的第一活塞段与第二活塞段同轴设置且为一体式成型,所述的第一活塞段的半径大于第二活塞段的半径,且半径差Y为1.2mm~2.1mm;在所述的第二活塞段与第一活塞段的连接处设置有一个活塞环槽,所述的活塞环槽由加强部Ⅰ、加强部Ⅱ及支撑部组成;在所述的加强部Ⅰ与第一活塞段的连接处、加强部Ⅰ与支撑部的连接处、支撑部与加强部Ⅱ的连接处、加强部Ⅱ与第二活塞段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强过渡圆弧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活塞本体设置成两个活塞段,且第一活塞段的半径大于第二活塞段的之间,能提高活塞整体的强度,减低磨损;并在所述的加强部Ⅰ与第一活塞段的连接处、加强部Ⅰ与支撑部的连接处、支撑部与加强部Ⅱ的连接处、加强部Ⅱ与第二活塞段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强过渡圆弧部,通过在各连接处设置加强过渡圆弧部能提高活塞环槽整体的强度,从而提高活塞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加强部Ⅰ与第一活塞段形成的夹角及加强部Ⅱ与第二活塞段形成的夹角均为X°,所述的夹角的范围是87°≤X°≤88.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加强部Ⅰ与加强部Ⅱ倾斜设置,提高了加强部Ⅰ及加强部Ⅱ的强度,从而确保活塞环槽的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的第一活塞段的端面与侧面的连接处上设置有过渡部,所述的过渡部由过渡弧面与过渡斜面组成,过渡弧面与过渡斜面之间通过圆角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活塞段的端面与侧面的连接处上设置有过渡部,过渡部由过渡弧面与过渡斜面组成;设置过渡部能提高第一活塞段端面与侧面的连接强度,也能减少活塞在运动过程中的磨损,且过渡弧面能有效的消除应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活塞段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的第二活塞段上设置有两个或以上的油环槽,在所述的油环槽之间设置有若干的回油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油环槽之间设置有若干的回油孔,能确各保油环槽内的油量均匀,从而提高了润滑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Ⅰ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Ⅱ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部件名称:活塞本体、11-第一活塞段、12-第二活塞段、13-活塞环槽、14-过渡斜面、15-过渡弧面、16-加强部Ⅰ、17-加强部Ⅱ、18-支撑部、19-加强过渡圆弧部、20-油环槽、21-回油孔、22-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活塞,包括活塞本体1,在所述的活塞本体1上设置有一个轴向的安装孔22,形成了薄壁的罩形活塞本体1,薄壁的活塞本体能大大降低质量;所述的活塞本体1包括第一活塞段11与第二活塞段12,所述的第一活塞段11与第二活塞段12同轴设置且为一体式成型,从而保证了活塞本体1的刚度;所述的第一活塞段11的半径大于第二活塞段12的半径,且半径差Y为1.2mm~2.1mm;在所述的第二活塞段12与第一活塞段11的连接处设置有一个活塞环槽13,所述的活塞环槽13由加强部Ⅰ16、加强部Ⅱ17及支撑部18组成;在所述的加强部Ⅰ16与第一活塞段12的连接处、加强部Ⅰ16与支撑部18的连接处、支撑部18与加强部Ⅱ17的连接处、加强部Ⅱ17与第二活塞段12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强过渡圆弧部19,所述的加强过渡圆弧部的半径为0.4mm~0.7mm。通过将活塞本体1设置成两个活塞段,且第一活塞段11的半径大于第二活塞段12的半径,能提高活塞整体的强度,并减低磨损;并在所述的加强部Ⅰ16与第一活塞段11的连接处、加强部Ⅰ16与支撑部18的连接处、支撑部18与加强部Ⅱ17的连接处、加强部Ⅱ17与第二活塞段12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强过渡圆弧部19,通过在各连接处设置加强过渡圆弧部19能提高活塞环槽13整体的强度,从而提高活塞的使用寿命。所述的加强部Ⅰ与第一活塞段11形成的夹角及加强部Ⅱ17与第二活塞段12形成的夹角均为X°,所述的夹角的范围是87°≤X°≤88.5°。通过将加强部Ⅰ16与加强部Ⅱ17倾斜设置,提高了加强部Ⅰ16及加强部Ⅱ17的强度,从而确保活塞环槽13的强度。在所述的第一活塞段11的端面与侧面的连接处上设置有过渡部,所述的过渡部由过渡弧面15与过渡斜面14组成,过渡弧面15与过渡斜面14之间通过圆角连接。通过在第一活塞段11的端面与侧面的连接处上设置有过渡部,过渡部由过渡弧面15与过渡斜面14组成;设置过渡部能提高第一活塞段11端面与侧面的强度,也能减少活塞在运动过程中的磨损,且过渡弧面能有效的消除应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活塞段的使用寿命。在所述的第二活塞段上设置有若干个油环槽20,油槽的数量乐意为两个、三个或四个;在所述的油环槽20之间设置有若干的回油孔21。通过在油环槽20之间设置有若干的回油孔21,能确各保油环槽20内的油量均匀,从而提高了润滑的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塞,包括活塞本体(1),其特征是:所述的活塞本体(1)包括第一活塞段(11)与第二活塞段(12),所述的第一活塞段(11)与第二活塞段(12)同轴设置且为一体式成型,所述的第一活塞段(11)的半径大于第二活塞段(12)的半径;在所述的第二活塞段(12)与第一活塞段(11)的连接处设置有一个活塞环槽(13),所述的活塞环槽(13)由加强部Ⅰ(16)、加强部Ⅱ(17)及支撑部(18)组成;在所述的加强部Ⅰ(16)与第一活塞段(11)的连接处、加强部Ⅰ(16)与支撑部(18)的连接处、支撑部(18)与加强部Ⅱ(17)的连接处、加强部Ⅱ(17)与第二活塞段(12)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强过渡圆弧部(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塞,包括活塞本体(1),其特征是:所述的活塞本体(1)包括第一活塞段(11)与第二活塞段(12),所述的第一活塞段(11)与第二活塞段(12)同轴设置且为一体式成型,所述的第一活塞段(11)的半径大于第二活塞段(12)的半径;在所述的第二活塞段(12)与第一活塞段(11)的连接处设置有一个活塞环槽(13),所述的活塞环槽(13)由加强部Ⅰ(16)、加强部Ⅱ(17)及支撑部(18)组成;在所述的加强部Ⅰ(16)与第一活塞段(11)的连接处、加强部Ⅰ(16)与支撑部(18)的连接处、支撑部(18)与加强部Ⅱ(17)的连接处、加强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达青王云毅郑菲菲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达青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