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1656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塞,通过将活塞的环槽的槽壁,设置成从上到下顺次连接的第一斜壁、第二竖直壁、第三斜壁,且第二竖直壁的高度小于活塞环的高度,从而使得活塞环进入环槽时,使活塞环与环槽不能完全贴合,即二者之间具有较大间隙,不仅有利于通过活塞环的运动清除活塞环槽的积碳,而且有利于润滑油的集聚,可避免或减少活塞环与环槽之间干摩擦,进而减小环槽的磨损程度,降低发动机的漏气量;而且,减压槽的设置,降低销孔的应力集中,进一步提高活塞销孔的承载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塞
本技术涉及车辆发动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塞。
技术介绍
活塞是发动机的关键零部件,其活塞头内部设置有内腔,活塞杆端部伸入内腔中,活塞杆上设置有销孔,其中穿设有活塞销,活塞销与内腔壁连接,活塞头外壁上设置有方形的环槽,环槽内设置活塞环;活塞主要作用是承受气缸中的气体压力,并将此压力通过活塞销传给活塞杆,以推动曲轴旋转,因此活塞承受着燃烧气体的高温、高压作用,机械负荷和热负荷较高。特别是活塞燃烧室喉口部位、活塞销座部位是活塞应力最大的部位,也是活塞最危险的部位。为保证活塞的强度满足使用要求,通常燃烧室喉口增大圆角,减小应力集中,增大活塞销座壁厚等手段,这些方案效果不明显。现有技术中销孔为圆柱形或喇叭形销孔,销孔的机械负荷差;环槽在燃气压力的作用下,活塞环与环槽之间会发生相对运动,导致活塞环槽磨损较大,导致发动机漏气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活塞,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降低发动机漏气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活塞,所述活塞包括:活塞头、活塞杆、活塞销、活塞环,所述活塞的环槽的槽壁,从上到下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斜壁、第二竖直壁、第三斜壁,所述第一斜壁的上端处的活塞直径到所述第一斜壁的下端处的活塞直径逐渐减小,所述第三斜壁的上端处的活塞直径到所述第三斜壁的下端处的活塞直径逐渐增大,且第二竖直壁的高度小于活塞环的高度。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斜壁与所述第三斜壁对称。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斜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度。作为优选,所述环槽下方的环岸为弧形环岸。作为优选,所述弧形环岸的中部相对弧形环岸的上下两端向外凸出1-2mm。作为优选,所述活塞的销孔的周缘设置有至少两个减压槽,所述减压槽与销孔连通。作为优选,所述减压槽互相之间的位置、大小均不对称。作为优选,所述活塞的内腔的内壁为弧形壁,所述弧形壁的弧度大于150度。本技术提供的活塞,通过将活塞的环槽的槽壁,设置成从上到下顺次连接的第一斜壁、第二竖直壁、第三斜壁,且第二竖直壁的高度小于活塞环的高度,从而使得活塞环进入环槽时,使活塞环与环槽不能完全贴合,即二者之间具有较大间隙,不仅有利于清除活塞环槽的积碳,而且有利于润滑油的集聚,可避免或减少活塞环与环槽之间干摩擦,进而减小环槽的磨损程度,降低发动机的漏气量;而且,减压槽的设置,降低销孔的应力集中,进一步提高活塞销孔的承载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活塞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活塞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活塞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活塞,2-环槽,21-第一斜壁,22-第二竖直壁,23-第三斜壁,3-环岸,4-内腔,5-销孔,6-减压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也可参见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活塞1,所述活塞1包括:活塞头、活塞杆、活塞销、活塞环,所述活塞1的环槽2的槽壁,从上到下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斜壁21、第二竖直壁22、第三斜壁23,所述第一斜壁21的上端处的活塞1直径到所述第一斜壁21的下端处的活塞1直径逐渐减小,所述第三斜壁23的上端处的活塞1直径到所述第三斜壁23的下端处的活塞1直径逐渐增大,且第二竖直壁22的高度小于活塞环的高度。其中,第一斜壁21相当于倒锥形,第三斜壁23相当于正锥形,当活塞环进入环槽2时,两个斜壁可对活塞环行成阻碍,从而使得活塞环与环槽2不能完全贴合,即二者之间具有较大间隙,从而有利于润滑油的集聚。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斜壁21与所述第三斜壁23对称。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斜壁2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度。其中,第一斜壁21与第三斜壁23可相对于水平面对称,也可以不对称,只要能够对活塞环形成阻碍即可。作为优选,所述环槽2下方的环岸3为弧形环岸3。作为优选,所述弧形环岸3的中部相对弧形环岸3的上下两端向外凸出1-2mm。其中,弧形环岸3的中部向缸孔一侧凸起,从而减小与缸孔的间隙,可防止活塞1横向运动范围,使活塞1纵向运行更平稳。作为优选,所述活塞1的销孔5的周缘设置有至少两个减压槽6,所述减压槽6与销孔5连通。作为优选,所述减压槽6互相之间的位置、大小均不对称。其中,在活塞1的销孔5上增加不对称的减压槽6,降低了活塞1的销孔5的应力集中,进一步提高活塞销孔5的承载能力。活塞1的销孔5在活塞1对称面(与活塞1顶部平面垂直的面)两侧各有1个圆弧的减压槽6,这2个圆弧的减压槽6相对于对称面不对称分布,并且圆弧的减压槽6到对称面的距离不同。如图3所示,作为优选,所述活塞1的内腔4的内壁为弧形壁,所述弧形壁的弧度大于150度。其中,内腔4为大圆弧型,有利于活塞1热量向外扩散,提高活塞1的热负荷。本技术提供的活塞1,通过将活塞1的环槽2的槽壁,设置成从上到下顺次连接的第一斜壁21、第二竖直壁22、第三斜壁23,且第二竖直壁22的高度小于活塞环的高度,从而使得活塞环进入环槽2时,使活塞环与环槽2不能完全贴合,即二者之间具有较大间隙,从而有利于润滑油的集聚,可避免或减少活塞环与环槽2之间干摩擦,进而减小环槽2的磨损程度,降低发动机的漏气量;而且,减压槽6的设置,降低销孔5的应力集中,进一步提高活塞销孔5的承载能力。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技术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本技术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技术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塞,所述活塞包括:活塞头、活塞杆、活塞销、活塞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的环槽的槽壁,从上到下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斜壁、第二竖直壁、第三斜壁,所述第一斜壁的上端处的活塞直径到所述第一斜壁的下端处的活塞直径逐渐减小,所述第三斜壁的上端处的活塞直径到所述第三斜壁的下端处的活塞直径逐渐增大,且第二竖直壁的高度小于活塞环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塞,所述活塞包括:活塞头、活塞杆、活塞销、活塞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的环槽的槽壁,从上到下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斜壁、第二竖直壁、第三斜壁,所述第一斜壁的上端处的活塞直径到所述第一斜壁的下端处的活塞直径逐渐减小,所述第三斜壁的上端处的活塞直径到所述第三斜壁的下端处的活塞直径逐渐增大,且第二竖直壁的高度小于活塞环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壁与所述第三斜壁对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礼飞胡必谦郑久林高巧喻昆兰剑林欣欣李贺柱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