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增压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1339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7: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增压泵,包括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的缸体,所述缸体的左端安装有左端盖,所述缸体的右端安装有右端盖;所述左端盖内滑动连接有与所述活塞相连的柱塞;所述右端盖内沿竖直方向设有阀孔,所述右端盖内由上向下依次设有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和第四油口,所述阀孔内滑动连接有阀芯;所述右端盖上在所述阀孔的上端安装有上端盖;所述阀芯的侧面上由上向下依次设有第一凸肩和第二凸肩,所述第一凸肩和所述上端盖之间形成上控制腔,所述第二凸肩与所述阀孔下部之间形成下控制腔;所述阀芯内还设有用于控制阀芯上下移动的先导阀芯;该增压泵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无需电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增压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增压泵
,具体为一种能够可靠的自动连续增压的液压增压泵。
技术介绍
液压增压泵是利用活塞两端作用面积不同而受力大小相同的原理,将液压压力放大的一种超高压液压元件,液压增压泵可以将低压压力增大到200MPa及以上。目前国内采用的传统液压增压泵是通过电磁换向阀的不断换向,控制增压泵往复运动连续输出高压,结构复杂,需要设置复杂的位移传感器和电控元器件,体积和重量庞大,不方便携带,在易燃易爆场合和便携式机械方面难以采用,如天然气压缩子站、垃圾压缩站、石油矿井、煤炭灌注等有防爆要求,客观要求液压增压泵能满足无需人员近距离的干预即能自行换向而且还满足防爆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上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而且能够可靠的自动连续增压的液压增压泵。(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增压泵,包括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的缸体,所述缸体的左端安装有左端盖,所述缸体的右端安装有右端盖;所述左端盖内沿水平方向设有与所述缸体连通的插孔,所述插孔内滑动连接有与所述活塞相连的柱塞;所述活塞的左端与所述左端盖之间形成左活塞控制腔,所述活塞的右端与所述右端盖之间形成右活塞控制腔,所述插孔的左端和所述柱塞的左端之间形成高压腔;所述右端盖内沿竖直方向设有阀孔,所述右端盖内由上向下依次设有与所述阀孔连通的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和第四油口,所述阀孔内滑动连接有用于控制油口通断的阀芯;所述右端盖上在所述阀孔的上端安装有上端盖;所述阀芯的侧面上由上向下依次设有第一凸肩和第二凸肩,所述第一凸肩和所述上端盖之间形成上控制腔,所述第二凸肩与所述阀孔之间形成下控制腔;所述阀芯的内部沿其轴向设有贯穿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滑动连接有先导阀芯;所述阀芯的上端和所述上端盖之间形成第一先导腔,所述阀芯的下端和所述阀孔的底部之间形成第二先导腔;在所述阀芯位于上移状态时,第二油口和第三油口相通;在所述阀芯位于下移状态时,第三油口和第四油口相通;所述第一台肩的侧面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安装孔和所述第一油口的第一通流孔,以及用于连通所述安装孔和所述第二油口的第五通流孔;所述第二台肩的侧面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安装孔和所述第四油口的第二通流孔;所述阀芯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上控制腔和所述安装孔的第三通流孔,以及用于连通所述下控制腔和所述安装孔的第四通流孔;所述先导阀芯位于上移状态时,所述第三通流孔与所述第五通流孔相通,所述第二通流孔与所述第四通流孔相通;所述先导阀芯位于下移状态时,所述第四通流孔与所述第五通流孔相通,所述第一通流孔与所述第三通流孔相通;所述缸体的侧面上设有P油口和T油口;所述活塞的侧面上设有通流槽;在所述活塞位于所述缸体左端时,所述缸体内设有第一流道用于连通所述P油口和所述通流槽,且所述通流槽通过设置在所述缸体和所述右端盖内的第六流道与所述第二先导腔相通;在所述活塞位于所述缸体右端时,所述缸体内设有第二流道用于连通所述P油口与所述通流槽,且所述通流槽通过设置在所述缸体和所述右端盖内的第七流道与所述第一先导腔相通;所述P油口通过设置在所述缸体和所述右端盖内的第三流道与所述第二油口相通,所述T油口通过设置在所述缸体和所述右端盖内的第四流道与所述第四油口相通,所述第一油口通过设置在所述右端盖内的第八流道与所述第四油口相通,所述上端盖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先导腔与所述第八流道的通流孔a,所述右端盖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二先导腔与所述第八流道的通流孔b,所述通流孔a和所述通流孔b内均设置有阻尼器;所述右活塞控制腔通过设置在所述缸体内的第五流道与所述第三油口相通;所述左端盖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P油口和所述高压腔的进油单向阀组件,以及用于连通所述高压腔和所述H油口的出油单向阀;所述缸体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T油口和所述左活塞控制腔的第九流道。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液压增压泵工作时,若活塞初始位置位于最左边,P油口与低压油路压力油相连,T油口与油箱直接相连,H油口为增压泵输出油口,当P油口通油后,P油口的油液经第一流道、通流槽、第六流道进入第二先导腔,推动先导阀芯向上运动,第一先导腔内的油液流回T油口,这样P油口的油液通过第三流道、第二油口、第五通流孔、安装孔、第三通流孔进入上控制腔中,推动阀芯向下运动使得所述第三油口和第四油口相通,而第四油口通过第四流道和所述T油口相通的,这样P油口的油液经进油单向阀组件进入高压腔,作用在柱塞上进而推动柱塞向右运动,右活塞控制腔内的油液补充到左活塞控制腔中,多余的油液经T油口流出,此过程高压腔完成了充液;当活塞运动到右端后,P油口的油液经第二流道、通流槽、第七流道进入第一先导腔,推动先导阀芯向下运动,第二先导腔内的油液流回T油口,这样P油口的油液通过第三流道、第二油口、第五通流孔、安装孔、第四通流孔进入下控制腔中,推动阀芯向上运动使得第二油口和第三油口相通;这样P油口的油液通过第三流道、第二油口、第三油口、第五流道进入右活塞控制腔推动活塞向左运动,活塞的直径大于柱塞的直径,活塞推动柱塞将高压腔的油液经出油单向阀由H油口增压排出,此过程为增压过程;当活塞运动到左端初始位置时,就开始了上述的循环过程,只要P油口有油液进入,活塞就往复的进行运动增压,无需电控控制;该液压增压泵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可以适用于有防爆要求的工况。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油单向阀组件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与所述P油口和所述高压腔相通。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出油单向阀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与所述高压腔和所述H油口相通。(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该液压增压泵工作时,若活塞初始位置位于最左边,P油口与低压油路压力油相连,T油口与油箱直接相连,H油口为增压泵输出油口,当P油口通油后,P油口的油液经第一流道、通流槽、第六流道进入第二先导腔,推动先导阀芯向上运动,第一先导腔内的油液流回T油口,这样P油口的油液通过第三流道、第二油口、第五通流孔、安装孔、第三通流孔进入上控制腔中,推动阀芯向下运动使得所述第三油口和第四油口相通,而第四油口通过第四流道和所述T油口相通的,这样P油口的油液经进油单向阀组件进入高压腔,作用在柱塞上进而推动柱塞向右运动,右活塞控制腔内的油液补充到左活塞控制腔中,多余的油液经T油口流出,此过程高压腔完成了充液;当活塞运动到右端后,P油口的油液经第二流道、通流槽、第七流道进入第一先导腔,推动先导阀芯向下运动,第二先导腔内的油液流回T油口,这样P油口的油液通过第三流道、第二油口、第五通流孔、安装孔、第四通流孔进入下控制腔中,推动阀芯向上运动使得第二油口和第三油口相通;这样P油口的油液通过第三流道、第二油口、第三油口、第五流道进入右活塞控制腔推动活塞向左运动,活塞的直径大于柱塞的直径,活塞推动柱塞将高压腔的油液经出油单向阀由H油口增压排出,此过程为增压过程;当活塞运动到左端初始位置时,就开始了上述的循环过程,只要P油口有油液进入,活塞就往复的进行运动增压,无需电控控制;该液压增压泵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可以适用于有防爆要求的工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中液压增压泵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1中B-B处的剖面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增压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的缸体,所述缸体的左端安装有左端盖,所述缸体的右端安装有右端盖;所述左端盖内沿水平方向设有与所述缸体连通的插孔,所述插孔内滑动连接有与所述活塞相连的柱塞;所述活塞的左端与所述左端盖之间形成左活塞控制腔,所述活塞的右端与所述右端盖之间形成右活塞控制腔,所述插孔的左端和所述柱塞的左端之间形成高压腔;所述右端盖内沿竖直方向设有阀孔,所述右端盖内由上向下依次设有与所述阀孔连通的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和第四油口,所述阀孔内滑动连接有用于控制油口通断的阀芯;所述右端盖上在所述阀孔的上端安装有上端盖;所述阀芯的侧面上由上向下依次设有第一凸肩和第二凸肩,所述第一凸肩和所述上端盖之间形成上控制腔,所述第二凸肩与所述阀孔之间形成下控制腔;所述阀芯的内部沿其轴向设有贯穿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滑动连接有先导阀芯;所述阀芯的上端和所述上端盖之间形成第一先导腔,所述阀芯的下端和所述阀孔的底部之间形成第二先导腔;在所述阀芯位于上移状态时,第二油口和第三油口相通;在所述阀芯位于下移状态时,第三油口和第四油口相通;所述第一台肩的侧面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安装孔和所述第一油口的第一通流孔,以及用于连通所述安装孔和所述第二油口的第五通流孔;所述第二台肩的侧面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安装孔和所述第四油口的第二通流孔;所述阀芯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上控制腔和所述安装孔的第三通流孔,以及用于连通所述下控制腔和所述安装孔的第四通流孔;所述先导阀芯位于上移状态时,所述第三通流孔与所述第五通流孔相通,所述第二通流孔与所述第四通流孔相通;所述先导阀芯位于下移状态时,所述第四通流孔与所述第五通流孔相通,所述第一通流孔与所述第三通流孔相通;所述缸体的侧面上设有P油口和T油口;所述活塞的侧面上设有通流槽;在所述活塞位于所述缸体左端时,所述缸体内设有第一流道用于连通所述P油口和所述通流槽,且所述通流槽通过设置在所述缸体和所述右端盖内的第六流道与所述第二先导腔相通;在所述活塞位于所述缸体右端时,所述缸体内设有第二流道用于连通所述P油口与所述通流槽,且所述通流槽通过设置在所述缸体和所述右端盖内的第七流道与所述第一先导腔相通;所述P油口通过设置在所述缸体和所述右端盖内的第三流道与所述第二油口相通,所述T油口通过设置在所述缸体和所述右端盖内的第四流道与所述第四油口相通,所述第一油口通过设置在所述右端盖内的第八流道与所述第四油口相通;所述上端盖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先导腔与所述第八流道的通流孔a,所述右端盖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二先导腔与所述第八流道的通流孔b,所述通流孔a和所述通流孔b内均设置有阻尼器;所述右活塞控制腔通过设置在所述缸体内的第五流道与所述第三油口相通;所述左端盖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P油口和所述高压腔的进油单向阀组件,以及用于连通所述高压腔和所述H油口的出油单向阀;所述缸体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T油口和所述左活塞控制腔的第九流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增压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的缸体,所述缸体的左端安装有左端盖,所述缸体的右端安装有右端盖;所述左端盖内沿水平方向设有与所述缸体连通的插孔,所述插孔内滑动连接有与所述活塞相连的柱塞;所述活塞的左端与所述左端盖之间形成左活塞控制腔,所述活塞的右端与所述右端盖之间形成右活塞控制腔,所述插孔的左端和所述柱塞的左端之间形成高压腔;所述右端盖内沿竖直方向设有阀孔,所述右端盖内由上向下依次设有与所述阀孔连通的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和第四油口,所述阀孔内滑动连接有用于控制油口通断的阀芯;所述右端盖上在所述阀孔的上端安装有上端盖;所述阀芯的侧面上由上向下依次设有第一凸肩和第二凸肩,所述第一凸肩和所述上端盖之间形成上控制腔,所述第二凸肩与所述阀孔之间形成下控制腔;所述阀芯的内部沿其轴向设有贯穿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滑动连接有先导阀芯;所述阀芯的上端和所述上端盖之间形成第一先导腔,所述阀芯的下端和所述阀孔的底部之间形成第二先导腔;在所述阀芯位于上移状态时,第二油口和第三油口相通;在所述阀芯位于下移状态时,第三油口和第四油口相通;所述第一台肩的侧面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安装孔和所述第一油口的第一通流孔,以及用于连通所述安装孔和所述第二油口的第五通流孔;所述第二台肩的侧面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安装孔和所述第四油口的第二通流孔;所述阀芯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上控制腔和所述安装孔的第三通流孔,以及用于连通所述下控制腔和所述安装孔的第四通流孔;所述先导阀芯位于上移状态时,所述第三通流孔与所述第五通流孔相通,所述第二通流孔与所述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立坤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真格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