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15MPa高性能建筑结构软钢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31053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6: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315MPa高性能建筑结构软钢及其制造方法。钢中含有,C 0.070%~0.12%、Si 0.10%~0.20%、Mn 1.0%~1.50%、Nb 0.020%~0.050%、Al 0.010%~0.040%、V 0.010%~0.050%、P≤0.020%、S≤0.006%、N≤0.008%,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精炼时加Nb微合金化,连铸采用电磁搅拌;板坯加热温度1200~1250℃;轧制时采用两阶段控轧,第一阶段轧制开轧温度1070~1100℃,终轧温度1030~1070℃;第二阶段轧制开轧温度1010~1040℃,终轧温度880~960℃,轧后空冷或缓冷,生产的建筑结构软钢屈服强度为295~335MPa,性能稳定,满足寒冷地区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15MPa高性能建筑结构软钢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结构用钢领域,特别涉及一种315MPa级别高性能建筑结构软钢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耗能减震技术在高层及超高层钢结构建筑抗震设计中的应用,用于制作减震耗能结构的低屈服强度钢日益受到重视。地震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如何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随着对抗震技术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消能抗震技术具有比结构抗震技术更好的抗震性能,从而成为建筑抗震技术的发展趋势,用于制作减震耗能结构的极低屈服点钢(或称软钢)也日益受到重视。与其他减震材料相比,低屈服点钢制作的减震器具有构造简单、经济耐用、震后更换方便和可靠性强等优点,既可用于新建筑物的抗震,也可用于旧建筑抗震能力的提高。在日本,抗震软钢的开发受到了极高的重视,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广及应用,钢级主要为100~225MPa级别,国内虽然已经将抗震软钢作为未来建筑用钢重点的发展方向之一,但是相关研究和应用较少,以下是与本专利技术接近的国内外相关文献。CN101514426B公开了屈服强度100MPa级建筑抗震用低屈服点钢及其生产方法。该钢中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0.01%、Si≤0.02%、Mn0.05%~0.10%、P≤0.01%、S≤0.006%、Al0.01%~0.05%、N≤0.005%、Ti0.01%~0.10%、其它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该建筑抗震用低屈服点钢的屈服强度在80~120MPa,延伸率超过50%,具有优良的塑性变形能力、良好的0℃冲击韧性、良好的低周疲劳性能及良好的焊接性能,适用于各种建筑的抗震设计。但该钢种采用超低碳的成分设计,对炼钢要求较高,不容易掌握,增加冶炼成本,屈服强度为80~120MPa,不能满足高级别抗震软钢要求,0℃冲击不能满足寒冷地区抗震建筑工程应用。CN101514425B公开了屈服强度160MPa级建筑抗震用低屈服点钢及其生产方法。该钢中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0.01%~0.05%、Si≤0.02%、Mn0.05%~0.15%、P≤0.01%、S≤0.006%、Al0.01%~0.05%、N≤0.005%、Ti0.01%~0.10%、其他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该钢的屈服强度为140~180MPa,延伸率超过50%,具有优良的塑性变形能力、良好的0℃冲击韧性、良好的低周疲劳性能及良好的焊接性能。但该钢种采用超低碳的成分设计,对炼钢要求较高,增加冶炼成本,屈服强度为140~180MPa,不能满足高级别抗震软钢要求,0℃冲击不能满足寒冷地区抗震建筑工程应用。CN104087831A公开了一种100MPa级别低屈服点建筑抗震用钢的制造方法。该钢中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0.01%,Si≤0.02%,Mn0.05%~0.1%,Al:0.01%~0.06%,P≤0.01%,S≤0.004%,N:≤0.004%,Ti:0.01%~0.08%,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该钢采用超低碳的成分设计,对炼钢要求较高,增加冶炼成本,屈服强度为80~100MPa,不能满足高级别抗震软钢要求,0℃冲击不能满足寒冷地区抗震建筑工程应用。CN104087830A公开了一种160MPa级别低屈服点建筑抗震用钢的制造方法。该钢中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0.001%~0.005%,Si:≤0.02%,Mn:0.1%~0.8%,Al:0.01%~0.06%,P≤0.01%,S≤0.004%,N≤0.004%,Ti:0.01%~0.08%,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该钢采用超低碳的成分设计,对炼钢要求较高,增加冶炼成本,屈服强度为140~180MPa,不能满足高级别抗震软钢要求,0℃冲击不能满足寒冷地区抗震建筑工程应用。而且该钢种涉及的是12~20mm的热轧卷板,工艺复杂,增加轧制成本。CN104099517A公开了一种225MPa级别低屈服点建筑抗震用钢的制造方法。该钢中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0.03%,Si≤0.1%,Mn≤1%,Al:0.02%~0.06%,P≤0.01%,S≤0.004%,N≤0.004%,Ti:0.01%~0.08%,Nb≤0.0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该钢种采用超低碳的成分设计,对炼钢要求较高,增加冶炼成本,屈服强度为200~240MPa,不能满足高级别抗震软钢要求,0℃冲击不能满足寒冷地区抗震建筑工程应用。CN104233058A公开了一种超低成本的低屈服点钢及其生产方法。该钢中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0.005%~0.05%,Si:0.15%~0.25%,Mn:0.1%~0.5%,P≤0.015%,S≤0.015%,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该钢种采用超低碳的成分设计,对炼钢要求较高,增加冶炼成本,屈服强度为208~236MPa,不能满足高级别抗震软钢要求,0℃冲击不能满足寒冷地区抗震建筑工程应用。而且该钢种轧后需进行冷却处理,工艺复杂,提高成本。宋凤明,温东辉在《材料热处理技术》,2000(6):63~69中发表的论文“225MPa级抗震用低屈服点钢的开发”,介绍了225MPa建筑用低屈服点钢的开发,该文献主要介绍了225MPa钢板的组织与性能,没有涉及成分与工艺,且钢板的屈服强度偏低,不能满足现有技术需要。王佼姣,石永久在《浙江大学学报》,2015(8):1402~1409中发表的论文“低屈服点钢材LYP100循环加载试验”,主要介绍了一种100MPa级别低屈服点钢板的循环加载试验,钢板的强度偏低。以上文献中公开的低屈服点钢虽然多数达到了低屈服强度、高韧性等要求,但屈服强度都在80~240MPa范围内,不能满足高级别抗震软钢要求;合金成分设计中C含量极低,不易冶炼;工艺方面多为热轧卷板,不适合一些工程中需要厚规格钢板的要求;部分文献钢板轧后需要进行冷却或热处理,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15MPa级建筑结构用低屈服点软钢及其制造方法。钢板的化学成分、生产工艺简单,屈服强度波动范围为295~335MPa,拉伸曲线具有明显屈服台阶(屈服点),具有良好的延伸率和低温韧性。具体的技术方案是:一种315MPa级建筑结构用低屈服点软钢,其特征在于,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为:C0.070%~0.12%、Si0.10%~0.20%、Mn1.0%~1.50%、Nb0.020%~0.050%、Al0.010%~0.040%、V0.010%~0.050%、P≤0.020%、S≤0.006%、N≤0.008%,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钢板的屈服强度为295~335MPa,抗拉强度为430~530MPa。本专利技术所以选择以上合金元素种类及其含量是因为:C:是保证强度的必要元素,通过固溶强化和析出强化对提高钢的强度有明显的作用,为了保证钢的强度需要0.07%以上的C含量,但是过高的C含量对钢的延伸性及韧性有负面影响,从经济性和产品性能角度考虑,C的含量不宜超过0.12%,因此,本专利技术将C含量控制在0.07%~0.12%。Si:是炼钢过程中主要的脱氧元素,为了得到充分的脱氧效果及保证钢的延伸性能,将Si的含量控制在大于等于0.1%,但过高的Si含量将会降低母材及焊接部分的韧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15MPa高性能建筑结构软钢,其特征在于,钢中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为:C 0.070%~0.12%、Si 0.10%~0.20%、Mn 1.0%~1.50%、Nb 0.020%~0.050%、Al 0.010%~0.040%、V 0.010%~0.050%、P≤0.020%、S≤0.006%、N≤0.008%,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钢板屈服强度为295~335MPa,抗拉强度为430~530MP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15MPa高性能建筑结构软钢,其特征在于,钢中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为:C0.070%~0.12%、Si0.10%~0.20%、Mn1.0%~1.50%、Nb0.020%~0.050%、Al0.010%~0.040%、V0.010%~0.050%、P≤0.020%、S≤0.006%、N≤0.008%,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钢板屈服强度为295~335MPa,抗拉强度为430~530MPa。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15MPa高性能建筑结构软钢的制造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田子刘明侯华兴张涛杨颖张哲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