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调度算法的电子产品柔性组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30159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基于智能调度算法的电子产品柔性组装系统,包括传动架,还包括螺纹连接于所述传动架上的第一机械手,螺纹连接于所述传动架上的第二机械手,第二计算机,第一计算机,卡接于传动架的下部且和第一计算机及所述第二计算机通信连接的中心控制计算机;还包括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一计算机通信连接;第二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和所述第二计算机通信连接;第一摄像头对第一机械手进行实时监控,并将监控到信息发送到所述第一计算机,第二摄像头对第二机械手进行实时监控,并将监控到信息发送到第二计算机,中心控制计算机基于智能调度算法对所有工位上的机械手进行控制和操作,提供加工效率。

A flexible assembly system for electronic products based on Intelligent Scheduling Algorith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lexible assembly system for electronic products based on intelligent scheduling algorithm, which comprises a transmission frame, a first manipulator threaded to the transmission frame, a second manipulator threaded to the transmission frame, a second computer, a first computer, a lower part of the transmission frame and a first computer. And the central control computer of the second computer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also includes the first camera, the first camera and the first computer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the second camera, the second camera and the second computer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the first camera monitors the first manipulator in real time, and will monitor to the first manipulator. The information is sent to the first computer, the second camera monitors the second manipulator in real time, and the monitored information is sent to the second computer. The central control computer controls and operates all the manipulators on the workstation based on intelligent scheduling algorithm to provide process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智能调度算法的电子产品柔性组装系统
本技术涉及柔性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智能调度算法的电子产品柔性组装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制造行业都是采用简单的流水线方式进行产品的加工和组装;传统的流水线式产品生产和组装系统缺乏有效的实时监控,在生产的过程中如果需要特殊生产要求的情况或者流水线的某个工位上出现生产故障就会严重的影响整个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需要对提供一种智能化的监控系统,该系统可以实时的监控整个生产流水线的运行,且可以根据需要实时的调节并安排生产,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该系统可以智能的调度各个生产工位,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调度算法的电子产品柔性组装系统,用以解决现有电子产品组装过程中由于缺乏实时监控和智能调度导致效率低下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智能调度算法的电子产品柔性组装系统,包括传动架,还包括螺纹连接于所述传动架上的第一机械手,螺纹连接于所述传动架上的第二机械手,卡接于所述传动架的下部且和所述第二机械手通信连接的第二计算机,卡接于所述传动架的下部且和所述第一机械手通信连接的第一计算机,卡接于所述传动架的下部且和所述第一计算机及所述第二计算机通信连接的中心控制计算机;还包括卡接于所述传动架上且所述第一机械手对齐的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一计算机通信连接;卡接于所述传动架上且和所述第二机械手对齐的第二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和所述第二计算机通信连接;所述第一机械手和所述第二机械手的结构一致;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结构一致。其中,所述第二机械手包括圆台状的底座,沿着其轴向于其下部穿设有第一螺纹孔;于所述底座的上端通过螺纹旋接有调节架,于所述调节架的上端旋接有横臂,于所述横臂的远离所述调节架的一端卡接有第一机箱,于所述第一机箱内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电机,于所述第一机箱的下部穿设有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第一电机的下侧的螺丝刀,于所述第一机箱的下端卡接有固定架。其中,所述调节架包括圆盘状的底板,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底板的下侧的中部的圆柱状的中心旋接杆,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底板的下侧的边缘处的圆杆状的辅助旋接杆,卡接于所述底板的上侧的中部的半球状的旋转基座,沿着所述旋转基座的径向通过螺纹旋接于其上的主旋转杆,卡接于所述底板的上侧的边缘处的圆筒状的伸缩筒,沿着所述伸缩筒的轴向通过螺纹旋接于其上部的下拉杆,螺纹旋接于所述下拉杆的上端的上拉杆和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上拉杆的上端的球状的第一旋接头。其中,所述固定架包括外框架,于所述外框架的上端焊接有导向筒,所述导向筒的内孔和所述外框架的内腔连通;于所述外框架的上端的边缘处卡接有圆弧状的弯曲杆,于所述弯曲杆的上端通过螺纹旋接有圆杆状的直杆;其中,所述第一顶紧座为半球状,于所述第一顶紧座的外壁为平面的一侧卡接有圆杆状的内顶紧杆,于所述第一顶紧座的外壁为球面的一侧通过螺纹旋接有圆杆状的第一挤压杆,所述第一挤压杆的端部穿出所述外框架;于所述外框架的远离所述第一顶紧座的一侧旋接有锁紧螺母,于所述锁紧螺母内沿着水平方向穿设有第二挤压杆,于所述第二挤压杆的延伸到所述外框架内的一端通过螺纹旋接有定位座,于所述定位座的靠近所述内顶紧杆的一侧凹设有第一安装槽,于所述第二挤压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压紧于所述定位座和所述锁紧螺母上;所述定位座和所述第一顶紧座在水平方向上对齐。其中,所述第一摄像头实时监控所述第一机械手所对应的第一工位是否有需要被加工的产品并将检测到的信息发送所述第一计算机;所述第二摄像头实时监控所述第二机械手所对应的第二工位是否有需要被加工的产品并将检测到的信息发送到第二计算机;所述第一计算机和所述第二计算机将检测到的信息发送中心控制计算机;当所述第一计算机发送的信息显示所述第一工位有需要被加工的产品时,所述中心控制计算机发送指令将新的产品发送到所述第二工位进行加工;当所述第二计算机发送的信息显示所述第二工位有需要被加工的产品时,所述中心控制计算机发送指令将新的产品发送到所述第一工位进行加工。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的基于智能调度算法的电子产品柔性组装系统,包括传动架,还包括螺纹连接于所述传动架上的第一机械手,螺纹连接于所述传动架上的第二机械手,卡接于所述传动架的下部且和所述第二机械手通信连接的第二计算机,卡接于所述传动架的下部且和所述第一机械手通信连接的第一计算机,卡接于所述传动架的下部且和所述第一计算机及所述第二计算机通信连接的中心控制计算机;还包括卡接于所述传动架上且所述第一机械手对齐的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一计算机通信连接;卡接于所述传动架上且和所述第二机械手对齐的第二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和所述第二计算机通信连接;所述第一机械手和所述第二机械手的结构一致;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结构一致;在进行电子产品组装时,所述第一摄像头对所述第一机械手进行实时监控,并将监控到信息发送到所述第一计算机,在由述第一计算机转发所述中心控制计算机;所述第二摄像头对所述第二机械手进行实时监控,并将监控到信息发送到所述第二计算机,在由所述第二计算机转发所述中心控制计算机;当所述第一机械手处有产品正在进行加工时,所述中心控制计算机会发送命令将后面需要被加工的产品运送到所述第二机械手的工位处进行加工;中心控制计算机基于智能调度算法对所有工位上的机械手进行控制和操作,这样可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加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基于智能调度算法的电子产品柔性组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第一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的调节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的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1-传动架;2-第一机械手;21-底座;22-调节架;221-第一旋接头;222-上拉杆;223-下拉杆;224-伸缩筒;225-底板;226-中心旋接杆;227-辅助旋接杆;228-旋转基座;229-主旋转杆;23-横臂;24-第一机箱;25-第一电机;26-螺丝刀;27-固定架;271-直杆;272-弯曲杆;273-第一挤压杆;274-第一顶紧座;275-内顶紧杆;276-外框架;277-定位座;278-弹簧;279-锁紧螺母;2710-第二挤压杆;2711-导向筒;3-第二机械手;4-第二计算机;5-第一计算机;6-中心控制计算机;7-第一摄像头;8-第二摄像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1的基于智能调度算法的电子产品柔性组装系统,包括传动架1,还包括螺纹连接于所述传动架1上的第一机械手2,螺纹连接于所述传动架1上的第二机械手3,卡接于所述传动架1的下部且和所述第二机械手3通信连接的第二计算机4,卡接于所述传动架1的下部且和所述第一机械手2通信连接的第一计算机5,卡接于所述传动架1的下部且和所述第一计算机5及所述第二计算机4通信连接的中心控制计算机6;还包括卡接于所述传动架1上且与所述第一机械手2对齐的第一摄像头7,所述第一摄像头7和所述第一计算机5通信连接;卡接于所述传动架1上且和所述第二机械手3对齐的第二摄像头8,所述第二摄像头8和所述第二计算机4通信连接;所述第一机械手2和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智能调度算法的电子产品柔性组装系统,包括传动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纹连接于所述传动架(1)上的第一机械手(2),螺纹连接于所述传动架(1)上的第二机械手(3),卡接于所述传动架(1)的下部且和所述第二机械手(3)通信连接的第二计算机(4),卡接于所述传动架(1)的下部且和所述第一机械手(2)通信连接的第一计算机(5),卡接于所述传动架(1)的下部且和所述第一计算机(5)及所述第二计算机(4)通信连接的中心控制计算机(6);还包括卡接于所述传动架(1)上且与所述第一机械手(2)对齐的第一摄像头(7),所述第一摄像头(7)和所述第一计算机(5)通信连接;卡接于所述传动架(1)上且和所述第二机械手(3)对齐的第二摄像头(8),所述第二摄像头(8)和所述第二计算机(4)通信连接;所述第一机械手(2)和所述第二机械手(3)的结构一致;所述第一摄像头(7)和所述第二摄像头(8)的结构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智能调度算法的电子产品柔性组装系统,包括传动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纹连接于所述传动架(1)上的第一机械手(2),螺纹连接于所述传动架(1)上的第二机械手(3),卡接于所述传动架(1)的下部且和所述第二机械手(3)通信连接的第二计算机(4),卡接于所述传动架(1)的下部且和所述第一机械手(2)通信连接的第一计算机(5),卡接于所述传动架(1)的下部且和所述第一计算机(5)及所述第二计算机(4)通信连接的中心控制计算机(6);还包括卡接于所述传动架(1)上且与所述第一机械手(2)对齐的第一摄像头(7),所述第一摄像头(7)和所述第一计算机(5)通信连接;卡接于所述传动架(1)上且和所述第二机械手(3)对齐的第二摄像头(8),所述第二摄像头(8)和所述第二计算机(4)通信连接;所述第一机械手(2)和所述第二机械手(3)的结构一致;所述第一摄像头(7)和所述第二摄像头(8)的结构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智能调度算法的电子产品柔性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机械手(3)包括圆台状的底座(21),沿着其轴向于其下部穿设有第一螺纹孔;于所述底座(21)的上端通过螺纹旋接有调节架(22),于所述调节架(22)的上端旋接有横臂(23),于所述横臂(23)的远离所述调节架(22)的一端卡接有第一机箱(24),于所述第一机箱(24)内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电机(25),于所述第一机箱(24)的下部穿设有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第一电机(25)的下侧的螺丝刀(26),于所述第一机箱(24)的下端卡接有固定架(2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智能调度算法的电子产品柔性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架(22)包括圆盘状的底板(225),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底板(225)的下侧的中部的圆柱状的中心旋接杆(226),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底板(225)的下侧的边缘处的圆杆状的辅助旋接杆(227),卡接于所述底板(225)的上侧的中部的半球状的旋转基座(228),沿着所述旋转基座(228)的径向通过螺纹旋接于其上的主旋转杆(229),卡接于所述底板(225)的上侧的边缘处的圆筒状的伸缩筒(224),沿着所述伸缩筒(224)的轴向通过螺纹旋接于其上部的下拉杆(223),螺纹旋接于所述下拉杆(223)的上端的上拉杆(222)和通过螺纹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书文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