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井探测救援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9702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0:51
一种深井探测救援机器人,克服现有技术上发生落井事故时,因深井口径太小及井下环境恶劣而无法快速施救,耽误救援时间导致人员伤亡的缺陷;由井上工作单元与井下工作单元构成,其中井上工作单元由起吊装置、监控系统及操控系统构成;井下工作单元由机器人机体、ARM开发电路模块、照明装置、摄像装置、供氧装置、应急物品箱构成;所述井上工作单元与所述井下工作单元通过缆绳连接;所述监控系统与所述摄像装置通过无线网连接;所述照明装置、摄像装置、供氧装置、应急物品箱安装于所述机器人机体上;所述机器人机体由机架、可形变机械脚、夹抱装置构成;本设计能够快速救援、实时监测、实用性强、易推广。

A deep well exploration and rescue robot

A deep well detection and rescue robot overcomes the shortcomings of quick rescue due to too small borehole diameter and bad underground environment, which delays rescue time and leads to casualties. It consists of a working unit on the well and a working unit on the well, in which the working unit on the well is composed of a lifting device and a monitoring system. The underground working unit is composed of a robot body, an ARM development circuit module, a lighting device, a video camera device, an oxygen supply device and an emergency goods box; the underground working un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underground working unit by a cable; the monitoring system and the video camera device are connected by a wireless network; The illumination device, camera device, oxygen supply device and emergency goods box are installed on the body of the robot. The body of the robot is composed of frame, deformable mechanical foot and clamping device. The design can quickly rescue, real-time monitoring, strong practicability and easy popular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井探测救援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尤其是一种深井探测救援机器人。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农村存在大量老式水井和灌溉水井,一些工地和矿区也存在作业后没有及时回填的矿井和桩井,很多城市因发展建设需要,在地上挖井挖洞铺设水电气等管道,有时由于对这些具有安全隐患的各种井的管理和维护不到位,或人为破坏从而造成这些井的井口处于露天状态,致使这些深井变成了吞噬生命的死亡陷阱。据粗略统计,每年我国都有多起人员落井事故发生,并且很多深井的口径通常比较小,没有专门的救援设备使得救援人员救助困难、不及时、进展迟缓,造成被困人员的生命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而产生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且经过专利检索,并不存在相同此类专利存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而提供的一种深井探测救援机器人。技术方案:本设计由井上工作单元与井下工作单元构成,其中井上工作单元由起吊装置、监控系统及操控系统构成;井下工作单元由机器人机体、ARM开发电路模块、照明装置、摄像装置、供氧装置、应急物品箱构成;所述井上工作单元与所述井下工作单元通过缆绳连接;所述起吊装置由结构架与电机构成;所述监控系统与所述摄像装置通过无线网连接;所述照明装置、摄像装置、供氧装置、应急物品箱安装于所述机器人机体上;所述机器人机体由机架、可形变机械脚、夹抱装置构成。有益效果:本设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上发生落井事故时,因深井口径太小及井下环境恶劣而无法快速施救,耽误救援时间导致人员伤亡等问题,带来了快速救援、实时监测、实用性强、易推广的好处。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各图中相同部位的标号一致)。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可形变机械脚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夹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1.起吊装置,2.监控系统,3.操作系统,4.机器人机体,5.ARM开发电路模块,6.照明装置,7.摄像装置,8.供氧装置,9.应急物品箱,10.可形变机械脚,11.夹抱装置。图2中:12.可控双向滑轨,13.电机,14.万向轮。图3中:13.电机,15.弧形滑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设计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设计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所示,本设计由井上工作单元与井下工作单元构成,其中井上工作单元由起吊装置1、监控系统2及操控系统3构成;井下工作单元由机器人机体4、ARM开发电路模块5、照明装置6、摄像装置7、供氧装置8、应急物品箱9构成;所述井上工作单元与所述井下工作单元通过缆绳连接;所述起吊装置1由结构架与电机13构成;所述监控系统2与所述摄像装置7通过无线网连接;所述照明装置6、摄像装置7、供氧装置8、应急物品箱9安装于所述机器人机体4上;所述机器人机体4由机架、可形变机械脚10、夹抱装置11构成。工作原理:在进行救援工作时,首先根据深井的实际口径调节机器人的可形变机械脚10,直到与井壁稳合。打开照明装置6、摄像装置7、供氧装置8后启动起吊装置1,机器人将沿着井壁下井,井上人员可通过监控系统2观察井下情况,对受害人员情况进行了解后,可通过可形变机械脚10进行水平旋转,选择合适的施救角度。然后根据受害人身躯大小,利用操作系统3控制夹抱装置11调节合适的大小进行施救,最后利用起吊装置1将受害人救起。若井下情况复杂,可通过应急物品箱9暂时为受害人员提供食物补充。本设计能够快速救援、实时监测、实用性强、易推广。以上所述,仅为本设计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设计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设计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设计的技术方案及其设计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设计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井探测救援机器人,由井上工作单元与井下工作单元构成,其中井上工作单元由起吊装置(1)、监控系统(2)及操控系统(3)构成;井下工作单元由机器人机体(4)、ARM开发电路模块(5)、照明装置(6)、摄像装置(7)、供氧装置(8)、应急物品箱(9)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上工作单元与所述井下工作单元通过缆绳连接;所述监控系统(2)与所述摄像装置(7)通过无线网连接;所述照明装置(6)、摄像装置(7)、供氧装置(8)、应急物品箱(9)安装于所述机器人机体(4)上;所述机器人机体(4)由机架、可形变机械脚(10)、夹抱装置(11)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井探测救援机器人,由井上工作单元与井下工作单元构成,其中井上工作单元由起吊装置(1)、监控系统(2)及操控系统(3)构成;井下工作单元由机器人机体(4)、ARM开发电路模块(5)、照明装置(6)、摄像装置(7)、供氧装置(8)、应急物品箱(9)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上工作单元与所述井下工作单元通过缆绳连接;所述监控系统(2)与所述摄像装置(7)通过无线网连接;所述照明装置(6)、摄像装置(7)、供氧装置(8)、应急物品箱(9)安装于所述机器人机体(4)上;所述机器人机体(4)由机架、可形变机械脚(10)、夹抱装置(11)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陈红肖禄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艾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