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柔性显示器的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217728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显示器用的透明且无色的导电薄膜。该制备方法是先用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为主的二胺单体和4,4’‑对苯二氧双邻苯二甲酸酐为主的二酐单体反应得到聚酰胺酸溶液,然后加入经过1700℃以上高温烧结的纳米级钌酸钡粉末,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去溶剂后所得的薄膜亚胺化,即得到用于柔性显示器的无色透明导电薄膜。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得的导电薄膜是以自身透明且无色的柔性聚酰亚胺材料为基体,加入高导电性的BaRuO3粉末所得到的,克服了柔性显示器中所用的传统ITO、纳米银线、石墨烯等透明导电层本身柔性较差,且与柔性衬底粘附性差等缺点。同时,也解决了一般聚酰亚胺基体中加入导电填料后所得复合薄膜透明性差且导电效果不理想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柔性显示器的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柔性显示器用基材领域,特别涉及柔性显示器用的透明导电层的制备方法。技术背景与传统的刚性显示屏相比,柔性显示器具有更多优点,例如轻巧、可挠性强、耐冲击、亮度高以及成本低等。因此,它在显示领域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新型及智能电子产品重要的部件。柔性导电层作为柔性显示器中重要的器件之一,目前主要是通过加入ITO、纳米银、金属网栅、石墨烯等材料来提高其导电性。专利[CN201010162968.6]和专利[CN201310306194.3]公开了基于ITO的高透过率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及制备方法。所得透明导电薄膜具有良好的可见光透明性及导电性,但由于ITO造价昂贵,且ITO在柔性基底上不稳定和不耐弯曲等特点,限制了其应用。相比于ITO,纳米银和金属网栅具有更低的电阻率,因此更能满足器件更低电阻率的发展要求。专利[CN201410514149.1]和专利[CN201610857858.9]报道了含有金属纳米银线的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但未给出透明导电薄膜的透过率及电阻具体数值,且在专利[CN200610070509.9]和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柔性显示器的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如下步骤组成:1)将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为主的二胺单体和以4,4’‑对苯二氧双邻苯二甲酸酐为主的二酐单体在极性非质子溶剂中进行反应,得到聚酰胺酸溶液;2)将纳米级的BaRuO3粉末,于1700℃以上烧结5~10h,冷却至室温后,加入至聚酰胺酸溶液中搅拌混合均匀,形成混合溶液;3)将混合溶液在基板上涂膜,将涂膜的板子在80~200℃下进行真空干燥,然后置于马弗炉中加热并进行亚胺化,即得到用于柔性显示器的透明导电薄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柔性显示器的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如下步骤组成:1)将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为主的二胺单体和以4,4’-对苯二氧双邻苯二甲酸酐为主的二酐单体在极性非质子溶剂中进行反应,得到聚酰胺酸溶液;2)将纳米级的BaRuO3粉末,于1700℃以上烧结5~10h,冷却至室温后,加入至聚酰胺酸溶液中搅拌混合均匀,形成混合溶液;3)将混合溶液在基板上涂膜,将涂膜的板子在80~200℃下进行真空干燥,然后置于马弗炉中加热并进行亚胺化,即得到用于柔性显示器的透明导电薄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酸溶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BDAF占二胺单体的摩尔百分数不低于70%,HQDEA占二酐单体的摩尔百分数不低于6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溶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BaRuO3粉末用量为聚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琦徐勇李林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