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死角后视镜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18326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7 0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死角后视镜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后视镜支架,以及安装在后视镜支架上的镜壳,所述镜壳内安装有一柔性镜面和背板,所述背板安装在柔性镜面背部的一边;所述柔性镜面的另一边设置有拉伸机构,所述拉伸机构拉动柔性镜面发生形变并形成曲面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后视镜可以在拐弯或者倒车的时候,根据行车拐弯的角度或者倒车的具体情况来同步调整柔性镜面的运动角度,以达到更好的观察视角,能很好的解决在前行或倒车过程中转弯的死角问题,为驾驶员提供良好的视野条件,减少事故的发生。

Dead angle rear view mirror and its control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ead-angle-free rearview mirror and its control method, including a rearview mirror bracket and a mirror shell mounted on the rearview mirror bracket, wherein a flexible mirror surface and a back plate are mounted on one side of the back of the flexible mirror surface, and a stretch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flexible mirror surface, and the pull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flexible mirror surface. The stretching mechanism drives the flexible mirror to deform and form curved mirror. The rearview mirror of the invention can synchronously adjust the motion angle of the flexible mirror according to the turning angle of the driving wheel or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the reversing car when turning or reversing, so as to achieve a better viewing angle, can well solve the dead angle problem of turning in the process of forward or reversing, and provides a good visual field for the driver. To reduce accid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死角后视镜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后视镜及其控制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无死角后视镜及其控制方法,属于汽车

技术介绍
在汽车行业的持续火爆和我国公路里程创下世界第一的背景下,我国汽车保有量迅速上升,造成了城市的大量拥堵。由于汽车数量的猛增,我国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逐年增高。特别是在城市交通中,转弯道路多,由于汽车在转弯过程中后视镜是固定的,当车子转弯侧有行人或者非机动车经过时,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研发一种新型的汽车后视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死角后视镜及其控制方法,该后视镜能很好的解决在前行或倒车过程中转弯的死角问题,为驾驶员提供良好的视野条件,减少事故的发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无死角后视镜,包括后视镜支架,以及安装在后视镜支架上的镜壳,所述镜壳内安装有一柔性镜面和背板,所述背板安装在柔性镜面背部的一边;所述柔性镜面的另一边设置有拉伸机构,所述拉伸机构拉动柔性镜面发生形变并形成曲面镜。作为优选,所述柔性镜面由直线镜面和可变形镜面组成,所述直线镜面的背部由背板固定,所述可拉伸机构安装在可变形镜面的背部。作为优选,所述直线镜面和可变形镜面的镜面长度比为13:7,通过可变形镜面的运动来扩大驾驶员的视野。作为优选,所述拉伸机构包括电动拉杆支架、电动拉杆、拉杆底座和轴销;所述电动拉杆通过电动拉杆支架与镜壳固定在一起,电动拉杆通过轴销和拉杆底座连接,所述拉杆底座与柔性镜面连接在一起。作为优选,所述电动拉杆内部设置有一微型伺服电机控制拉杆伸缩,带动拉杆底座伸缩,拉杆底座拉动柔性镜面运动形成一曲面镜。作为优选,所述可变形镜面为可产生形变的新型柔性玻璃,可变形镜面最大变形处切线与直线镜面之间的夹角为15°。当在直线行走时,拉伸机构复位,可变形镜面与直线镜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其之间的夹角为0°,当在拐弯行驶时,可变形镜面根据方向盘的运动角度来自动调节角度,使用十分方便。作为优选,还包括导板,所述导板设置在背板的侧边,位于柔性镜面的变形处,是在镜面运动时用于支撑弯曲部分的连接处。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用于控制无死角后视镜的控制方法,其包括一行车控制中心,所述行车控制中心包括行车电脑、编码器传感器、信息采集模块和控制模块,其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汽车转向器上集成带有编码器的模块;(2)汽车在拐弯的时候转向器随着方向盘运动,并带动编码器动作;(3)通过采集模块收集到的编码器变化范围传输到行车电脑;(4)在行车电脑中预置伺服电机控制程序,待编码器变化到触发范围时,程序启动控制模块动作;(5)柔性镜面在电动拉杆的作用下形成曲凸面镜,为驾驶员提供更大的视野。本专利技术的无死角后视镜,其工作过程如下:在汽车进入转弯之后,由汽车的行车控制中心判断车子转弯的角度,由行车电脑控制后视镜壳中的电动拉杆伸缩,拉杆底座带动柔性镜面发生形变,形成曲凸面镜,可以为司机提供更大的后视视野,消除驾驶死角。待正常直线行驶时,电动拉杆伸直使“曲凸面镜”返回到直线行驶的状态,流程结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后视镜可以在拐弯或者倒车的时候,根据行车拐弯的角度或者倒车的具体情况来同步调整柔性镜面的运动角度,以达到更好的观察视角,能很好的解决在前行或倒车过程中转弯的死角问题,为驾驶员提供良好的视野条件,减少了事故的发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立体图;图3为图1的透视图;图4为图1中柔性镜面和拉伸机构的后视图;图5为行车控制中心的结构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柔性镜面变化的状态图;图中:1.后视镜支架,2.镜壳,3.柔性镜面,31.直线镜面,32.可变形镜面,4.背板,5.导板,6.电动拉杆支架,7.电动拉杆,8.拉杆底座,9.轴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死角后视镜,包括后视镜支架1,以及安装在后视镜支架1上的镜壳2,所述镜壳2内安装有一柔性镜面3和背板4,所述背板4安装在柔性镜面3背部的一边;所述柔性镜面3的另一边设置有拉伸机构,所述拉伸机构拉动柔性镜面发生形变并形成曲面镜。所述柔性镜面3由直线镜面31和可变形镜面32组成,所述直线镜面31的背部由背板4固定,所述可拉伸机构安装在可变形镜面32的背部。所述直线镜面31和可变形镜面32的镜面长度比为13:7,本专利的直线镜面31和可变形镜面32的长度之比为优选方案,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车的大小以及车型而设置其他合理的比例尺寸。在本专利中所述拉伸机构包括电动拉杆支架6、电动拉杆7、拉杆底座8和轴销9;所述电动拉杆7通过电动拉杆支架6与镜壳2固定在一起,电动拉杆7通过轴销9和拉杆底座8连接,所述拉杆底座8与柔性镜面3连接在一起。在所述电动拉杆7内部设置有一微型伺服电机控制拉杆伸缩,带动拉杆底座8伸缩,拉杆底座8拉动柔性镜面3运动形成一曲面镜。所述可变形镜面32为可产生形变的新型柔性玻璃,可变形镜面32最大变形处切线与直线镜面31之间的夹角为15°,本专利的可变形镜面32和直线镜面31之间的夹角可为0°~15°之间,可根据拐弯角度来调节可变形镜面32的具体角度。作为优选,还包括导板5,所述导板5设置在背板4的侧边,位于柔性镜面3的变形处,是在镜面运动时用于支撑弯曲部分的连接处。如图5-6所示,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用于控制无死角后视镜的控制方法,其包括一行车控制中心,所述行车控制中心包括行车电脑、编码器、信息采集模块和控制模块,其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汽车转向器上集成带有编码器的模块;(2)汽车在拐弯的时候转向器随着方向盘运动,并带动编码器动作;(3)通过采集模块收集到的编码器变化范围传输到行车电脑;(4)在行车电脑中预置伺服电机控制程序,待编码器变化到触发范围时,程序启动控制模块动作;(5)柔性镜面在电动拉杆的作用下形成曲凸面镜,为驾驶员提供更大的视野。本专利技术的无死角后视镜,其工作过程如下:在汽车进入转弯之后,由汽车的行车控制中心判断车子转弯的角度,由行车电脑控制后视镜壳中的电动拉杆伸缩,拉杆底座带动柔性镜面发生形变,形成曲凸面镜,可以为司机提供更大的后视视野,消除驾驶死角。待正常直线行驶时,电动拉杆伸直使“曲凸面镜”返回到直线行驶的状态,流程结束。本专利技术的后视镜可以在拐弯或者倒车的时候,根据行车拐弯的角度或者倒车的具体情况来同步调整柔性镜面的运动角度,以达到更好的观察视角,能很好的解决在前行或倒车过程中转弯的死角问题,为驾驶员提供良好的视野条件,减少了事故的发生。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死角后视镜,包括后视镜支架(1),以及安装在后视镜支架(1)上的镜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壳(2)内安装有一柔性镜面(3)和背板(4),所述背板(4)安装在柔性镜面(3)背部的一边;所述柔性镜面(3)的另一边设置有拉伸机构,所述拉伸机构拉动柔性镜面(3)发生形变并形成曲面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死角后视镜,包括后视镜支架(1),以及安装在后视镜支架(1)上的镜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壳(2)内安装有一柔性镜面(3)和背板(4),所述背板(4)安装在柔性镜面(3)背部的一边;所述柔性镜面(3)的另一边设置有拉伸机构,所述拉伸机构拉动柔性镜面(3)发生形变并形成曲面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死角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镜面(3)由直线镜面(31)和可变形镜面(32)组成,所述直线镜面(31)的背部由背板(4)固定,所述可拉伸机构安装在可变形镜面(32)的背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死角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镜面(31)和可变形镜面(32)的镜面长度比为13: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死角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机构包括电动拉杆支架(6)、电动拉杆(7)、拉杆底座(8)和轴销(9);所述电动拉杆(7)通过电动拉杆支架(6)与镜壳(2)固定在一起,电动拉杆(7)通过轴销(9)和拉杆底座(8)连接,所述拉杆底座(8)与柔性镜面(3)连接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死角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拉杆(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强王凯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海强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