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液冷气缸缸体及具有该缸体的发动机液冷汽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6962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6 2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液冷气缸缸体及具有该缸体的发动机液冷汽缸,所述缸本体中部设置有燃烧腔;所述燃烧腔下端为开口,上端向外延伸设置有点火安装孔;所述燃烧腔内壁设置有与燃烧腔分隔且开口向上的第一冷却液腔,所述缸本体侧壁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出气部,所述出气部中部设置有与燃烧腔通气的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的内壁设置有与出气通道分隔的第二冷却液腔,所述出气部设置有联通第二冷却液腔的进水口;所述第二冷却液腔上端设置有与第一冷却液腔联通的进液开口。本设计出气部的第二冷却液腔可以增加冷却液与缸本体的热交换面积,提高冷却效率;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生产成本低。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ngine liquid cooled cylinder body and an engine liquid cooled cylinder with the cylinder bod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ngine liquid-cooled cylinder block and an engine liquid-cooled cylinder with the cylinder block, where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cylind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ombustion chamber; the lower end of the combustion chamber is an opening, and the upper end extends outward with a little fire mounting hole;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combustion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olant separated from the combustion chamber and the opening is upward. The side wall of the cylind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outward projecting air outlet, and the middle part of the air outlet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outlet passage ventilated with a combustion chamber. The inner wall of the air outlet passage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coolant chamber separated from the air outlet passage, and the air outlet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let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coolant chamber. The upper end is provided with a liquid inlet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cooling liquid cavity. The second coolant chamber in the air part of the design can increase the heat exchange area between the coolant and the cylinder body and improve the cooling efficiency;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easy to manufacture, and the production cost is 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液冷气缸缸体及具有该缸体的发动机液冷汽缸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汽缸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液冷气缸缸体及具有该缸体的发动机液冷汽缸。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发动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发动机的精密程度越来越高,汽缸作为发动机的核心零部件,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汽缸需要在高温高压的情况下工作,汽缸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由于热负荷过高而出现裂纹等缺陷。为了保证发动机的可靠运行,通常是通过液冷技术进行散热,但是普通的汽缸水冷设计结构复杂,零部件多,生产制造成本高,冷却效果也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冷却效果好的发动机液冷气缸缸体。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缸本体,所述缸本体中部设置有燃烧腔;所述燃烧腔下端为开口,上端向外延伸设置有点火安装孔;所述燃烧腔内壁设置有与燃烧腔分隔且开口向上的第一冷却液腔,所述缸本体侧壁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出气部,所述出气部中部设置有与燃烧腔通气的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的内壁设置有与出气通道分隔的第二冷却液腔,所述出气部设置有联通第二冷却液腔的进水口;所述第二冷却液腔上端设置有与第一冷却液腔联通的进液开口。进一步,所述进液开口设置有两个且呈对称设置,进液开口中间设置有第二隔断部,所述第一冷却液腔在两个进液开口中间设置有第一隔断部。进一步,所述缸本体设置有联通燃烧腔用于安装减压阀的泄气孔。进一步,所述进水口设置有两个且呈对称设置,其中一个进水口连接有水泵,另一个进水口通过防水螺栓连接以密封。进一步,所述缸本体底部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发动机液冷汽缸,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液冷气缸缸体,所述缸本体上端安装有缸盖,所述缸盖设置有与第一冷却液腔联通的出水口,所述出气部的端部连接有盖住第二冷却液腔的端盖。进一步,所述端盖和出气部在第二冷却液腔的内外两侧均设置有对应的螺栓孔以通过螺栓固定。进一步,所述进液开口与出水口相对设置。进一步,所述出水口安装有出水接头,所述进水口安装有进水接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出气部的第二冷却液腔可以增加冷却液与缸本体的热交换面积,提高冷却效率;本设计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生产成本低。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发动机液冷汽缸的安装状态分解示意图;图2是发动机液冷汽缸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发动机液冷汽缸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图5是发动机液冷汽缸的正视图;图6是图5的B-B剖视图;图7是发动机液冷气缸缸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照图1至图7,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发动机液冷气缸缸体,所述缸本体1中部设置有燃烧腔11,燃烧腔11下端为开口,燃烧腔11上端顶部向外延伸设置有点火安装孔14,点火安装孔14用于安装点火装置以便给燃烧腔11内的燃气进行点火。所述燃烧腔11内壁设置有第一冷却液腔111;第一冷却液腔111上端为开口,下端封闭,第一冷却液腔111与燃烧腔11中间隔着一层金属用于传递热量,且第一冷却液腔111与燃烧腔11轮廓匹配对应以使各部位导热均匀。所述缸本体1侧壁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出气部12,出气部12设置在缸本体1中部,所述出气部12中心设置有与燃烧腔11通气的出气通道122,所述出气通道122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冷却液腔121;第二冷却液腔121与出气通道122不相通,中间夹着一层金属壁以传递热量,第二冷却液腔121围绕着出气通道122的轮廓设置。所述出气部12设置有联通第二冷却液腔121的进水口123,当然进水口123的位置并不受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需求进行设置;所述第二冷却液腔121上端设置有与第一冷却液腔111联通的进液开口1211,本实施例中,进水口123设置在出气部12上端且在进液开口1211下方。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123设置有两个且呈对称设置,其中一个进水口123连接有水泵,另一个进水口123通过防水螺栓7连接以密封,在液冷水路的设置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方便设置管道的进水口123连接水泵,当然如果需要加大进液量,两个进水口123都可以接入水泵来进行送水。本实施例中,缸本体1是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固定,具体地,所述缸本体1底部设置有多个安装孔13。机器工作时,冷却液从进水口123进入第二冷却液腔121,通过进液开口1211进入到第一冷却液腔111,最后通过与之对应设置的出水口出去,完成液冷散热。本实施例中,为了液体流动均匀,避免部分液体一直停留在第一冷却液腔111或第二冷却液腔121中,所述进液开口1211设置有两个且呈对称设置,进液开口1211中间设置有第二隔断部1212,第二隔断部1212阻断第二冷却液腔121的液体在两个进液开口1211中间流通,将第二冷却液腔121从第二隔断部1212处隔开,使得液体不能通过第二隔断部1212。相应地所述第一冷却液腔111在两个进液开口1211中间设置有第一隔断部1111,第一隔断部1111阻断第一冷却液腔111的液体在两个进液开口1211的中间流通,使得液体不能通过第一隔断部1111,为了保证第一隔断部1111能起到隔断阻流的效果,缸盖3底面设置有与第一隔断部1111贴合的筋肋。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该发动机液冷气缸缸体的发动机液冷汽缸,所述出气部12的端部连接有盖住第二冷却液腔的端盖2。为了保证端盖2处的密封性,本实施例中,所述端盖2和出气部12在第二冷却液腔121的内外两侧均设置有对应的螺栓孔以通过螺栓固定,即将第二冷却液腔121的内外侧均设置有螺栓压紧以保证其密封性。所述缸本体1上端安装有缸盖3,所述缸盖3设置有与第一冷却液腔111联通的出水口31,缸盖3用于密封第一冷却液腔111且仅设置有出水口31作为第一冷却液腔111与外界联通的唯一通道,本实施例中仅有一个出水口31,但出水口31的数量并不受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需求设置出水口31的数量。为了保证液体的流通性,所述进液开口1211与出水口31相对设置,使得液体的流动方向不会有太大的变动,以使液体能均匀的排出,避免部分液体由于流通方向的变动过大造成流通障碍而一直停留在汽缸内,导致散热效率下降。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安装冷却管路,所述出水口31安装有出水接头4,所述进水口123安装有进水接头6,出水接头4和进水接头6的一端分别与出水口31和进水口123螺纹连接,另一端的表面均设置有便于管路连接的凹凸状,进水接头6的中心孔面积约为进液开口1211的1.5倍,当然这个不受具体限制,通常进水接头6的中心孔面积要大于进液开口1211。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燃烧腔内的压力过大而影响汽缸的工作,所述缸本体1设置有联通燃烧腔11的泄气孔112;泄气孔112一端联通燃烧腔11,另一端联通外部空气,泄气孔112安装有减压阀5,当燃烧腔11内气压过大,可控制减压阀5打开以进行泄气减压,保证汽缸的良好运行。当汽缸工作时,冷却液从进水口123进入,由于第二隔断部的作用,一部分从左侧的进液开口1211进入第一冷却液腔111,一部分从第二冷却液腔121的下方绕过从右侧的进液开口1211进入第一冷却液腔111,若没有第二隔断部1212的作用,液体从进水口123进入后,液体绝大部分会直接从左边直接进入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液冷气缸缸体,包括缸本体(1)所述缸本体(1)中部设置有燃烧腔(11);所述燃烧腔(11)下端为开口,上端向外延伸设置有点火安装孔(14);所述燃烧腔(11)内壁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一冷却液腔(111),其特征在于:所述缸本体(1)侧壁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出气部(12),所述出气部(12)中部设置有与燃烧腔(11)通气的出气通道(122),所述出气通道(122)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冷却液腔(121),所述出气部(12)设置有联通第二冷却液腔(121)的进水口(123);所述第二冷却液腔(121)上端设置有与第一冷却液腔(111)联通的进液开口(12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液冷气缸缸体,包括缸本体(1)所述缸本体(1)中部设置有燃烧腔(11);所述燃烧腔(11)下端为开口,上端向外延伸设置有点火安装孔(14);所述燃烧腔(11)内壁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一冷却液腔(111),其特征在于:所述缸本体(1)侧壁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出气部(12),所述出气部(12)中部设置有与燃烧腔(11)通气的出气通道(122),所述出气通道(122)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冷却液腔(121),所述出气部(12)设置有联通第二冷却液腔(121)的进水口(123);所述第二冷却液腔(121)上端设置有与第一冷却液腔(111)联通的进液开口(12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液冷气缸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开口(1211)设置有两个且呈对称设置,进液开口(1211)中间设置有第二隔断部(1212),所述第一冷却液腔(111)在两个进液开口(1211)中间设置有第一隔断部(11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液冷气缸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缸本体(1)设置有联通燃烧腔(11)并用于安装减压阀(5)的泄气孔(1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光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