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轨道梁侧模板的调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09585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轨道梁侧模板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先找出台车Ⅶ、模具室各自的纵横中轴线,并使其重合后做垂线;再调整两到模具室中心线设定的距离;调整模具室侧模吊具Ⅳ距离;调整精调装置Ⅱ,使各侧模精调整装置Ⅱ与其基准线距离相等。本发明专利技术简单易行,生产效率高,能保证单轨道梁的几何尺寸。(*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造混凝土梁的侧模的调整方法。在制造单轨道梁时采用模板用混凝土浇注成型,因此侧模板零位的调整,对制造单轨道梁的几何尺寸以及生产制造速度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单轨道梁侧模板零位的调整,采用15对粗调顶配合15对精调顶进行调试,这种方法由于基准定位点多,操作工作量大,因此费工费时,生产效率低,并且单轨道梁的几何尺寸不易保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它简单易行,生产效率高,能保证单轨道梁的几何尺寸。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先找出台车VII、模具室各自的纵横中轴线,并使其重合后做垂线;再调整两到模具室中心线设定的距离;调整模具室侧模吊具IV距离;调整精调装置II,使各侧模精调整装置II与其基准线距离相等。找出台车VII、模具室各自的纵横中轴线,并使其重合后做垂线,用以下步骤将台车VII推进模具室,使台车VII纵横中轴线与模具室纵横中轴线重合;台车VII所对应的模具室中轴线做一标记,以所述的表记为基准用吊锤IX作垂线。调整侧模中心线间距至需要设定的距离,用以下步骤松开1号至15号模具室的精调整装置II固定夹,转动1、15号对应粗调整装置III螺杆,调整侧模至模具室中心线间距到需要设定的距离,保持模具室侧模1-15号轴线精调整装置II的标尺刻度始终处于零位。调整模具室侧模吊具IV距离,用以下步骤以侧模1、5、8、11、15内侧下部精调整装置II中心点为基准,以台车VII表面为零点,调整模具室侧模5-8、10-13轴线的吊具IV使上述各基准点到台车VII表面零点为360mm,锁定吊具IV。调整精调装置II,使各侧模精调整装置II与其基准线距离相等,有以下步骤在模具室侧模内侧1-15轴线间两端1、15用垫块IX固定钢丝绳X并使钢丝绳侧模表面为一固定距离,以拉直的钢丝绳X为基准,使侧模精调整装置II对应点内表面离钢丝绳X等模具室侧模于1、15轴线处钢丝绳X距该处侧模内表面距离。本专利技术由于基准点定位少,操作方便,因此简单易行;零位调整程序少,因此调整时间快,生产效率高;另外在模板两端定位梁宽,在台车中心线上定位中轴线,因此能保证单轨道梁的几何尺寸。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模具室的平面布置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模具室正立面图;图3为图1的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侧模板的立面图参见图3。在调整侧模板零位时,先将台车VII推进模具室,使台车VII与纵横中轴线与模具室纵横中轴线重合;在侧模中线定位装置所对应的模具室中轴线处做一标记,用吊线锤XI以所述标记为基准做一垂线。参见图1、图2和图3。松开1、15号轴线粗调整装置III固定夹,利用侧模精调整装置II的螺杆调整侧模离中心线的距离为设定值,并保持侧模1-15轴线精调整装置II的标尺处于零位。调整侧模起吊高度,以侧模1、5、8、11、15内侧下精调整装置中心点为基准,台车VII表面为零点,调整5-8、11-13轴线吊具IV使其各基准点到零点距离为360mm,锁定吊具IV。参见图4。在模板内侧1和15间栓一钢丝绳X,用中间模板9固定钢丝绳X并使钢丝绳X离侧模表面为固定距离,以拉直的钢丝绳X为基准,依次调整2-14上下精调整装置II,使侧模精调整装置对应点内表面离钢丝绳X的距离等于1-15轴线处钢丝绳X距该处侧模内表面距离,即将零位调整完毕。生产直线单轨道梁的侧模调整方法为A.松开已被调零的各精调装置II固定夹,分别用1、5、8、11、15轴线粗调整装置III将侧模后退150mm,此时在1、15、5、8、11轴线处,按顺序反复操作精调整装置II,使侧模后退,每次后退量<16mm;B.当粗调整装置III达到预定位置后,将已经扎好钢筋的台车VII推进模具室固定,夹紧精调整装置II固定夹,分别用1、5、8、11、15轴线粗调整装置III将侧模前进150mm,此松开在1、15、5、8、11轴线处粗调装置固定夹,按顺序反复操作精调整装置II,将侧模推至离模具室中心线425mm处,使侧模离模具室中心线距离425mm误差符合要求后,即完成浇注单轨道梁的模板的调整工作。生产曲线单轨道梁的侧模调整方法为A.松开已被调零的各精调装置II固定夹,分别用1、5、8、11、15轴线粗调整装置III将侧模后退,此时在1、15、5、8、11轴线处,按顺序反复操作精调整装置II,使侧模后退,每次后退量<16mm;B.台车进入模具室后,使台车中心线与模具室中心线重合后固定。C.曲线内侧的调整a.调整1、5、8、11、15轴线处粗调整装置III,当1、15轴线处粗调整装置III到达设定位置后,固定精调整装置II的固定夹,松开1、15轴线处粗调整装置III的固定夹。调整5、8、11轴线处粗调整装置III到达设定位置后,松开粗调整装置III的固定夹,按2、11;3、13;5、11;6、10;7、9;8轴线的先后次序固定各侧模精调整装II置,微调精调整装置II,使其达到设定的曲线半径位置。D.曲线外侧的调整a.调整1、5、8、11、15轴线处粗调整装置III,当8轴线处粗调整装置III到达设定位置后,固定精调整装置II的固定夹,松开8轴线处粗调整装置III的固定夹。调整5、8、11轴线处粗调整装置III到达设定位置后,松开粗调整装置的固定夹,当1、15轴线处粗调装置达到设定位置后,按2、11;3、13;5、11;6、10;7、9;8轴线的先后次序固定各侧模精调整装置II,微调精调整装置II,使其达到设定的曲线半径位置。b.台车进入模具室固定后,松开各精调整装置II固定夹,固定粗调整装置III固定夹,调整1、5、8、11、15轴线粗调整装置III,使侧模前进,当8轴线粗调整达到设定位置后,松开粗调整装置III固定夹,固定8轴线精调整装置II固定夹。调试1、5、11、15轴线的粗调整装置III,使侧模前进,当5、11轴线粗调整装置III达到设定位置后,松开粗调整装置III固定夹,固定5、11轴线精调整装置II固定夹,同样的方法调试1、15轴线的粗调整装置III,使侧模前进,当1、15轴线粗调整装置III达到设定位置后,松开粗调整装置III固定夹,固定1、15轴线精调整装置II固定夹。c.按2、14;3、13;4、12;5、11;6、10;7、9的次序进行固定精调整装置,然后微调各精调整装置,以达到设定的曲线半径。e.恢复侧模的方法,按推进弯曲侧模时相反步骤进行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先找出台车VII、模具室各自的纵横中轴线,并使其重合后做垂线;再调整两到模具室中心线设定的距离;调整模具室侧模吊具IV距离;调整精调装置II,使各侧模精调整装置II与其基准线距离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找出台车VII、模具室各自的纵横中轴线,并使其重合后做垂线,用以下步骤将台车VII推进模具室,使台车VII纵横中轴线与模具室纵横中轴线重合;台车VII所对应的模具室中轴线做一标记,以所注的标记为基准用吊锤IX作垂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调整两到模具室中心线设定的距离,用以下步骤松开1号至15号模具室的精调整装置II固定夹,转动1、15号对应粗调整装置III螺杆,调整侧模至模具室中心线间距到需要设定的距离,保持模具室侧模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轨道梁侧模板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先找出台车Ⅶ、模具室各自的纵横中轴线,并使其重合后做垂线;再调整两到模具室中心线设定的距离;调整模具室侧模吊具Ⅳ距离;调整精调装置Ⅱ,使各侧模精调整装置Ⅱ与其基准线距离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志明魏成华刘义涛刘昆林毛自荐郑伦王晓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