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三明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尾气吸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5637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尾气吸收装置,涉及实验器械技术领域。其中,包括用以供洗涤液流入的进液管、用以供尾气排入的进气管、以及与进液管和进气管分别连通的排液管,所述洗涤液用以在所述排液管内吸附所述尾气的杂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内配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含旋转轴、使旋转轴可转动地支撑于排液管内的多个固定机构、位于排液管的进液端且可随旋转轴转动的搅拌叶片、位于排液管的排液端且固定于旋转轴上的螺旋板、以及位于螺旋板上的若干挡板;所述洗涤液沿排液端流出时可推动该些挡板以使螺旋板带动旋转轴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尾气吸收装置可以有效保证尾气的吸收效果、不需要外加动力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尾气吸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实验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尾气吸收装置。
技术介绍
在绿色环保的严格要求下,解决空气污染问题已经势在必行。在有机合成实验中,不仅会产生废液,也会产生有毒和有害的尾气。常用的尾气吸收方法是将尾气直接导入水中以实现将其溶解于水中,但是目前尾气吸收装置构造不合理且直接导入水中后难免会因为搅拌不充分等各种原因会导致尾气泄露,不仅污染环境,同时也危害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现有的吸收装置都需要外加动力来对进行搅拌以实现更好的吸收效果,这样也浪费了很多的能源。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既可以有效保证吸收效果、不需要外加动力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的尾气吸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既可以有效保证吸收效果、不需要外加动力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的尾气吸收装置,旨在改善现有的尾气吸收装置需要单独外加动力进行搅拌,吸收过程和尾气输送过程不在同一地方容易导致尾气泄露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尾气吸收装置,包括用以供洗涤液流入的进液管、用以供尾气排入的进气管、以及与进液管和进气管分别连通的排液管,所述洗涤液用以在所述排液管内吸收所述进气管排出的尾气,所述排液管内配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含旋转轴、使旋转轴可转动地支撑于排液管内的多个固定机构、位于排液管的进液端且可随旋转轴转动的搅拌叶片、位于排液管的排液端且固定于旋转轴上的螺旋板、以及位于螺旋板上的若干挡板;所述洗涤液沿排液端流出时可推动该些挡板以使螺旋板带动旋转轴转动。作为进一步改进,各所述固定机构包含套设于旋转轴上的轴承、套设于轴承上的固定套、以及连接固定套和排液管内壁的固定杆。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挡板交错设置于所述螺旋板上,所述挡板与所述洗涤液在所述螺旋板上的流通方向的夹角范围为60°~90°。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液管和进气管的长度范围为50mm~100mm,所述排液管的长度范围为200mm~300mm。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液管和所述进气管的口径范围为5mm~15mm,所述排液管的口径范围为4mm~10mm。作为进一步改进,定义所述进液管与进气管的夹角为α,其中α的角度范围为60°~120°。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液管包括在液体流通方向上依次相连接的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所述搅拌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部内,所述第二管部的管径在液体流通方向上逐渐变小。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液管、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排液管的材质为PC。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一种尾气吸收装置整体采用在排液管内设置有搅拌机构的结构可以有效实现利用洗涤液的液体流动的动能来带动搅拌叶片旋转,通过在螺旋板上设置与螺旋板基本垂直的挡板可以有效加大洗涤液对挡板的冲击力,从而更好地通过螺旋板的旋转带动旋转轴的旋转,最终实现搅拌叶片的自动旋转,可以省去外加的动力装置来驱动搅拌叶片进行搅拌,节约能源,同时将搅拌机构设置于出气管中也可以避免将尾气输入到反应罐中导致出现尾气泄露的问题,实验尾气在排液管中便可充分溶解于洗涤液中,吸收效果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尾气吸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尾气吸收装置中排液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进气管10、进液管20、排液管30、第一管部31、第二管部32、搅拌机构40、旋转轴41、固定机构42、搅拌叶片43、螺旋板44、挡板45、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考图1至图2,实施例中,一种尾气吸收装置,包括用以供洗涤液流入的进液管20、用以供尾气排入的进气管10、以及与进液管20和进气管10分别连通的排液管30,所述洗涤液用以在所述排液管30内吸收所述进气管10排出的尾气,所述排液管30内配置有搅拌机构40,所述搅拌机构40包含旋转轴41、使旋转轴41可转动地支撑于排液管30内的多个固定机构42、位于排液管30的进液端且可随旋转轴41转动的搅拌叶片43、位于排液管30的排液端且固定于旋转轴41上的螺旋板44、以及位于螺旋板44上的若干挡板45;所述洗涤液沿排液端流出时可推动该些挡板45以使螺旋板44带动旋转轴41转动。整体采用在排液管30内设置有搅拌机构40的结构可以有效实现利用洗涤液的液体流动的动能来带动搅拌叶片43旋转,通过在螺旋板44上设置与螺旋板44基本垂直的挡板45可以有效加大洗涤液对挡板45的冲击力,从而更好地通过螺旋板44的旋转带动旋转轴41的旋转,最终实现搅拌叶片43的自动旋转,可以省去外加的动力装置来驱动搅拌叶片43进行搅拌,节约能源,同时将搅拌机构40设置于出气管中也可以避免将尾气输入到反应罐中导致出现尾气泄露的问题,实验尾气在排液管30中便可充分溶解于洗涤液中,吸收效果好。进一步地,各所述固定机构42包含套设于旋转轴41上的轴承、套设于轴承上的固定套、以及连接固定套和排液管30内壁的固定杆,所述旋转轴41可在螺旋板44的带动下实现在轴承中的旋转,具体的,固定机构4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可根据搅拌机构40的大小灵活选择可以达到稳固固定效果的固定机构42数量。请参考图2,实施例中,所述挡板45交错设置于所述螺旋板44上,所述挡板45的宽度呈所述螺旋板44的宽度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所述挡板45的底端固定设置于所述螺旋板44上,具体的,所述挡板45与所述洗涤液在所述螺旋板44上的流通方向的夹角范围为60°~90°,采用这样的夹角设置可以有效保证洗涤液在排液管30内流通时可以对挡板45起到显著的冲击作用,从而更好地带动搅拌叶片43旋转。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尾气吸收装置,包括用以供洗涤液流入的进液管、用以供尾气排入的进气管、以及与进液管和进气管分别连通的排液管,所述洗涤液用以在所述排液管内吸收所述进气管排出的尾气,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内配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含旋转轴、使旋转轴可转动地支撑于排液管内的多个固定机构、位于排液管的进液端且可随旋转轴转动的搅拌叶片、位于排液管的排液端且固定于旋转轴上的螺旋板、以及位于螺旋板上的若干挡板;所述洗涤液沿排液端流出时可推动该些挡板以使螺旋板带动旋转轴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气吸收装置,包括用以供洗涤液流入的进液管、用以供尾气排入的进气管、以及与进液管和进气管分别连通的排液管,所述洗涤液用以在所述排液管内吸收所述进气管排出的尾气,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内配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含旋转轴、使旋转轴可转动地支撑于排液管内的多个固定机构、位于排液管的进液端且可随旋转轴转动的搅拌叶片、位于排液管的排液端且固定于旋转轴上的螺旋板、以及位于螺旋板上的若干挡板;所述洗涤液沿排液端流出时可推动该些挡板以使螺旋板带动旋转轴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固定机构包含套设于旋转轴上的轴承、套设于轴承上的固定套、以及连接固定套和排液管内壁的固定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交错设置于所述螺旋板上,所述挡板与所述洗涤液在所述螺旋板上的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武滔牛玉吴红燕
申请(专利权)人:三明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