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4312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0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包括:管片本体、预留孔、纵向手孔;所述管片本体内弧面的中部设置有预留孔;所述管片本体内弧面的下部设置有纵向手孔,且纵向手孔与纵向螺栓孔相连通;所述管片本体的上部设置有纵向预埋螺母,且纵向预埋螺母与纵向螺栓孔相连通;所述管片本体内弧面的一侧设置有环向手孔,且环向手孔与环向螺栓孔相连通;所述管片本体的另一侧设置有环向预埋螺母,且环向预埋螺母与环向螺栓孔相连通。通过以上结构上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剪力传递可靠,便于拼装,降低管片破损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
技术介绍
盾构隧道衬砌结构是由若干管片通过环向螺栓与纵向螺栓拼装而组成的,因此管片接头的设计是盾构隧道设计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圆形隧道中管片接头主要以承受弯矩与轴力为主,而在非圆形隧道如矩形盾构隧道中的管片接头则主要以承受弯矩与剪力为主。现有的动管片衬砌通常采用环形企口,无法保证剪力的可靠传递,此外管片之间不易拼装,使得拼装效率较低,提高了施工难度,另外对管片施加顶力时,会出现局部接触应力集中,导致管片局部压损,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无法保证剪力的可靠传递,不易拼装,管片容易受力破损的问题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方案所达成:一种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包括:管片本体、预留孔、纵向手孔、纵向螺栓孔、环向手孔、环向螺栓孔、纵向预埋螺母、纵接榫、卯眼、纵接榫槽、榫头、衬垫板、环接榫槽、环接榫、防水密封圈、环向预埋螺母;所述管片本体内弧面的中部设置有预留孔;所述管片本体内弧面的下部设置有纵向手孔,且纵向手孔与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包括:管片本体(1)、预留孔(2)、纵向手孔(3)、纵向螺栓孔(4)、环向手孔(5)、环向螺栓孔(6)、纵向预埋螺母(7)、纵接榫(8)、卯眼(9)、纵接榫槽(10)、榫头(11)、衬垫板(12)、环接榫槽(13)、环接榫(14)、防水密封圈(15)、环向预埋螺母(16);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片本体(1)内弧面的中部设置有预留孔(2);所述管片本体(1)内弧面的下部设置有纵向手孔(3),且纵向手孔(3)与纵向螺栓孔(4)相连通;所述管片本体(1)的上部设置有纵向预埋螺母(7),且纵向预埋螺母(7)与纵向螺栓孔(4)相连通;所述管片本体(1)内弧面的一侧设置有环向手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包括:管片本体(1)、预留孔(2)、纵向手孔(3)、纵向螺栓孔(4)、环向手孔(5)、环向螺栓孔(6)、纵向预埋螺母(7)、纵接榫(8)、卯眼(9)、纵接榫槽(10)、榫头(11)、衬垫板(12)、环接榫槽(13)、环接榫(14)、防水密封圈(15)、环向预埋螺母(16);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片本体(1)内弧面的中部设置有预留孔(2);所述管片本体(1)内弧面的下部设置有纵向手孔(3),且纵向手孔(3)与纵向螺栓孔(4)相连通;所述管片本体(1)的上部设置有纵向预埋螺母(7),且纵向预埋螺母(7)与纵向螺栓孔(4)相连通;所述管片本体(1)内弧面的一侧设置有环向手孔(5),且环向手孔(5)与环向螺栓孔(6)相连通;所述管片本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环向预埋螺母(16),且环向预埋螺母(16)与环向螺栓孔(6)相连通;所述管片本体(1)的环肋面上分别设置有纵接榫(8)与纵接榫槽(10);所述纵接榫(8)上开设有卯眼(9);所述纵接榫槽(10)内设置有榫头(11)与衬垫板(12),且衬垫板(12)与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雄伟王二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星火管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