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2354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19:06
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框架,包括:轨道,轨道具有前部、与前部隔开的后部、以及位于前部和后部之间的中间部;发动机架,发动机架附接到前部并从前部横向延伸;前部和后部各自焊接到中间部;并且中间部具有比前部的隔距更薄的隔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车辆框架,以至少实现在正面碰撞的情况下提供有益的能量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框架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框架。
技术介绍
机动车辆可具有框架车身(body-on-frame)结构或一体式车身结构。对于框架车身结构,车辆框架支撑与车辆框架构成单独部件的车身。车身覆盖并附接到车辆框架。对于一体式车身结构,车辆的底盘和车身是单个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车辆框架,以至少实现在正面碰撞的情况下提供有益的能量吸收。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框架,包括:轨道,轨道具有前部、与前部隔开的后部、以及位于前部和后部之间的中间部;发动机架,发动机架附接到前部并从前部横向延伸;前部和后部各自焊接到中间部;并且中间部具有比前部的隔距更薄的隔距。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间部的隔距比后部的隔距更薄。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前部和后部的隔距各自在3.6mm至4.4mm的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间部的隔距在2.2mm至3.2mm的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轨道是管状的。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前部的材料比中间部的材料具有更高的屈服强度。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后部的材料比中间部的材料具有更高的屈服强度。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前部的材料和后部的材料具有在45ksi至55ksi的范围内的屈服强度。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间部的材料具有在30ksi至40ksi的范围内的屈服强度。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前部、中间部和后部分别是钢。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间部激光焊接到前部的后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前部包括焊接在一起的内前部和外前部,并且中间部包括焊接在一起的内中间部和外中间部。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连接内前部和内中间部的焊缝与连接外前部和外中间部的焊缝隔开。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内中间部位于发动机架与外中间部之间,并且内中间部的隔距小于外中间部的隔距。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进一步包括驾驶室安装支架,驾驶室安装支架附接到中间部。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进一步包括:第二轨道,第二轨道具有前部、与前部隔开的后部、以及位于前部和后部之间的中间部;其中,发动机架附接到第二轨道的前部并从第二轨道的前部横向延伸;第二轨道的前部和后部各自焊接到第二轨道的中间部;并且第二轨道的中间部具有比第二轨道的前部的隔距更薄的隔距。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在正面碰撞的情况下提供有益的能量吸收。附图说明图1是车辆的立体图。图2是车辆的车辆框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3是车辆框架的一部分的顶视图。图4是车辆框架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图5是车辆框架的轨道的中间部的下侧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附图,其中在多个附图中相同的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用于车辆30的车辆框架32包括轨道34和发动机架40。轨道34具有前部36、与前部36隔开的后部44、以及位于前部36和后部44之间的中间部42。发动机架40横向地附接到前部36。前部36和后部44各自焊接到中间部42。中间部42具有比前部36的隔距(gauge)更薄的隔距。(“前”、“中间”和“后”表示相对于车辆向前方向的相对排列,但不一定位于车辆30内。例如,前部36、中间部42和后部44都可能在车辆30的前半部分中。)车辆框架32在正面碰撞的情况下提供有益的能量吸收。在正面碰撞期间,具有较薄隔距的中间部42可能在前部36和/或后部44之前就屈服。中间部42的屈服可减小与碰撞相关联的脉冲幅度。中间部42的屈服也可减少传递到车辆30的客舱46和客舱46内的任何乘客的能量的量。在碰撞期间,中间部42的屈服的定时可减少其他部件进入客舱46的侵入。参考图1,车辆30可以是皮卡车。车辆30具有框架车身结构;换句话说,车辆框架32支撑车身48,其是与车辆框架32分离的部件。如果车辆30是皮卡车,则车身48可包括独立的驾驶室50和货厢52或整体(即,单件)的车身48。参考图2至图4,车辆框架32包括两个轨道34。两个轨道34各自具有前部36、中间部42和后部44。轨道34的前部36、中间部42和后部44可连续地附接在一起,即,前部36附接到中间部42,中间部42附接到后部44,并且前部36与后部44隔开(即,未附接到或邻接后部44)。每个轨道34都可限定轴线A。每个轨道34都可具有前部36的前端82以及后部44的后端86,它们均平行于轴线A。每个轨道34都可具有位于前端82和后端86之间的弯曲部88。弯曲部88可在包括轴线A并且与发动机架40正交的平面P中定向。换句话说,弯曲部88可垂直定向并沿着车辆向前方向位于平面P中。每个前部36都从前部36的前端82延伸到后端84。每个前部36都可在平面P中具有双曲线形状54,其中前端82平行于轴线A,双曲线形状54的向上(上凹)段从前端82延伸,并且双曲线形状54的向下(下凹)段从向上段延伸到后端84。每个前部36都可包括焊接在一起的内前部56和外前部58。外前部58可相对于内前部56设置在外侧;也就是说,内前部56可在外前部58和发动机架40之间。车辆框架32包括两个中间部42。每个中间部42都可包括焊接在一起的内中间部60和外中间部62。外中间部62可相对于内中间部60设置在外侧;也就是说,内中间部60可在外中间部62和发动机架40之间。继续参考图2至图4,每个中间部42都焊接到前部36之一的后端84。焊缝64可连接内前部56和内中间部60,并且焊缝66可连接外前部58和外中间部62。连接内前部56与内中间部60的焊缝64可以和连接外前部58与外中间部62的焊缝66隔开;换句话说,焊缝64、66并不成排。轨道34因此更坚固,因为没有连续接缝围绕轨道34的管状形状延伸并且因为没有点将所有四个焊接部件接合在一起。每个中间部42都可激光焊接到前部36之一的后端84。激光焊接涉及通过使用激光将部件的边缘沿着焊缝一起熔化来接合部件。参考图2至图5,车辆框架32包括两个后部44。每个后部44都可包括焊接在一起的内后部68和外后部70。外后部70可相对于内后部68设置在外侧;也就是说,内后部68可在外后部70和发动机架40之间。每个后部44都焊接到中间部42之一。每个后部44都可激光焊接到中间部42之一。焊缝72可连接内中间部60和内后部68,焊缝74可连接外中间部62和外后部70。连接内中间部60与内后部68的焊缝72可以和连接外中间部62与外后部70的焊缝74隔开;换句话说,焊缝72、74并不成排。参考图2至图4,轨道34是管状的。换句话说,一个前部36、一个中间部42和一个后部44的每组形成连续的管。单个腔76延伸穿过前部36、中间部42和后部44。腔76由内前部56和外前部58、由内中间部60和外中间部62、以及内后部68和外后部70围绕。中间部42具有比前部36更薄的隔距,并且具有比后部44更薄的隔距。前部36和后部44可具有在3.6毫米至4.4毫米范围内(或约4.0毫米)的隔距。中间部42可具有在2.2毫米至3.2毫米范围内的隔距。内中间部60的隔距可小于外中间部62的隔距;更确切地说,内中间部60的隔距可约为2.6毫米,外中间部62的隔距可约为2.8毫米。“隔距”是指形成部件的板材的厚度(不是整体部件的厚度)。因此对于管状部件,隔距是部件的壁厚。对于具有不同板材或壁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所述轨道具有前部、与所述前部隔开的后部、以及位于所述前部和所述后部之间的中间部;发动机架,所述发动机架附接到所述前部并从所述前部横向延伸;所述前部和所述后部各自焊接到所述中间部;并且所述中间部具有比所述前部的隔距更薄的隔距。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1.18 US 15/408,5461.一种车辆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所述轨道具有前部、与所述前部隔开的后部、以及位于所述前部和所述后部之间的中间部;发动机架,所述发动机架附接到所述前部并从所述前部横向延伸;所述前部和所述后部各自焊接到所述中间部;并且所述中间部具有比所述前部的隔距更薄的隔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的隔距比所述后部的隔距更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和所述后部的隔距各自在3.6mm至4.4mm的范围内,并且所述中间部的隔距在2.2mm至3.2mm的范围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是管状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的材料比所述中间部的材料具有更高的屈服强度,并且所述后部的材料比所述中间部的材料具有更高的屈服强度,其中,所述前部的材料和所述后部的材料具有在45ksi至55ksi的范围内的屈服强度,并且所述中间部的材料具有在30ksi至40ks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约翰·马丁·尼特尔马尔万·阿哈默德·埃尔布凯利丹·约瑟夫·麦卡锡张荣茂艾玛尔·欧尔查恩
申请(专利权)人: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