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防撞梁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2314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防撞梁总成及车辆,所述后防撞梁总成包括后防撞梁本体,所述后防撞梁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后保险杠的后保安装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后防撞梁总成及车辆,不仅可使得后保险杠的受力通过后防撞梁总成均匀地传递至车身,避免后围产生应力集中,而且无需增加后围的厚度及提升其材质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来支撑后保险杠,利于整车的轻量化设计及减轻整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后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后保安装支架通常安装在车辆的后围总成上,为车辆的后保险杠提供安装点。但是,后保险杠安装在后围总成上,后保险杠的自身重力或其受到碰撞等冲击力时,容易在后围上产生应力集中,导致其变形或开裂。而且将后保险杠安装在后围总成上,需要提升后围板的材质以及厚度,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来安装后保险杠,这为整车的设计增加成本的同时,整车的重量也增加,不利于整车的轻量化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后防撞梁总成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将后保险杠安装在后围总成上导致后围应力集中以及整车的重量和成本增加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后防撞梁总成,所述后防撞梁总成包括后防撞梁本体,所述后防撞梁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后保险杠的后保安装支架。进一步的,所述后保安装支架包括长条状结构,所述长条状结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后防撞梁本体上,另一端向下伸出所述后防撞梁本体并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后保险杠的安装孔。进一步的,所述后保安装支架的向下伸出的一端朝向车辆的前方弯折。进一步的,所述后保安装支架为板状件,所述板状件上设置有向远离所述后防撞梁本体的方向凸起的加强凸部。进一步的,所述后保安装支架通过焊接固定在所述后防撞梁本体上。进一步的,所述后保安装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在焊接时将所述后保安装支架定位于所述后防撞梁本体的定位孔。进一步的,所述后防撞梁本体上设置有两个所述后保安装支架。进一步的,所述后防撞梁总成还包括分别固定在所述后防撞梁本体的两端的吸能盒,两个所述后保安装支架固定在两端的所述吸能盒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后保安装支架固定在所述后防撞梁本体的用于朝向车辆前方的一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不仅可使得后保险杠的受力通过后防撞梁总成均匀地传递到车身,避免在后围产生局部应力集中,导致变形及开裂;而且因后防撞梁本体的强度较高,将后保安装支架固定在后防撞梁本体上,能够保证后保安装支架安装处的强度,这样无需设置后围板的厚度和材质使其能够支撑后保险杠,利于整车的轻量化设计并节约成本。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上设置有后保险杠及如上所述的后防撞梁总成,其中,所述后保险杠固定在所述后防撞梁总成的所述后保安装支架上。所述车辆相对于现有技术与上述的后防撞梁总成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后防撞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后防撞梁总成处于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后保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后地板总成、后围总成及后防撞梁总成处于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防撞梁总成;2-后保安装支架;21-安装孔;22-定位孔;23-加强凸起;3-吸能盒;31-安装板;4-后围总成;5-后地板总成。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是在零部件在应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内”、“外”是指零部件轮廓的内外,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提供一种后防撞梁总成,如图1和图2所示,该后防撞梁总成包括后防撞梁本体1,其中,该后防撞梁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后保险杠的后保安装支架2。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后防撞梁本体1上设置后保安装支架2,从而使得车辆的后保险杠通过后保安装支架2安装在后防撞梁本体1上。相比现有技术中将后保险杠安装在车辆后围上的方式,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不仅可使得后保险杠的受力通过后防撞梁本体1均匀地传递到车身,避免后保险杠的重力或其它受力在后围产生局部应力集中,导致其变形及开裂;另外,因后防撞梁本体1的强度较高,将后保安装支架2固定在后防撞梁本体1上能够保证后保安装支架2安装处的强度,这样无需设置后围板的厚度和材质使其能够支撑后保险杠,利于整车的轻量化设计并节约成本。下面根据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后保安装支架2固定在所述后防撞梁本体1的用于朝向车辆前方的一侧。其中,“朝向车辆前方的一侧”是指该后防撞梁总成应用在车辆上时的方位。通常地,在后防撞梁本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吸能盒3,两个吸能盒3上分别设置有安装板31,后防撞梁总成可以通过安装板31固定在车辆纵梁的处于后围的一端。如图4所示,车辆的后地板总成5包括有车辆纵梁(图中未显示),车辆的纵梁连接到后围总成4上,后防撞梁总成的吸能盒3通过安装板31固定在后围总成4的具有车辆纵梁的部位。后防撞梁本体1上设置有两个后保安装支架2,以能够稳定地安装车辆的后保险杠。该两个后保安装支架2固定在两端的所述吸能盒3之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后保安装支架2的安装位置或数量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中的设置,后保安装支架2也可固定在后防撞梁总成的其它合适的位置,数量可设置一个或多个,在此并不限制。本实施方式中,后保安装支架2的具体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后保安装支架2包括长条状结构,该长条状结构的一端固定在后防撞梁本体1上,另一端向下伸出后防撞梁本体1并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后保险杠的安装孔21。其中,该安装孔21上可焊接螺母,在安装后保险杠时,直接通过螺栓将后保险杠拧在后保安装支架2上即可。该后保安装支架2具体可采用板状件,板状件上设置有向远离所述后防撞梁本体1的方向凸起的加强凸部23,通过加强凸部23来增加防撞梁本体1的强度。另外,在此设置后保安装支架2的向下伸出的一端朝向车辆的前方弯折。这是为使得现有的后保险杠在不发生结构变化的情况下,能够在安装在后保安装支架2上时保持在车辆的合适的位置上。在后保险杠的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后保安装支架2的结构也可做相应变化。本实施方式中,后保安装支架2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后防撞梁本体1上的。主要在后保安装支架2与后防撞梁本体1交叉连接的四个角部位置进行焊接。为方便进行焊接,在后保安装支架2上设置有用于在焊接时将后保安装支架2定位于后防撞梁本体1的定位孔22。在焊接时,具体可将后防撞梁本体1固定在焊接夹具上,并且通过定位销穿过定位孔22也将后保安装支架2定位在焊接夹具上,使得后保安装支架2与后防撞梁本体1的位置相对固定,这样可进行焊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上设置有后保险杠及如上所述的后防撞梁总成,其中,后保险杠固定在后防撞梁总成的后保安装支架2上。通过将后保险杠固定在后保安装支架2上,后保险杠的受力可均匀地通过后防撞梁总成传递到车身,有效避免后保险杠在车辆后围产生的应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防撞梁总成,所述后防撞梁总成包括后防撞梁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防撞梁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后保险杠的后保安装支架(2);所述后保安装支架(2)通过焊接固定在所述后防撞梁本体(1)上;所述后保安装支架(2)上设置有用于在焊接时将所述后保安装支架(2)定位于所述后防撞梁本体(1)的定位孔(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防撞梁总成,所述后防撞梁总成包括后防撞梁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防撞梁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后保险杠的后保安装支架(2);所述后保安装支架(2)通过焊接固定在所述后防撞梁本体(1)上;所述后保安装支架(2)上设置有用于在焊接时将所述后保安装支架(2)定位于所述后防撞梁本体(1)的定位孔(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保安装支架(2)包括长条状结构,所述长条状结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后防撞梁本体(1)上,另一端向下伸出所述后防撞梁本体(1)并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后保险杠的安装孔(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保安装支架(2)的向下伸出的一端朝向车辆的前方弯折。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保安装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孝超郝刚张金旺檀庆榜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