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驱动器及其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1654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17:23
一种轮毂驱动器及其壳体,其中壳体包括第一环形部、同轴地设于所述第一环形部内的第二环形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环形部、第二环形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一环形部、所述第二环形部之间形成电机容纳腔,所述第二环形部内形成减速器容纳腔;还包括:第一冷却通道,设于所述第一环形部、且环绕所述第一环形部;第二冷却通道,设于所述第二环形部、且环绕所述第二环形部;连接通道,设于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通道包括进水通道、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出水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连通。本方案在冷却电机的同时,可以同时对减速器容纳腔中的减速器进行冷却,从而提高轮毂驱动器中冷却模块对减速器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毂驱动器及其壳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设计一种轮毂驱动器及其壳体。
技术介绍
轮毂驱动器包括轮毂、设于轮毂内的电机和减速器等部件。为了维持电机和减速器的工作温度,轮毂驱动器中一般还设有两大冷却模块,包括套设于电机外的水冷模块,以及设于减速器内的油冷模块。对于减速器来说,其油冷模块同时起到润滑和冷却作用。由于减速器中内部结构紧凑,油冷模块不足以起到令人满意的冷却效果,导致减速器散热困难。在实际的油温测试中,减速器内的油温可以达到140摄氏度,而且油温不稳定,从而影响到减速器内的轴承以及密封部件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轮毂驱动器中的冷却模块对减速器的冷却效果不佳。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毂驱动器的壳体,包括第一环形部、同轴地设于所述第一环形部内的第二环形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环形部、第二环形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一环形部、所述第二环形部之间形成电机容纳腔,所述第二环形部内形成减速器容纳腔;还包括:第一冷却通道,设于所述第一环形部、且环绕所述第一环形部;第二冷却通道,设于所述第二环形部、且环绕所述第二环形部;连接通道,设于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通道包括进水通道、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出水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连通。可选的,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埋设于所述第一环形部内部。可选的,所述第二冷却通道埋设于所述第二环形部内部。可选的,所述连接通道埋设于所述连接部内部。可选的,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中,至少一个的延伸轨迹呈迂回状。可选的,所述延伸轨迹包括若干沿周向排布且与轴向平行的第一区段,以及将相邻所述第一区段首尾连接的第二区段。可选的,所述进水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第一连接口、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出水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进水口、出水口之间不重合。可选的,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冷却水全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口进入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然后经由所述第二连接口流回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可选的,所述进水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冷却通道的进水口、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出水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出水口、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出水口连接。可选的,所述连接通道中的进水通道、出水通道沿径向延伸。可选的,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进水口、出水口彼此紧挨,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进水口、出水口彼此紧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轮毂驱动器,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壳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轮毂驱动器的壳体在第一环形部、第二环形部分别设有第一、第二冷却通道,第一、第二冷却通道之间通过连接通道连通,使得第一冷却通道中的冷却水能够经由连接通道的进水通道进入第二冷却通道,而后环绕第二冷却通道后经由连接通道的出水通道回到第一冷却通道。由此,第一冷却通道中的冷却水可以进入第二冷却通道,在冷却电机的同时,可以同时对减速器容纳腔中的减速器进行冷却,从而提高轮毂驱动器中冷却模块对减速器的冷却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壳体的立体剖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壳体中冷却通道的结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变形例壳体中冷却通道的结构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变形例中第一冷却通道的结构简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轮毂驱动器及其壳体,其中壳体一般为一体件,例如为一体铸造成型的铸件。如图1所示,轮毂驱动器的壳体内形成有两个用于容纳驱动部件的腔体,分别为用于容纳电机和减速器。为此,该壳体包括同轴套设的第一环形部11、第二环形部12,以及连接第一环形部11、第二环形部12的连接部13。其中,第一环形部11套设于第二环形部12外,这两者大致沿轴向延伸、并形成壳体的轴向宽度,连接部13大致从径向外侧朝向径向内侧延伸,两端分别与第一环形部11、第二环形部12连接。从图1中可以看到,在第一环形部11、第二环形部12之间形成电机容纳腔111,第二环形部12内形成减速器容纳腔121(图中未示出电机和减速器)。结合图2所述,本实施例的壳体中,在第一环形部11中设有第一冷却通道112,该第一冷却通道112环绕第一环形部11。如图2,第一冷却通道112基本环绕第一环形部11一周。冷却水进入第一冷却通道112后,可用于对电机容纳腔111中的电机定子进行冷却。在第二环形部12中设有第二冷却通道122,该第二冷却通道122环绕第二环形部12。如图2,第二冷却通道122基本环绕第二环形部12一周。冷却水进入第二冷却通道122后,可用于对减速容纳腔121中的减速器进行冷却。连接部13中设有连接通道131,用于将第一冷却通道112、第二冷却通道122连通。结合图3,连接通道131包括进水通道131a、出水通道131b,进水通道131a、出水通道131b的两端分别与连通第一冷却通道112、第二冷却通道122连通。本方案中,第一环形部、第二环形部分别设有第一、第二冷却通道,第一、第二冷却通道之间通过连接通道连通,使得第一冷却通道中的冷却水能够经由连接通道的进水通道进入第二冷却通道,而后环绕第二冷却通道后经由连接通道的出水通道回到第一冷却通道。由此,第一冷却通道中的冷却水在冷却电机的同时,可以进入第二冷却通道以对减速器容纳腔中的减速器进行冷却,从而提高轮毂驱动器中冷却模块对减速器的冷却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冷却通道112可以采用现有的方式设置,例如在电机容纳腔的外围设置冷却水套,由第一环形部11的内周面和冷却水套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一冷却通道112。同时,第二冷却通道122也可以采用类似的设置方式,例如在电机容纳腔的内围或减速器容纳腔的外围设置冷却水套,由该冷却水套与第二环形部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二冷却通道122。本实施例中,无需额外增设冷却水套,第一冷却通道112、第二冷却通道122、连接通道131均直接埋设于壳体内部,且在铸造时与壳体一体铸造成型。具体地,第一冷却通道112埋设于第一环形部11内部,第二冷却通道122埋设于第二环形部12内部,连接通道131埋设于连接部13内部。其中“埋设于壳体内部”,指各个通道均形成于壳体内部,而非暴露在外:第一冷却通道112位于第一环形部11内且相对封闭,第二冷却通道122位于第二环形部12内且相对封闭,连接通道131则位于连接部13内且相对封闭。其中,进水通道131a、出水通道131b可以沿径向延伸,以减小连接通道131的长度,提高冷却水在第一、第二冷却通道之间的切换效率。各个通道的延伸轨迹则可不作限制,但须延伸长度应尽量满足:第一冷却通道112环绕第一环形部11一周,第二冷却通道122环绕第二环形部12一周。关于延伸轨迹,第一冷却通道112、第二冷却通道122可沿对应环形部的周向延伸,或者,亦可沿对应环形部呈迂回状延伸。其中呈迂回状延伸,指的是不沿周向直线延伸,而是呈弯曲状。例如,第一冷却通道112、第二冷却通道122中包括一些从轴向一端朝向轴向另一端延伸的区段。本实施例中,第一冷却通道112、第二冷却通道122的延伸轨迹呈迂回状。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毂驱动器的壳体,包括第一环形部、同轴地设于所述第一环形部内的第二环形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环形部、第二环形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一环形部、所述第二环形部之间形成电机容纳腔,所述第二环形部内形成减速器容纳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冷却通道,设于所述第一环形部、且环绕所述第一环形部;第二冷却通道,设于所述第二环形部、且环绕所述第二环形部;连接通道,设于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通道包括进水通道、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出水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毂驱动器的壳体,包括第一环形部、同轴地设于所述第一环形部内的第二环形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环形部、第二环形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一环形部、所述第二环形部之间形成电机容纳腔,所述第二环形部内形成减速器容纳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冷却通道,设于所述第一环形部、且环绕所述第一环形部;第二冷却通道,设于所述第二环形部、且环绕所述第二环形部;连接通道,设于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通道包括进水通道、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出水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埋设于所述第一环形部内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埋设于所述第二环形部内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道埋设于所述连接部内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中,至少一个的延伸轨迹呈迂回状。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轨迹包括若干沿周向排布且与轴向平行的第一区段,以及将相邻所述第一区段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艳华饶玲军
申请(专利权)人: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