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8932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反应釜,包括釜体、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釜体内设置有搅拌桨和动力装置;所述釜体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组转轮,所述转轮包括转动连接在釜体内侧壁的转轴、阵列设置在转轴上的搅拌叶和驱动转轮转动的驱动装置。待处理的物料从进料口导入进釜体中后,动力装置带动搅拌桨转动;在搅拌过程中,如丙烯酸聚氨酯等这种黏度系数较大的液体,仅凭搅拌轴的转动较难将釜体内的物质全部混合均匀,尤其是处于反应釜边缘的物料无法在搅拌桨的搅拌作用下随之翻转;因此在釜体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转轮,转轮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转动,搅拌叶使靠近反应釜边缘的物料翻转,从而更快更好的搅拌。

A new type of reaction kett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novel reaction kettle, which comprises a kettle body, a feed inlet and an outlet. The kettl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stirring paddle and a power device; the inner wall of the kettl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groups of runners, which include a rotating shaft connected to the side wall of the kettle body, a stirring blade arranged on the rotating shaft array, and a driving runner to rotate. Dynamic driving device. When the material to be treated is imported into the kettle body from the inlet, the power plant drives the agitator to rotate. In the process of agitation, such as acrylic polyurethane and other liquids with high viscosity coefficient, it is difficult to mix all the materials in the kettle body evenly only by the rotation of the agitator shaft, especially the materials at the edge of the reactor can not be agitated. The impeller is agitated to turn over; therefore, a number of runners are arrang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kettle, and the runners are driven by the driving device to rotate, and the agitating blades turn the material near the edge of the kettle, thus stirring faster and bet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一种反应釜,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哈氏、蒙乃尔、因康镍)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如授权公告号为“CN1218981C”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丙烯酸聚氨酯共聚物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由于这种丙烯酸聚氨酯共聚物乳液是由多种物质反应或混合而成,整体黏度较大;而现有技术中的反应釜,搅拌器是单一的斜浆或锚型浆,各个阶段的搅拌速率固定,搅拌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随着反应的进行,分子量不断增大,使得物料黏度不断加大,以至于反应釜边缘的物料无法搅起,导致产品性能不均匀,甚至出现焦化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均匀搅拌釜内物料的新型反应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反应釜,包括釜体、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釜体内设置有搅拌桨和动力装置;所述釜体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组转轮,所述转轮包括转动连接在釜体内侧壁的转轴、阵列设置在转轴上的搅拌叶和驱动转轮转动的驱动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待处理的物料从进料口导入进釜体中后,动力装置带动搅拌桨转动;在搅拌过程中,如丙烯酸聚氨酯等这种黏度系数较大的液体,仅凭搅拌轴的转动较难将釜体内的物质全部混合均匀,尤其是处于反应釜边缘的物料无法在搅拌桨的搅拌作用下随之翻转;因此在釜体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转轮,转轮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转动,搅拌叶使靠近反应釜边缘的物料翻转,从而更快更好的搅拌。作为优选,所述转轴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搅拌叶沿转轴切线方向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搅拌叶沿转轴切线方向设置时,搅拌叶随转轴转动时能最好的搅拌反应釜中的物料。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装置和动力装置均采用电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装置用于驱动搅拌桨,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转轮,因此动力装置采用动力较大的电机,驱动装置采用动力较小的电机;将电机的轴穿设在搅拌桨和转动轴中时,打开电机,搅拌桨和转动轴随之转动。作为优选,所述转轮在釜体内侧壁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阵列有多个,每一所述转轮具有不同尺寸的搅拌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轮均匀的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阵列,使靠近釜体内侧壁上的物料能均匀的被搅拌到;将每一转轮设置成不同的大小,设置在其上的搅拌叶也长短也因此不同,因此在搅拌叶的转动作用之下,釜体内不同处的物料产生不同的搅拌振幅,在搅拌过程中不同的振幅相互叠加,因而反应釜中的搅拌过程是无规律的,也更容易将其中的物料混合均匀。作为优选,所述转轮还包括第二搅拌叶,所述搅拌叶背离转轴的面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搅拌叶上设置有能与第一通孔配合的第二通孔以及穿设置在第二通孔中的固定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搅拌叶放置在搅拌叶上,之后利用固定件顺次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中穿过,从而完成第二搅拌叶与搅拌叶的固定,用于加长搅拌叶,更有加强搅拌的效果。作为优选,所述转轴包括转轴套管和螺纹旋接在转轴套管中的螺纹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杆螺纹旋接在转轴套管中,搅拌叶设置在螺纹杆上;反应釜在工作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将螺纹杆向外旋出不同的长度。作为优选,所述转轴还包括用于锁定螺纹杆与转轴套管相对位置的固定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螺纹杆是螺纹旋接在转轴套管中的,为避免在搅拌作业过程中,螺纹杆从转轴套管之中脱落,可利用固定套将两者固定,避免螺纹杆从螺纹套管中脱落。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套螺纹旋接在转轴上,所述转轴套管朝向固定套的表面开设有凸块,所述固定套上设置有能与凸块配合的第一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套螺纹旋接在转轴上,之后再将螺纹杆旋接至转轴套管中,并将凸块配合的插接进第一凹槽中。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待处理的物料从进料口导入进釜体中后,动力装置带动搅拌桨转动;在搅拌过程中,如丙烯酸聚氨酯等这种黏度系数较大的液体,仅凭搅拌轴的转动较难将釜体内的物质全部混合均匀,尤其是处于反应釜边缘的物料无法在搅拌桨的搅拌作用下随之翻转;因此在釜体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转轮,转轮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转动,搅拌叶使靠近反应釜边缘的物料翻转,从而更快更好的搅拌。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部分结构剖视图;图3是实施例1中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1中部分结构放大图;图5是实施例2中的部分结构剖视图;图6是实施例2中部分结构剖视图。图中,1、釜体;11、进料口;12、出料口;21、搅拌桨;31、转轮;311、转轴;312、搅拌叶;313、第一通孔;314、第二通孔;315、固定件;316、第二搅拌叶;321、转轴套管;322、螺纹杆;323、固定套;324、凸块;325、第一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1:一种新型反应釜,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釜体1、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釜体1内部设置有搅拌桨21和动力装置,动力装置采用电机,电机驱动搅拌桨21转动,实现釜体1内部的搅拌。如图2和图3所示,釜体1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组转轮31,转轮31包括转动连接在釜体1内侧壁上的转轴311、若干个固定在转轴311上的搅拌叶312和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同样采用电机;如图3和图4所示,转轴311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搅拌叶312阵列设置在转轴311侧面,且每一搅拌叶312均是沿转轴311的切线位置设置;转轮31还包括用于增长搅拌叶312长度的第二搅拌叶316,且每一搅拌叶312的端部还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第一通孔313,第二搅拌叶316上同样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第二通孔314,将第二搅拌叶316放置在搅拌叶312上,第一通孔313和第二通孔314重叠,利用固定件315将其固定,固定件315包括相互配合的螺栓和螺母。如图2所示,转轮31在釜体1的内侧壁上且沿其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阵列设置有多个。如图2所示,每一个转轮31的尺寸均不相同,且搅拌叶312的尺寸也均不相同。工作原理:将待加工物料从进料口11导入进釜体1中,动力装置带动搅拌桨21转动,再利用动力装置驱动转轮31转动,转轴311与电机轴连接,搅拌叶312设置在转轴311上;搅拌叶312在转动过程,使靠近釜体1内侧壁的物料翻转搅拌,从而取得较好的搅拌结果;也可将第二搅拌叶316安装孩子搅拌叶312上,增加其长度,取得更好的搅拌效果。实施例2:实施例2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一种新型搅拌釜,如图5所示,转轴311包括包括转轴套管321和螺纹旋接在转轴套管321中的螺纹杆322,动力装置与转轴套管321连接。如图5和图6所示,转轴311上还包括固定套323,用于固定转轴套管321和螺纹杆32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反应釜,包括釜体(1)、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内设置有搅拌桨(21)和动力装置;所述釜体(1)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组转轮(31),所述转轮(31)包括转动连接在釜体(1)内侧壁的转轴(311)、阵列设置在转轴(311)上的搅拌叶(312)和驱动转轮(31)转动的驱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反应釜,包括釜体(1)、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内设置有搅拌桨(21)和动力装置;所述釜体(1)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组转轮(31),所述转轮(31)包括转动连接在釜体(1)内侧壁的转轴(311)、阵列设置在转轴(311)上的搅拌叶(312)和驱动转轮(31)转动的驱动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11)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搅拌叶(312)沿转轴(311)切线方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和动力装置均采用电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31)在釜体(1)内侧壁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阵列有多个,每一所述转轮(31)具有不同尺寸的搅拌叶(3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林生陈增红宋康群王坚黎小芬倪文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华菱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