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智能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8932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新型智能反应釜,包括釜体、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釜体内部设置有搅拌桨和动力装置,所述釜体内壁卡接设置有转动环,所述搅拌桨和转动环之间通过传动杆连接,所述转动环表面阵列有若干搅拌片。环氧底漆具有一定的黏度,将其从进料口导入进釜体中后,搅拌桨在动力装置的带动作用下翻转搅拌,如环氧底漆这种黏度系数较大的液体,仅凭搅拌轴的转动较难将釜体内的物质全部混合均匀,尤其是处于反应釜边缘的物料无法在搅拌桨的搅拌作用下随之翻转;因此在釜体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转轮,转轮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转动,搅拌叶使靠近反应釜边缘的物料翻转,从而更快更好的搅拌。

A new intelligent reacto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novel intelligent reaction kettle, which comprises a kettle body, an inlet and an outlet. A stirring paddle and a power device are arranged inside the kettle body. The inner wall of the kettle body is clamped with a rotating ring, and the stirring paddle and the rotating ring are connected by a transmission rod, and the surface array of the rotating ring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stirring plates. Epoxy primer has a certain viscosity. When it is imported into the kettle body from the inlet, the agitator turns and stirs under the driving action of the power plant. For example, epoxy primer, a liquid with high viscosity coefficient, it is difficult to mix all the materials in the kettle body evenly only by the rotation of the stirring shaft, especially the materials at the edge of the reactor. It is impossible to turn over under the stirring action of the agitator; therefore, a number of runners are arrang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kettle, and the runners rotate under the driving action of the driving device, and the stirring blades make the materials close to the edge of the reactor turn over, thus mixing faster and bet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智能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一种反应釜,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智能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哈氏、蒙乃尔、因康镍)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3521156A”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环氧漆反应釜,用于环氧底漆的混合搅拌,一般而言,对组成中含有较多环氧基团的双组份环氧涂料统成为环氧底漆,环氧底漆的主要品种是双组份或三姑这份环氧漆,由环氧树脂和固化剂组成;它们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再通过热挤塑或粉碎过筛等工艺制备而成,他们在常温下,贮存稳定,经静电喷涂、摩擦喷涂(热固方法)或流化床浸涂(热塑方法),再加热烘烤熔融固化,使形成平整光亮的永久性涂膜,达到装饰和防腐蚀的目的,其中大量使用的环氧树脂,生产工艺一般采用三釜体系(打浆釜、酯化/酯交换釜、缩聚釜);反应釜的搅拌器是单一的斜浆或锚型浆,各个阶段的搅拌速率固定,此种涉及不适于环氧树脂单釜生产的搅拌要求,搅拌方式、转速固定,搅拌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随着反应的进行,分子量不断增大,使得物料黏度不断加大,以至于反应釜边缘的物料无法搅起,导致产品性能不均匀,甚至出现焦化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均匀搅拌釜内物料的新型智能反应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智能反应釜,包括釜体、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釜体内部设置有搅拌桨和动力装置,所述釜体内壁卡接设置有转动环,所述搅拌桨和转动环之间通过传动杆连接,所述转动环表面阵列有若干搅拌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氧底漆具有一定的黏度,将其从进料口导入进釜体中后,搅拌桨在动力装置的带动作用下翻转搅拌,如环氧底漆这种黏度系数较大的液体,仅凭搅拌轴的转动较难将釜体内的物质全部混合均匀,尤其是处于反应釜边缘的物料无法在搅拌桨的搅拌作用下随之翻转;因此在釜体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转轮,转轮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转动,搅拌叶使靠近反应釜边缘的物料翻转,从而更快更好的搅拌。作为优选,所述转动环在釜体内壁上设置有大于一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釜体内壁上设置有多个转动环时,多个转动环随着釜体内的搅拌桨一齐转动,有助于增强搅拌效果。作为优选,所述釜体内壁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侧壁向内凹陷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通过弹簧连接在容纳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块通过弹簧连接在容纳腔中,将转动环卡接在第一凹槽中;在卡接过程中,在容纳腔中按压卡块,使得卡块伸入进容纳腔中,转动环顺利伸入进第一凹槽中,之后卡块在弹簧的作用下伸出容纳腔,既而阻挡住转动环从第一凹槽中脱落。作为优选,所述卡块背离容纳腔的一面为斜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块表面为斜面,转动环抵接在斜面上,向第一凹槽的方向施力在转动环上时,斜面同样受到作用力能使卡块压缩弹簧并伸入进容纳腔中。作为优选,所述卡块包括基座和转动块,所述弹簧连接在基座上,所述斜面设置在转动块上;所述基座朝向转动块的面上向内凹陷形成柱形凹槽,所述转动块上设置有能与柱形凹槽匹配的柱形凸块,所述柱形凸块和柱形凹槽内壁之间通过弹性体连接,所述柱形凹槽内壁上设置有卡槽,所述柱形凸块侧壁上设置有能与卡槽配合的卡接块,所述卡槽的开口朝向柱形凸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块上设置有柱形凸块,基座上设置有柱形凹槽,柱形凸块配合卡接在柱形凹槽中且可在其中转动,两者之间通过弹性体连接;对转动块施加向外的作用力后并转动180°,转动块在弹性体的作用下重新缩回至柱形凹槽中;通过以上操作步骤,改变斜面的位置,方便将卡接在第一凹槽中的转动环取出。作为优选,所述动力装置为电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机的转轴与搅拌桨连接,实现搅拌桨的转动。作为优选,所述釜体内壁上嵌设有加热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过程中,釜体内壁上有加热棒,加热棒加热可增强物料的流动性,降低其粘性,从而利用搅拌时位于釜体边缘的物料翻转。作为优选,所述传动杆与转动环球铰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动杆与转动环之间为球铰接,此种设置在转动过程中形成缓冲;由于转动环仅仅是卡接在第一凹槽中的,因此在转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惯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体的惯性与其质量有关,而转动环与搅拌桨的质量不同,因此惯性不同;在电机停止之后,两者的加速度不同,如传动杆与转动环之间为刚性连接,传动杆会受到极大的扭曲力,容易造成转动环弯折受损。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环氧底漆具有一定的黏度,将其从进料口导入进釜体中后,搅拌桨在动力装置的带动作用下翻转搅拌,如环氧底漆这种黏度系数较大的液体,仅凭搅拌轴的转动较难将釜体内的物质全部混合均匀,尤其是处于反应釜边缘的物料无法在搅拌桨的搅拌作用下随之翻转;因此在釜体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转轮,转轮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转动,搅拌叶使靠近反应釜边缘的物料翻转,从而更快更好的搅拌。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部分结构剖视图;图3是实施例中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中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Ⅰ;图5是实施例中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Ⅱ。图中,1、釜体;11、进料口;12、出料口;13、搅拌桨;131、电机;14、转动环;15、传动杆;151、搅拌片;16、加热棒;21、第一凹槽;22、容纳腔;23、卡块;231、基座;232、转动块;233、柱形凹槽;234、柱形凸块;235、弹性体;236、卡槽;237、卡接块;24、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一种新型智能反应釜,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釜体1,釜体1上方设置有进料口11,下方设置有出料口12,内部设置有搅拌桨13和动力装置,动力装置采用电机131,用以驱动搅拌桨13转动。如图2和图3所示,釜体1内壁向内凹陷形成第一次凹槽21,第一凹槽21绕釜体1内壁一周设置;转动环14卡接在第一凹槽21中设置。如图3所示,转动环14表面阵列有若干搅拌片151,搅拌片151沿转动环14内环的切线方向呈45°角。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凹槽21侧壁向内凹陷形成容纳腔22,容纳腔22中设置有卡块23,卡块23通过弹簧24固定在容纳腔22的内壁上,且卡块23背离容纳腔22的表面为斜面。如图4和图5所示,卡块23包括基座231和转动块232,弹簧24设置在基座231上,斜面设置在转动块232上;基座231朝向转动块232的面上向内凹陷形成柱形凹槽233,转动块232上设置有能与柱形凹槽233配合的柱形凸块234,柱形凹槽233和柱形凸块234的截面形成为圆形。柱形凹槽233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卡槽236,卡槽236的开口朝柱形凹槽233的开口设置;柱形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智能反应釜,包括釜体(1)、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内部设置有搅拌桨(13)和动力装置,所述釜体(1)内壁卡接设置有转动环(14),所述搅拌桨(13)和转动环(14)之间通过传动杆(15)连接,所述转动环(14)表面阵列有若干搅拌片(15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智能反应釜,包括釜体(1)、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内部设置有搅拌桨(13)和动力装置,所述釜体(1)内壁卡接设置有转动环(14),所述搅拌桨(13)和转动环(14)之间通过传动杆(15)连接,所述转动环(14)表面阵列有若干搅拌片(1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环(14)在釜体(1)内壁上设置有大于一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内壁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凹槽(21),所述第一凹槽(21)侧壁向内凹陷形成容纳腔(22),所述容纳腔(22)内设置有卡块(23),所述卡块(23)通过弹簧(24)连接在容纳腔(22)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背离容纳腔(22)的一面为斜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林生陈增红宋康群王坚黎小芬倪文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华菱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